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海岸侵蚀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给出了土地经济损失、植被经济损失、基础设施经济损失、新建防护工程和修复工程投入的费用以及旅游价值损失等各项海岸侵蚀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并选取土地损失面积、直接经济损失、旅游价值损失三个指标,以行政区为单位来确定海岸侵蚀灾害的灾度等级。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对大连市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山东省的基础条件、海洋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以及历史灾害概况等,并对各类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致灾因素及损失程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各类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分析了现有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实际,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演化机理及演变路径,提高应急指挥决策的准确性,本文在定义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和介绍突变理论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轨迹交叉理论对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致因进行分析,建立了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描述了此类灾害事故的五种具体演化模式;同时,基于灾害事故、承灾体、致灾体、应急救援活动四个要素,分析了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几个关键情景的可能演变路径,旨在为针对非常规突发灾害事故的可能演变路径而进行应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完备的防灾减灾机制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以典型海洋风暴潮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1990年以来沿海地区政府防灾减灾财政支出和风暴潮经济损失数据,构建衡量政府灾害防御能力的协调度指标。利用傅里叶变换对政府补贴灾害的协调度进行检验,发现其存在突变特征并依据非线性平稳性检验对补贴协调度进行动态拟合。测度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防灾减灾总支出灾害协调度,科技教育支出灾害协调度、城市建设灾害协调度、社会福利灾害协调度均显著上升,指出降低对政府支出过度依赖、探索多元的防灾减灾机制是提高我国灾害应急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东省南雄市为研究区,基于近10年全市199个地质灾害点样本数据,选取坡度、坡形、高程、坡向、土层厚度、灾点与距居民区距离等6个静态的基础地质条件影响因子,降雨量强度作为诱发因子,综合考虑承灾体特征及易损性情况,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风险性评估。对地质灾害风险性的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能够为该区的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对天水苹果生产影响的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在6﹪~15﹪之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为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洪灾害是湖南省山丘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采用山洪灾害经济损失的不稳定度Us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应得GDP百分比的平均数Cr,构建了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灾损度指数DELI。研究表明,Us高值区和Cr高值区在空间上明显错位,前者为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郴州等,后者是张家界、娄底、邵阳等。根据DELI等级...  相似文献   

8.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吉东  傅宇  张洁  李宁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20-1530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 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 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①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 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 世纪50 到60 年代的超过10 000 人逐步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 人;②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 万亿元(2013 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 世纪50 年代不足1 000 亿元上升至21 世纪以来的超过 3 000 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 世纪50~60 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1%左右;③近20 a(1994-2013 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受海冰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海冰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我国结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状况和成灾机制,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对海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理论依据,同时给出了利用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气象灾害系统组成及评估理论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对气象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等重要概念下了较明确的定义,介绍了孕灾环境危险度这一度量孕灾环境灾害风险的概念,并对承灾体脆弱性、致灾因子强度等用以评估气象灾害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灾情是成灾后气象灾害系统的综合状态.最后建立了较完整的气象灾害评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6—2022年郴州地区地质灾害灾情资料、郴州市408个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对地质灾害特征和降雨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郴州地质灾害3—6月份是集中时段,其中6月最多;1—5月以及4—5月的降雨距平都对6月地质灾害有很大影响;小型地质灾害在强降雨发生6h内快速响应,2d累计100mm以上的降雨是中型地质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致灾降雨强度与灾害发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此影响,宝成铁路成都局管段沿线产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铁路运营的安全.通过对铁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震后排查,总结了地震产生的灾害类型,分析了地震的致灾作用和影响地震次生灾害稳定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灾工程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九大城区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分级评价,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得到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度,从而计算出灾害指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直观地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危害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所经地段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本文通过沿线的实地地质调查和勘察,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和评价,预测该项目可能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并分析了致灾原因,同时根据各处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避让、治理、防护等防治措施,以避免灾害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塌岸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从塌岸灾害体识别、灾害体监测、灾害影响因素监测、灾害承灾体识别与隐患分析四个方面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塌岸地质灾害监测研究中的内容、方法及作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初步构建了塌岸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矿山的开采为国家带来了很多资源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地质灾害,如何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本文以云南省龙井沟铜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类似小型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为类似小型矿山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一点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此影响,宝成铁路成都局管段沿线产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铁路运营的安全,通过对铁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震后排查,总结了地震产生的灾害类型,分析了地震的致灾作用和影响地震次生灾害稳定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灾工程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0多个县级城镇、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灾害威胁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原因:(1)预防性、区域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需要;(2)治理工程偏重工程技术忽略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机理研究;(3)人类因素的参与,造成自然地质体平衡状态的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速了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因此,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条有效道路,就是要加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开展预防性研究,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综合防灾与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灾种、灾害地域分布、灾害发生频率等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指出频发的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减灾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面塌陷是滦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通过对滦县地区由开采铁矿和岩溶作用引起的塌陷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区划,为滦县地区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