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评价植生改良与先锋植物联合调控作用对矿产采冶废弃物中污染物迁移的控制情况,以黔西南兴仁市滥木厂大量露天堆存的汞铊矿废弃物(采冶废渣、尾矿、废石等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广泛存在的碳酸盐岩、腐熟牛粪作为植生改良剂,并种植三叶草和黑麦草作为先锋植物进行联合调控,通过淋滤实验评价其对废弃物中高毒性污染物Hg、Tl、As和Sb释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废弃物淋滤3次所得淋滤液中Hg、Tl含量平均为14.8 μg/L和170.6 μg/L,As和Sb平均为22.1 μg/L和4.9 μg/L,在雨水淋溶下具有持续释放进入环境的风险;联合调控可对废弃物中Tl和Hg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淋滤液Tl含量降为对照的12.2%~54.1%,10%碳酸盐岩梯度的混种组淋滤液Tl含量为19.6 μg/L,效果最好;5%、10%碳酸盐岩梯度的三叶组和混种组淋滤液中H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5),较对照降低34.5%~47.9%;而联合调控则致使废弃物中As、Sb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生改良剂添加引起的废弃物基质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增加与植物诱导下游离氧化铁的溶解可能是导致As、Sb释放的关键因素。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联合调控促使汞铊矿废弃物中Hg、Tl向残渣态转变,而促使残渣态As、Sb占比下降导致其活化。综上,对汞铊矿废弃物采用植生改良剂-先锋植物联合调控可显著抑制Hg、Tl的释放,但需考虑所加植生改良剂中溶解性有机质增加及废弃物基质中游离氧化铁溶解引起的As、Sb活化与释放带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镉是一种分散元素,不易高度富集成矿,主要作为铅锌矿的伴生组分产出。我国拥有丰富的镉矿资源。牛角塘铅锌矿床高度富镉,矿石中的镉含量很少低于300×10-6,最高可达14300×10-6.闪锌矿中一般大干5000×10-6。镉的高度富集表明了镉在该矿区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因而牛角也铅锌矿床是研究分散元素镉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理想矿床。但是,镉的高度富集也是牛角塘地区环境的隐患(镉有剧毒)。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以达到既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不造成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尿液、头发、指(趾)甲高铊汞砷是铊矿区污染标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铊矿区村民尿液、头发和指(趾)甲中铊汞砷的含量高是矿区和村民受铊汞砷污染的标志,也是判别汞铊病的标志根据村民尿液中铊含量高低初步得出区别不同程度汞铊病患者的标准TL>1000×10-9、100×10-9-1000×10-9和<100×10-9分别为重汞铊病患者、轻汞铊病患者和非汞铊病者。人体和生物体中TL、Hg、As含量高低与矿区岩矿石、土壤和水体中TI、Hg、As的背景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又叫卡林型金矿床,是世界重要金矿类型之一。该类矿床普遍含有一套中、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围岩蚀变,赋矿地层有机碳含量高。本研究以我国著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寨金矿为例,对该类矿床进行了实验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研究,获得以下认识与结论:(1)实验测定了Au0在80℃、大气氧逸度和水饱和蒸气压下,不同浓度[(100~250)×10-6]纯甘氨酸(Glycine)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为亿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7.0~153.5)×10-9];热力学标定结果显示配合物形式为(G代表脱质子后的甘氨酸),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床中卤素元素参与了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到沉淀成矿的全过程。然而 ,除F能作为萤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组成部分有时富集于矿石中外 ,Cl、Br、I很难在矿石中富集。在成矿过程中尤其在成矿的后期 ,它们能在矿体上部形成范围较广的卤素扩散晕。在茶洞矿床 ,这种上部扩散晕范围可达 2 0 0m。其中以I扩散范围最大 ,Br扩散晕在距矿体 5 0m~ 130m的范围内最明显 ,Cl扩散晕在距矿体 30m~ 110m范围内最明显。卤素元素的这种变化特点 ,一方面可用来解释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 ,另一方面可用来作为勘查深部隐伏矿体的地球化学标志。成矿流体中卤素元素与金属元素的配合物随着成矿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被破坏 ,金属元素作为硫化物等矿物的组成部分沉淀下来 ,随着热液蚀变的发生和进行 ,部分卤素元素被带入蚀变带 ,大部分仍残留在流体相 ,在成矿的后期 ,和残余热液一道 ,以排泄和渗透等方式 ,在矿体上方或残余热液流经的途中形成大范围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浙西南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00°~400℃,成矿压力为(5~G)×108Pa。八宝山和庄山金矿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00°~350℃和200°~300℃,成矿压力为3×108Pa。合矿溶液中含有K+、Na+、Ca2+”、Mg2+和F-、Cl-、HCO3-、SO42-等离子,气相成分有H2O、CO2、CO、H2、CH4和N2。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显示,治岭头矿区(δ18OH2o=+1。81‰~4.33‰,δD=-57.8‰~-61‰)在变质水的范围及其附近;八宝山和在山矿区(δ18OH2o=-1‰~-7‰,δD=-63‰~-91‰)属于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矿床地质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属于变质一超变质高中温热液矿床,八宝山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浪矿床,庄山金矿为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生代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对新几内亚火山岩的10个化学分析数据与典型埃达克岩进行对比,讨论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微量元素特征为高锶(一般大于400×10-6),Sr/Y比值平均>41.7;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有Sr、Ba正异常峰和明显的Nb、Th负异常.Y和重稀土元素Yb含量很低(分别为≤20×10-6和1.9×10-6).