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体有机污染生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利用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环境污染物质对于人类以及各种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对细胞遗传物质的损害。因此,近年来在利用常规的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的同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生物监测环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生物监测技术中对于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外界环境因子对生物机体的作用。通常可根据染色体畸变率与污染物质的剂量关系来监测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然而,在应用染色体畸变的这项监测技术时,必需要分析细胞分裂时期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溢油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研究输油管道溢油监测技术。利用紫外反射原理,研发了基于LED紫外光源的溢油监测预警设备,并对光源、油品种类、油膜厚度、监测高度和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测试,获取了基于LED紫外光源的溢油监测预警设备性能参数,为进一步开展现场示范应用、提高管道溢油风险预警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滇池水环境演变与藻类监控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滇池水环境的演变,藻生物量发展变化导致原有的监测技术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进行分析。采用水面快速蓝藻生物量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大大提高了对滇池蓝藻水华发生、发展、暴发、分布以及变化的预警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安全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快速准确地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高尔夫球场空间分布信息,以信息化手段辅助水源地安全现场检查以提高监查效能,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监察的关键。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首次提出了高尔夫球场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并构建高尔夫球场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源保护区内高尔夫球场分布信息提取,以及对球场各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和面积计算。基于水源地保护区现场执法系统,实现了卫星监测的高尔夫球场空间分布信息、水源地保护区边界信息、行走路线等现场数据采集等多源信息的现场业务集成与显示,可为水源地保护区高尔夫球场现场监察提供有效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是安全填埋技术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的危害和国内外室内外沉降监测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室内沉降监测主要运用测渗计和自制设备监测室内试验沉降。填埋场室外现场监测技术包括沉降板、沉降计、沉降剖面仪和水准仪等。通过对各种监测技术的比较,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探地雷达等地球物理方法将成为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当前我国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实验室分析在应急监测中的作用,指出监测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建立、各区域危险污染源数据库的建立、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及应急人员的技术储备将是近期我国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分析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当前我国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实验室分析在应急监测中的作用,指出监测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建立、各区域危险污染源数据库的建立、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及应急人员的技术储备将是近期我国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危害以及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生物监测技术的优越性。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工作,提出利用东亚三角涡虫(Dugesiaojapoice)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监测指示生物的可行性,并对更为灵敏的生物标志物的策略和实验方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当前隧道发展的前景、隧道变形监测在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隧道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茅山西隧道的变形监测(主要为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围岩压力、二衬内力)研究为例,说明变形监测在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通过地基和卫星融合互补,成为研究大气污染来源、传输和影响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国外主导的地基和卫星遥感算法不适应国内复杂大气环境,其数据可靠性尚需验证.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大气研究自主性,厘清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对相应的平台建设、算法研发及应用实例进行介绍.结果表明:①可通过地基观测网络实时连续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柱总量)/廓线信息,目前国内组建并运行了CNEMC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USTC地基遥感网络.②可通过紫外-可见波段卫星载荷获取全球/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柱总量)/廓线产品,GF-5搭载的EMI填补了国内该类载荷的空白,基于DOAS(BOAS)的柱总量反演算法、基于OE的垂直廓线反演算法是当下国际主流业务算法.③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以高精度、广覆盖、准定位的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可为亟需解决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评估、作用机理研究、区域传输测算及精准溯源等难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显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需以应用化和业务化为导向,加快观测平台硬件建设,加强相关反演算法研发,深入融合多平台数据,全面推进大气遥感监测技术的立体化和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汞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美国的安大略法(OHM)、30A法和30B法,并分析了我国汞监测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火电厂汞监测技术发展方向:一是开发适用于我国具体情况的基于安大略法的便携式监测设备,并出台相关标准、规范;二是发展我国汞连续在线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环境影响极大的有机污染物,其主要源于石油化工生产、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厂、汽油发动机尾气、制药等行业。VOCs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生存繁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空气中VOCs的监测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VOCs监测技术与治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从监测方面来看,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中,TDLAS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实际VOCs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还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TDLAS技术的发展以及监测原理的日趋完善,该技术必然会在VOCs监测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从治理方面来看,目前对VOCs进行治理的方法较多,其中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有机生物降解处理技术以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多种技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大范围推广,也是未来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特征和水平,对人体及相关生物健康的影响,及其两者间关系开展的系统监测。文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领域在我国的监测评价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总结了毒性测试技术的特点、在化学品、工业废水、环境水体、饮用水等各类水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加快我国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议开展生物测试技术的应用,以更好支撑环境与健康风险的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5.
《呼吸性粉尘监测体系示范工程》项目,主要研究地质勘探呼吸性粉尘监测技术和地质勘探作业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与分级管理技术方法及其标准与规范体系的制定。l研究呼吸性粉尘监测体系,保护地勘职工安全健康为了控制地质勘探行业粉尘危害,几十年来,地质勘探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积极采取和研究粉尘监测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自行业粉尘危害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尘肺病仍是对地勘行业职工危害性最大的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干粉尘危害治理,不同的粉尘监测…  相似文献   

16.
系统回顾了大气污染沉降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主要面临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现有大气污染沉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监测、遥感反演等,并在全球、区域与局地等不同尺度上取得系列初步成果.然而,大气沉降成因机制复杂、时空异质性规律显著,现有方法均难以兼顾精度与时空代表性等多方面监测需求,发展新一代监测技术以及多技术集成融合是未来大气沉降精准监测的潜在趋势.深刻了解大气污染沉降监测的研究现状与瓶颈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系统构建大气污染监测体系、精准感知大气污染多维时空演化的本质规律,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指出了现阶段开展垃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展垃圾管理、处理技术和学术监测研究以及制定相关垃圾法规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工业源VOCs的产排特性,归纳了VOCs在线监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VOCs治理“三率”低,有组织排放在线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无组织排放严重,暂未有明确的监测分析方法和设备;VOCs在线监测监管体系不健全,存在监管漏洞。通过详细介绍目前国内主流的几类VOCs在线监测仪器,包括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仪(GCFID)、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传感器等,为开展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物监测领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局面,生物监测技术不断优化,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剖析了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优越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指出: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高覆盖、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监测,但在实际应用中,D-InSAR技术会受系统本身因素、大气条件、地面植被、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随后发展起来的PS-InSAR、CR-InSAR及SBAS技术克服了D-InSAR技术的不足,却仍存在缺陷。随着RS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将传统监测手段与遥测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把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和表达优势的GIS技术与RS技术相互融合,可对矿区地表沉陷做出全新、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