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向杰  蔡新玲  王娜 《灾害学》2011,26(3):22-27
为了定量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灾情,利用陕西1984-2007年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库,建立人员死亡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直接经济损失率3个灾情因子评估指数并计算灾情综合指数,构建灾情因子和综合灾情年景定量评估指标,将气象灾情年景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较轻和轻5类。利用建立的年景评估指标对陕西2008-2010年气象灾害灾情年景进行评估,应用到年度气候影响评价业务服务中。分析每种气象灾害灾情因子指数和灾情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确定陕西危害度最大的气象灾害依次为暴雨、干旱、冰雹、连阴雨、气象地质灾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呈现减少趋势,多年平均值为3.23/百万,直接经济损失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多年平均值为1.51%,农作物种植面积受灾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值为21.99%。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20,(1)
以榆神府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已知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探讨一种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首先利用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户数、威胁人数、威胁财产以及防治所需经费等数据,选取两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隐患威胁指数和聚落抗灾指数;然后利用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获得权重得到各乡(镇、街道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指标;最后应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指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元划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分区分为5个级别,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较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危险性小区、不危险区。  相似文献   

3.
在地质灾害防治资源配置决策中,危害程度是重要依据。我国自2004年建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分级标准以来,灾害风险与防范能力均发生明显变化。该文基于历史灾情和已知隐患信息,通过抽样调查、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归因分析,提出灾情险情分级标准优化建议:由于历史灾情险情数据分布不存在自然间断点、目前政府分级防治责任也无标准可依,制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仍需采用多因素定性分析法;为反映生态损害及次生危害,宜增加社会影响指标;在险情分级中,威胁人数指标分界值宜调减;在灾情分级中,直接经济损失指标宜调增。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单体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对区域风险评价较少。该文以韩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网格划分为评价单元,以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及收集到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以概率统计法、Arc GIS、Mapgis、Auto CAD等为手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分项评价,采用定性综合评估的方法,实现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易损性和财产易损性,提出人口比率和财产损失比率的概念,分别用因灾人口死亡总和/受威胁人口总和、已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表示,以单体地质灾害为基础,在评价单元内叠加评价,最终形成韩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区图,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不同的防治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地方进行减灾防灾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影寻踪的洪水灾情评价插值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解决单项洪水灾情等级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综合评价各层次的分辩力和评价模型的精度,本文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插值型曲线,为洪水灾情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模型--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通过最佳投影向量和评价指标向量的内积可把洪水灾情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指标,根据该投影指标值和对应等级的分布,可建立洪水灾情评价的插值模型,解决了各单项洪水灾情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了洪水灾情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辩力.作为示例,对中国部分省市的洪水灾情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进行公路潜在的地质灾害点监测预报对维护公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公路地质灾害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监测预报系统涉及数据面与类型多的特点,根据系统功能要求研究了以面向对象的方法组织系统数据,灾害预报的实质是对潜在灾害点所表现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将预报所涉及的各类实体分为6个基类,依据基类内各类实体特点将各基类划分成几个子类,构建了基类实体之间的以及实体与属性之间关系模型,实现了各种类型数据的有机组织。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与防灾减灾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区域或单体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研究,对城镇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较少。该文以地质灾害高发的舟曲县城区为研究对象,以网格划分为评价单元,以1:1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斜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侵蚀特征,利用无限边坡模型计算不同栅格单元的稳定性,并结合斜坡破坏概率及构建的斜坡滑动距离评价了城区斜坡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采用FLO-2D模型进行了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最后在arcgis平台下综合城区斜坡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完成了舟曲县城区5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区划。评价结果表明:舟曲县城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6. 43 km2,共发育灾害点32处,威胁承灾体面积640. 29万m2;中危险区面积5. 15 km2,共发育灾害点7处,威胁承灾体面积509. 73万m2;低危险区及以下面积15. 80 km2,共发育灾害点3处,威胁承灾体面积1 527. 82万m2。该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城镇尺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并为舟曲县城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明  王绍玉 《灾害学》2015,(2):124-127