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富集模式,La/Yb比值平均为9.3~27.8.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的Mg#值>0.45;87Sr/86Sr一般小于0.7045.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分别位于弧-陆碰撞带大地构造环境中的大洋岛弧和大陆边缘造山带中.埃达克岩的分布区域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和浅成热泉金矿成矿带的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于都银坑贵多金属矿田有破碎岩蚀变型、层问破碎带型、岩体接触带型。硫锰矿型、铁锰帽型、黑土角砾型等六种矿化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和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四种。矿化带严格受破碎带控制,也受不同地层时代和岩浆热场的影响。矿带往往在主干断裂旁侧、多组裂隙交汇处及褶皱轴部横张裂隙发育部位定位;不同的地层时代有不同的有益元素组合,不同的岩性又对元素的富集成矿有特定的作用;岩浆岩的多期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矿田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通过矿床模式的建立,本区找矿方向的主要标志是:多组构造结点、特定的赋矿层位以及次火山构造周围。  相似文献   

9.
丘洛金矿位于川西高原区,海拔4100~4200m,地貌为一平缓洼地,气候干燥寒冷。该矿床属微细浸染型金矿,含矿地层为上王叠统,容矿岩石为硅化泥砂质岩,矿化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石中的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辉锑矿、毒砂,偶见微量雌费和辰砂。金矿物中仅发现自然金。据大量光片鉴定,;该生(弱氧化)矿石中,除超微细金外,尚有较多显微级金。这些显微级金的粒度为2~50Um,其中粒级为2~20μm的部分占95.9%,成色为964~995,含银0.0%~3.5%,以粒(片)状为主(占91%)。此外,一尚有不规则状、立方体状和细脉状金,分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流沙山金(钼)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沙山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发现的一处金 (钼 )矿床。金 (钼 )矿化主要在海西期花岗闪长岩内呈大脉细脉和线脉产出 ,其空间展布形态受一系列环状断裂带控制。金 (钼 )矿体多为环状到半环状透镜体 ,局部地段为扁豆群和楔状体。矿石的金属矿物有辉钼矿、白钨矿、辉铋矿、黄铜矿、黄铁矿、钼钙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 ,其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2 6 0±10 )× 10 6a。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钾化 (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 ,次为绢英岩化和青盘岩化。本文重点研究了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类岩相学和岩石化学 ,阐述了金 (钼 )矿床的矿化特征 ,划分了矿床的蚀变分带。在对比流沙山金 (钼 )矿床与国内外经典性斑岩型金属矿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将流沙山 (钼 )矿床确定为深成岩型斑岩金 (钼 )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包裹体对粤西地区产于岩体内及接触带的梅洞、三水、深塘、大剑洞等金矿床的成矿温度、盐度、压力进行了测定,并做了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西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其含矿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以岩基和岩带形式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主要成矿期温度为220~270℃,盐度为7.2~2.7wt%,密度为的0.81~0.95g/cm3,压力为(1~6)×107Pa,早期成矿以石英-硫化物矿石类型为主,晚期以石英-方解石矿石类型为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主要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矿产丰富,尤其是近10年来,在金矿地质科研和开采提炼方法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得新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矿金地之一,新疆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主要由若干个地块和褶皱造山带组成,迄今为止,已发现岩金矿床40余处,依据主要金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得到下列认识;(1)金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前寒武纪和华力西期;(2)产于华力西褶皱造山带中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有:浊积岩型,火山岩和韧性剪切带型;(3)金矿床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金在高背景区通过活化,迁移并富集于适宜的断裂活动带中,形成大而富的金矿床;(4)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尤其是韧性剪切带;(5)通过成矿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研究,金矿化作用是在浅成,中低温,低盐度和强还原环境下进行的;(6)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金矿床的成矿期在245-359Ma并主要集中于270Ma,(7)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钾化,钠化等,其中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玉髓化是良好的找矿标志;(8)根据S、C、Si,Sr,Pb同位素资料,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并受到地壳混染;(9)依据H、O同位素资料,早期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中晚期成矿过程中则以天水为主。  相似文献   

13.
