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材加工行业尘肺病危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模型(ICMM)评估石材加工行业尘肺病风险。 以20家石材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ICMM模型的定量法和矩阵法分别评估4个重点岗位的尘肺病风险,并与粉尘作业分级和文献报道进行结果验证。 结果显示打磨、雕刻、切割和破碎4个重点岗位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限倍数范围分别为4.3~85倍和3.1~63.3倍。ICMM定量法判定该4个重点岗位的Ⅲ期矽肺风险均为最高级风险水平(不可容忍),矩阵法判定该4个重点岗位Ⅲ期矽肺风险也均为最高级水平(高风险)。这些风险评估结果得到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和文献报道的支持。结论为石材加工行业尘肺病发病风险非常高,ICMM风险评估模型可应用于石材加工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粉尘是我国作业场所最普遍且严重威胁劳动者健康的职业有害因素,接触生产性粉尘引发的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最高的职业病。为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依据,我国已经进行了大量配套职业卫生标准的研制工作,同时,在生产粉尘健康危害评价、接尘人群的健康监护和呼吸防护用品研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要达到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矽肺病目标,我们的尘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粉尘是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的大敌,是致尘肺病的元凶。目前,预防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是湿式、密闭化作业和个体防护。但是,仍有一些接尘工人难免要受到粉尘侵害。对巳进入机体可能或遭受粉尘损害的人,较简便而有效的辅助保健措施是科学地安排日常膳食、让食物来减轻甚至抵御粉尘的危害。 故接尘工人可多吃些含维生素A和在萝  相似文献   

4.
煤矿呼吸性粉尘及其综合控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中,呼吸性粉尘是尘肺病的引发源,在煤矿防尘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煤矿尘肺病发病情况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底,我国煤炭行业累计患尘肺病人数达25万以上,该年度因尘肺病死亡人数是因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呼吸性粉尘粒径小、悬浮时间长、肉眼不可见,极易被吸入人体的肺部并沉积于肺泡区内,随着沉积量的增加,可引发尘肺病。尘肺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完全可以预防。其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对粉尘施行综合控制,从抑制尘源、降低浮尘、排除余尘到个体防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低作业人员的接尘量,同时进行医学预防,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和发展。建立工程性防御与医学性预防相结合,防止煤尘爆炸与预防尘肺病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是目前世界范围的主要职业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矽肺病。根据1980年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统计,美国全国主要矽尘作业中接尘总人数为106万,矽肺病总数为6万人,危险率达6%。日本各种职业病的人数,1982年为16705人,比1981年减少9.4%,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呈减少趋势,但因长期暴露于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病人数仍然很多。我国1970年的统计资料,全国企业接尘作业人员有一千余万,约90%以上是接触矽尘的,而且在全部尘肺病人中约有95%以上的矽肺病人。  相似文献   

6.
<正>在工农业生产中,工人接触的粉尘不外乎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可引起尘肺的无机粉尘除矽尘、煤尘、石棉尘外,还有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电焊粉尘。有机粉尘和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危害有机粉尘不会引发尘肺病,不同的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亦不同。有机粉尘包括来自植物的粉尘和来自动物的粉尘,来自植物的粉尘包括植物的茎、叶、种子、花粉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运用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对黑色冶金采选矿山主要接尘工种监测结果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二氧化硅含量,并对18个工种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确定主要的结尘工种,明确防护重点,以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运用个体呼吸粉尘监测方法对黑色冶金采选矿山主要接尘工种监测结果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二氧化硅含量,并对18个工种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确定主要的结尘工种,明确防护重点,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肺部疾病是指一类由吸入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有尘肺、职业性哮喘、棉尘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及职业性肺部肿瘤等。尘 肺一、 概况尘肺是由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工作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的尘肺病,属职业病。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尘肺。目前,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  相似文献   

