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裁员之风在全球越刮越烈。裁员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自愿离职计划近年来逐渐受到企业的青睐,其主要原因是操作手段人性化和相对法律风险较低。但是,自愿离职计划在我国的实施还是存在—定法律风险的。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通常企业都非常重视人员的招聘和录用工作,在员工入职时下很大的力气进行员丁考查、筛选、融入工作,而在员工离职时则采取较为漠然的态度。一旦员工提出辞职的申请得到公司批准或公司做出辞退决定,员工与公司之间即产生了对立关系。为了保平安,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就是尽快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中扩大了员工离职的权利,缩小了企业可以向员工约定违约金的范围,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跳槽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本期我们探讨企业应如何进行对员工的离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利益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某公交公司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批复的改制意见,对其资产进行重组,并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解除了包括李某在内的20名员工的劳动合同。李某认为,依据当地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自己距法定退休年龄还有1年,不应列入经济性裁员的对象,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请求撤销公司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同时也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了失业登记,告知自己对公司作出的解除决定不服,正在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5.
离职面谈是指在员工准备离职或已经离职后即将离开公司时,企业与员工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谈话沟通,属于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从离职员工那里获取有价值信息,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维系与离职员工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石化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50.39亿元,同比增长54%。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降低成本,减员增效。在这次减员增效过程中,中石化裁员8000人,我们已经在其业绩报告中见到其带来的显著效果。减员增效已经是公司的长期目标。但是,裁员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组织士气低落、企业形象受损甚至股票价格的波动都对企业不利。特别是裁员对组织士气的打击,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裁员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7.
“责任关怀”的理念由加拿大干1985年率先提出,其宗旨是化工企业自愿承诺,不断改善健康、安全和环保状况。企业通过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认可并积极响应、倡导“责任关怀”这一理念,从而提出了“零事故”和“零排放”的口号,使“责任关怀”理念成为人人关心、人人遵守的道德准则。随后,这一理念于1988年被美国化学品制造协会正式采纳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讲述一个关于“主人”的辛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磊,他原是某国企的职工。1988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由集体创办,员工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家企业被冠名为“主人”,企业中的员工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冲着“主人”的定位,李磊毅然扔掉手  相似文献   

9.
采访李海燕时,她和部门的同事刚给公司的一个事业部做完了员工访谈。在方正电子,人力资源部每两个月都要做一次这样的员工访谈,然后出一份员工士气报告,其中有关于员工离职分析、结构合理化建议、考勤统计分析、员工访谈等各方面的内容。其实,这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日前,笔者处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情如下:吴某能力出众,得到A公司老板的赏识,A公司便与吴某签订了劳动合同。一次,吴某代表A公司参加投标,某竞标单位的代表与吴某相识,投诉称吴某是另一家公司的员工,无权作为A公司的代表。原来,吴某原供职于B公司,现在还与B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但多年来一直处于休假状态,B公司每月依旧向吴某发放生活费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至此,A公司对吴某是“想用而不敢用”,担心被原用人单位B公司追究责任,于是不愿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吴某不服,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梁泠曦 《中国安防》2012,(3):109-112
员工离职是劳动关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劳动关系最为敏感的时期,劳资双方在离职过程中免不了就劳动关系的若干问题产生争议,各执己见,因此而诉诸司法机关的也不在少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减少人工成本,加之一些企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5,(7):42-43
问:某服饰有限公司缝纫车间招用30多名外地女民工,劳动合同一年一签。民工出外打工希望能在合同期内多挣点钱,因此,双方便在合同里约定民工自愿加班,每天工作12小时,并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5个月后,张某、李某感到工时长,又要做家务带小孩,身体有些疲劳,不想再加班。遂向公司提出不再加班的请求,公司以双方在合同约定自愿加班,如果不加班就是违反合同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为理由,不答应张某、李某的请求。请问:用人单位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13.
4月6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我省吉林经济开发区的吉林化纤集团公司采访,发现该公司门前聚集了很多人。记者有些好奇:“怎么有这么多人聚在这?”公司的一位员工给记者解释道:“他们是来体检的,我们正在招工。”招工?目前很多企业都因经济下滑裁员,而他们还在招工,这说明了什么!安全生产让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吉林化纤集团公司是一家拥有14家子公司、10000多名  相似文献   

14.
<正>缴纳工伤保险是对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呵护。按照法律规定,用工方都应该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的企业在员工发生工伤致死或致伤后,想通过补缴工伤保险转嫁风险,到底可不可行呢?员工工伤死亡公司补缴工伤险小任是广州某公司员工,公司为其缴纳入职期间的工伤保险费。后来,小任离职。离职后,小任又重新入职,公司与其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但未再缴纳社保。  相似文献   

15.
北京金马纪元搬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搬家公司)员工闰先生发生工伤离职后,因索要工资、伤残补助金、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等与搬家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期间双方就闰先生人职时间、工资标准各执一词。最终,法院依据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资标准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在双方均无证据证明闫先生月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认定搬家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依法支持了闫先生主张的月工资标准,并作出相应判决。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某网络公司是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销售和设备维修的公司,招用20多名员工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基数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后因员工流动性较大,有的甚至不辞而别,于是公司采用瞒报员工人数,不给销售和维修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以此弥补员工跳槽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劳动保障部门在社会保险费稽查中.发现了该公司的违法行为。经调查核实,确认该公司少缴社会保险费10万元。据此.  相似文献   

17.
北京金马纪元搬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搬家公司)员工闫先生发生工伤离职后,因索要工资、伤残补助金、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等与搬家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期间双方就闫先生入职时间、工资标准各执一词。最终,法院依据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资标准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在双方均无证据证明闫先生月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认定搬家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依法支持了闫先生主张的月工资标准,并作出相应判决。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23日,申诉人某公司与其员工张某(被诉人)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自2003年3月23日至2008年3月22日,工种为销售员。同日双方签订保密合同,约定自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24个月内,张某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公司有竞争的业务,否则张某需支付违约金20万元。2005年6月14日.申诉人与张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申诉人一次性支付张某6个月竞业禁止补偿金3360元。张某离职后不久即到与该公司有业务竞争关系的某单位工作。现申诉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被诉人张某支付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违约金20万元,继续履行竞业限制协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6):43-44
2002年9月北京某科技公司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在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了《员工保密协议》。根据《员工保密协议》的约定,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应当为企业保守技术秘密,无论这些技术秘密在商业上是否有实际的价值。王某为企业保守秘密分为在公司任职期间和离职以后两个部分,如果职工违约应当向公司支付违约金50万元。2005年5月王某在未告知本公司的情况下,作为股东与他人成立了与所在公司业务相同的股份公司,并在2005年底辞职。2006年1月北京臬科技公司通过工商局查询得知了王某与他人合办公司的情况,公司可以要求王某按《员工保密协议》的约定支付50万元违约金吗?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5,(10):45-46
问:1998年8月,李某大学毕业后被甲公司聘用,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即自1998年8月14日至2003年8月15日。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李某与甲公司的其他员工一样,在合同中约定了保密条款。保密条款称:甲方(甲公司)为了保护商业秘密,特要求员工承诺:(1)在公司工作期间、离开公司后的5年内不得到从事同类业务的用人单位任职;(2)未经公司许可,不得利用公司技术从事同类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