浙闽裂谷带为金银铅锌铜钼金属矿床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域,其代表性矿床有治岭头金银矿床、梅仙式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银坑斑岩型钼矿床、湖山萤石矿田、武义萤石矿田等。裂谷带活动具两个旋回,第一旋回与超大陆解体相当,始于新元古代,闭合于加里东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中元古代地层。第二旋回始于燕山早期,止于燕山晚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下侏罗统枫坪组地层及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第一旋回相对应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韧性剪切活动及岩浆岩侵位等地质作用。第二旋回相对应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侵位、断陷盆地等地质作用。第一旋回裂谷环境中,形成治岭头式金银矿和梅仙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初胚或金属矿床的初始矿体;在第二旋回后期大规模火山热液的成矿作用中,使前者叠加富集,形成了巨大资源量的工业矿体,而岩体侵位形成了一系列斑岩铜矿和浙闽地区极富特色非金属矿、萤石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新疆富蕴阿克塔斯金矿(化)体,产于石英二长岩体与北塔山组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的接触带。受NE-SW向压扭性断裂所控制,矿化体呈脉状,分枝复脉状,金矿化极不均匀,主要为自然金,裂隙金和晶隙金。矿石具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与黄铁矿化和钠化蚀变关系密切,分两个成矿期,四个成矿阶段,早期均-温度334℃,中期260-270℃,成矿压力约为170×10~5Pa,Lgfo_2在-47.1~36.7范围,属热液型脉状矿床,有潜在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奥利姆皮亚达矿床(叶尼塞山)原生浸染状金—硫化物和含金风化壳的地质位置,局限产出地质构造条件和特征。研究表明,原生矿体的分布受高级叠生褶皱作用和断裂破坏的控制,亦受岩相的制约。提供了关于矿体规模和矿体中金含量的资料。原生矿石为矿物组成变化大的云母一碳酸盐一石英交代岩和含碳石英一碳酸盐交代岩,直到单矿物石英岩。矿石中硫化物的总量为3%~5%,其中主要为毒砂和磁黄铁矿,少量为黄铁矿、辉锑矿、辉铁锑矿和白钨矿。50%~60%的金结合在毒砂中,3O%~40%的金为细散金(自然金)(粒度达10pm,很少达lmm)。…  相似文献   

16.
三波川带别子型矿床常见矿石的主要组分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斑铜矿在臬些矿床中大量产出,而其它硫化物和硫盐则极为少见。在一般块状矿石中很少见到的矿物如方铅矿、黝铜矿等,常常在主要层状矿体内和附近呈分支状、舌状和脉状产出,富铜矿石中发现有微量存在。这些矿物可能是矿床变质变形过程中及常见组分硫化物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别子型矿石的显著地球化学特征是其高Co、低Pb和低Ba含量。虽然可用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大多数仅来自别子矿床,但别子型矿床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很小,即δ~(34)S为+0.4‰~+3.2‰,平均值+2.1‰;在所检测的6个矿床中,黄铁矿的Se/S比值的变化范围也窄,紧挨在其平均值1.32×10~(-4)处浮动。 别子型矿石的这些矿物及地化特征可能归固于有关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性质。现代海底富铜硫化物矿床,其化学性质与别子型矿床极为相似。虽然这两种矿床彼此间在矿物学特征上有点差异,丘垄内部的海底蚀变和热液交代作用可能会把海底硫化物矿床的原生矿物组合改变为别子型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硼在自然界中分布较集中,平均丰度低,而且11B和10B之间质量差大,分馏效应显著,故硼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判定硼来源的有效示踪剂和指相标志。