10.
矿山井下粉尘浓度的测定和改善作业环境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尘肺与防止措施的现状矿山的防尘措施主要是湿式凿岩、洒水(抑制粉尘的发生)和佩戴防尘口罩。在地面的车间内也要测定粉尘浓度,规定评价标准,努力改善作业环境。目前,矿山从事接尘作业的矿工罹患尘肺病所占的比重仍高于产业部门。加之井下作业环境恶劣,产尘源多,粉尘浓度的变化大,给粉尘治理增加了困难。从这样的背景出发,在通产省矿山安全技术委员会之下设置了一个防尘分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就井下矿山粉尘  相似文献   

11.
呼吸性煤尘与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个煤矿3082名煤尘接尘工人,其中包括51名尘肺患者接尘资料,首先通过比例换算法,按总煤尘EIC/TWA为1.5、总煤尘TWA/呼吸性煤尘TWA为3.82,将总煤尘EIC转换为呼吸性煤尘TWA;再用寿命表法分析累计接尘量与尘肺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得到回归方程logit=5.714lgd-18.902(r=0.939),采用区间估计法,得接尘30年尘肺累计发病率为1%时,呼吸性煤尘TWA为6.52mg/m3,对估算结果取1.2的安全系数,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为5mg/m3。  相似文献   

12.
Logistic回归模型在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L ogistic回归模型在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建立粉尘作业工人的接尘工龄 (ET)、工龄平均浓度 (AEC)、粉尘毒性 (T)三因素与尘肺发病概率的回归模型。结果 :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的回归模型为 :P=1/ { 1+ exp[- (- 5.4 70 7+ 0 .0 94 7ET+ 0 .0 0 2 4 AEC+ 1.9784 T) ]} ,接尘工龄等三因素对尘肺发病影响的比数比分别为 :1.0 994 (ET)、1.0 0 2 4 (AEC)和 7.2 310 (T)。结论 :所建立尘肺发病预测与控制的回归模型与所研究人群的符合率较高 ,对今后预防尘肺发生的科学化管理与决策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井工煤矿在岗农民工尘肺病防治现状并提出对策措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4省(市)的83家井工煤矿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健康监护与尘肺病诊断资料、X线胸片、农民工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社会保险待遇等。调查结果显示:83家井工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率和管理制度制定率均为100%,但制度内容和职业卫生培训缺乏针对性;粉尘危害防治费用平均为吨煤0.18元/月;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总尘浓度约为1.02~49.5 mg/m3;在岗检查时,农民工肺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正式工,在岗农民工疑似尘肺病检出率为7.94%,农民工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14.47 a±6.79 a,平均发病年龄42.56岁±5.80岁,与正式工相比,农民工发病工龄短、发病年龄小。因此,建议政府从法规标准建设、探索职业健康责任险、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企业从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源头治理及农民工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加强农民工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性粉尘及其中的游离SiO2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的研究结果,根据我国国情,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国内有关部门应尽早建立和完善呼吸性粉尘检测技术,加强监测制度和劳动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起使经济投入和治理效果最佳的科学评价体系,将尘肺病的发生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涉爆粉尘企业安全风险,克服传统评估过程中数据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缺陷,建立了基于云理论和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的涉爆粉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针对粉尘爆炸事故的特点构建涉爆粉尘企业安全风险指标体系,使用云理论为主客观指标赋值,采用I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引入可能度修正权重结果,基于改进的云合并算法整合计算结果,以综合评估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金属加工企业。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处于一般水平,其工人安全意识薄弱、防尘及防爆措施不完善、生产布局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了该企业的风险,该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尘肺危害的神经网络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尘肺发病率与其所受影响因素—粉尘毒性、粉尘浓度及接尘时间等之间的关系 ,呈非线性。笔者引入神经网络 ,建立了从影响因素到发病率的算法模型 ,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PHAF)。该软件在学习样本数据基础上 ,可以对尘肺危害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近年来欧洲国家新的粉尘卫生标准及其监测、管理方法,分析其制定粉尘卫生标准的经验,并与我国的粉尘卫生标准情况做了初步的比较,提出了建立我国新分级分类粉尘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