基于鱼骨图法,引入环境承载力指标构建小城镇公共安全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法(PCA),结合统计软件SPSS对宾县17个乡镇的公共安全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公共安全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因子,计算出各乡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值,得到不同乡镇的公共安全承载能力排序。结果表明:各乡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差异较大,且基础设施承载因子和土地承载因子是影响乡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最重要的因子,加大公共安全和生态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可以较好地提高城镇公共安全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灾情的熵权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熵权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福建省2005-2006年主要台风灾害资料,选取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倒塌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6个指标对灾情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自然灾害灾情综合评价,避免了人为的主观任意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得较好.因而,熵权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情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区域洪涝灾害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合香  徐庆娟 《灾害学》2007,22(4):38-42
以广西1992~2006年洪涝灾情数据为基础,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用基于遗传算法、特征值法和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类权重和排序权重,用优化算法进行综合得到组合权重,经过加权求和得出洪涝灾害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而对15个评价对象进行了分类排序,其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洪涝灾情的实际情况。在以上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距离贴近度进一步计算和分析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贴近度,并由择近原则确定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在洪涝灾害评价中的相关程度。同时,建立了基于改进的灰色GM(1,1)的时间响应式的灾变年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平台查询到的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分析了这7种自然灾害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差异,由此得到了不同灾害在法律法规、标准和预案的数量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灾害对应的现有法律法规文件的完备性,提出了不同灾害法律文件在加强数量完备性方面的方向性的建议。对于协调中国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数量及其平衡发展,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he preparedness and recovery phas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 pertaining to predictable disasters within a developed country. The two‐stage framework provides a single model composed of important preparedness and recovery initiatives, as well as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 derived from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for case studies from Australia: the ‘Black Saturday’ bushfires in the state of Victoria in February 2009; and Cyclone Larry in March 2006. The framework enables a variety of analyses, including the generation of insights into disaster management preparedness and recovery in the context of events in wealthy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aper combines two empirical examples, a series of bushfires and a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and to contribute to better,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covery in the future.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growing literature on disasters, preparedness, recovery and associated logistics, and other issues.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地震灾害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提高地震灾害预测预警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能力、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灾害经济学中的减灾投入与成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徐娟 《灾害学》2006,21(2):103-105
本文将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延伸至灾害学领域,构建出灾害成本的概念,并在该概念基础之上,建立了最优灾害成本经济模型,通过该模型探讨了防灾减灾的合理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中国洪灾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 1998年中国洪灾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要分析了我国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性信息素在减灾控害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可分为:帮助识别对象害虫、监测种群状态、迅速普及虫情信息、直接诱杀雄虫以及提前1周开展减灾行动等。直接诱杀雄虫后,引起雌雄比上升,雌蛾产卵量下降,孵化率降低,幼虫及为害量减少,其中幼虫量一般减少20%-50%。根据在新疆、山东等地的试用经验,作者在首次指出性信息帮助识别害虫和迅速普及虫情信息对减灾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性信息素的干扰交配和诱杀雌虫的可能作用,以及使用性信息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综合减灾的"综合"是各灾种、 各阶段和各环节的综合,是资源和手段的综合,也是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综合.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和《灾害学》期刊论文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知:从灾种来看,综合减灾研究的是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气象灾害;从过程研究来看,每一种灾害的研究都是全过程综合性研究;从阶段性研究来看,灾前风险研究和灾后经验教...  相似文献   

18.
从泥沙研究的角度概述了与河流泥沙有关的灾害及其分类,将黄河下游的泥沙灾害分成侵蚀型泥沙灾害与堆积型泥沙灾害两种情况,讨论了侵蚀型泥沙灾害,包括滩岸坍塌、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初步提出了侵蚀型泥沙灾害的减灾方略。  相似文献   

19.
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是构成洪涝灾害防治体系的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子系统,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洪涝灾害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中国洪涝灾害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建设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洪涝灾害防治体系的防灾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辛吉武  许向春 《灾害学》2007,22(3):85-89
介绍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种类、分布地区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主动防御、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