硼同位素的分馏方式主要有吸附作用、蒸发(沸腾)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温度和pH是控制硼同位素分馏的重要条件.地壳中的硼库主要有碎屑岩、陆相蒸发岩和海相蒸发岩,次之为中酸性大山岩(硼丰度很低)。幔源岩和陨石中的硼含量极低。这些岩石中的硼丰度和δ11B值标志为我们判别矿床中硼的源区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依据。电气石由于其在变质、热液作用中的稳定和与热水沉积矿床的密切关系而成为最主要的测试对象。根据电气石等矿物的δ11B及岩石中硼矿物的数量可以判断成岩、成矿过程中的硼的来源及其与金属矿化的关系。本文简要讨论了布罗肯山、巴伯顿绿岩带和辽东硼矿床中硼的来源及成岩、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五龙沟金矿床Ⅲ矿段呈现以Au、As、Ag为主 ,伴有Pb、Zn、Cu、Bi、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 ,其中Au、Ag、As为典型矿致异常元素组合 ,其次为Hg、Sb、Bi;Ag、As、Sb等元素为远程指示元素 ,也为矿体前缘晕和上部特征元素 ;Hg、Bi、Pb为矿体上部和中上部原生晕特征元素组合 ,也为中远程指示元素 ;Cu、Zn为矿体中部和中下部原生晕特征指示元素 ;Au在整个原生晕中均是特征直接指示元素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Ag-Bi-Pb-Hg-Au-Zn -Cu,横向分带序列为 ,矿体上部原生晕 :Au -Zn -Ag -Bi-As-Hg -Cu-Sb -Pb ;中下部原生晕 :Zn -Cu-Au -Ag -Hg-As-Pb -Sb -Bi。矿致原生晕特征为Au原生晕发育 ,平均强度大于 1 60× 1 9-9;原生晕组合复杂 ,Au、Ag、As、Sb、Hg、Bi、Zn原生晕连续性好 ,范围大于构造带 ,有内中外或外中浓度带 ,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吻合性好 ;一般在矿体 (带 )受中度剥蚀深度 (或矿体已露出 )断面上 ,Au -Ag和Au -As具正相关表现 ,相关性较好。这些特点或指标 ,可作为以蚀变岩型为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信息标志  相似文献   

19.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是早第三纪由低金度、富H2O-CO2(±N2、H2S、CH4),温度为200~325℃,压力超过(1~1.5)×108Pa的流体形成的。同位素重的成矿流体,其δ18O为+8‰~+12‰,δD值为-20‰~-30‰,表明为深部流体源。这些数据与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下面的俯冲物质经过变质去挥发份作用形成成矿流体的模式一致。进变质流体渗入由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线而提高了渗透性的区域,然后在更高的退变质地壳层位的脆弱带形成含金脉。金的沉淀,是由包括沸腾、流体-围岩反应,以及热液流体的温度、压力下降等几种机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东南部未蚀变含锡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二价铁高,其Fe/(Fe+Mg+Mn)>0.75,而无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Fe较低,其Fe/(Fe+Mg+Mn)<0.65。具含锡专属性的花岗岩和无矿花岗岩的这种差别,在其他层状硅酸盐,特别是绿泥石中也能见到。与该区无矿花岗岩中黑云母和白云母相比,含Sn花岗岩的黑云母和白云母中Be、Cs、(F)、Li、Mo、Rb、Sc、Sn、Tl、(Y)和Zn的含量较高,而Ba的丰度较低。无矿花岗岩蚀变的结果也在云母中违成类似的富集。在这些元素中,由于Sn和Zn丰度高并且在黑云母退变为绿泥石的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因而它们是判别无矿花岗岩和含锡花岗岩/蚀变花岗岩的最有用的痕量元素,而层状硅酸盐的Sn含量则是比Zn含量更好的指示剂。未蚀变含锡花岗岩层状硅酸盐中的金红石包襄体含Nb_2O5高达26%。Ta含量往往随Nb含量的增高而增高,但在形成伟晶岩矿床的花岗岩的金红石包襄体中,Ta的含量特别高。含锡花岗岩中的金红石包裹体也可以具有相当高的Sn、W含量。无矿花岗岩的金红石中Nb、Ta、Sn和W的含量低,但Sn和W随蚀变增强而增高。同时,层状硅酸盐的Fe/(Fe+Mg+Mn)比值和Sn含量及金红石的成分可用来确定花岗岩的Sn矿化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