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清洁燃料LNG替代传统汽车燃料柴油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燃料LNG与传统燃料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在环保性、清洁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本文结合公交车的实际情况,认为LNG作为汽车燃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大幅度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储运方案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案例研究结果,结合氢气、甲醇在不同储运方式时的成本,从固定设计成本、尾气排放、燃料价格、汽车造价4个方面比较了氢气、甲醇、汽油3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结果表明:(1)直接氢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首选动力;(2)天然气重整制氢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获得燃料优先考虑的方式;(3)高压氢气、液氢是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的首选燃料。  相似文献   

3.
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保护及汽车能源结构改变双重作用的推动下,液化石油气(LPG)作汽车的燃料为环保专家大力提倡,以此来改善汽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本文论述了PLC汽车的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在清洁燃料辐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汽车节油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车辆技术、辅助设施与维修、汽车运用等多个方面。发动机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发动机的结构。发动机的油耗对汽车的油耗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发动机的油耗决定于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点火系统的技术状况对汽车的动力性、可靠性、燃料经济性及对大气污染的程度都影响很大.最近威海市环境保护器材厂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研制出即消烟又节油的多功能电子点火消烟节油器.它是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电路将汽车的12伏直流电压变成脉冲的高压储存在蓄能电容器中,最后通过火花塞放出能量大、温度高的强火花,点燃汽缸中的混合气体,因而具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在净化汽车尾气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很大,汽车尾气污染是制约全球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在介绍纳米技术在净化汽车尾气方面的应用,分别针对其在改进发动机性能、改善燃料性质、尾气的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纳米技术在净化汽车尾气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汽油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减少油耗、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汽油直喷技术(GDI)、醇类燃料替代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等新兴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产品中,该研究对GDI发动机汽车、醇类燃料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颗粒物(PM)、氮氧化物(NOx)、总碳氢化合物(THC)的排放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综合评估先进动力技术和醇类燃料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车的PM排放因子为进气道喷射(PFI)汽油车的1.2~5倍,加装汽油颗粒物捕集器(GPF)后GDI汽油车的PM排放大幅下降,同时具备催化能力的GPF可减少NOx和THC排放.与汽油车相比,乙醇燃料车PM排放量减少了35%~56%,尾气THC排放减少了10%~44%,但挥发性有机物(VOCs)蒸发排放增加了20%~41%,其主要来自于日呼吸损失.各类型车辆的NOx排放差异较小,比较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混合动力车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污染物减排优势明显,可积极推广其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队中的应用.建议今后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GDI和混合动力车在实际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环境影响;②醇类燃料车VOCs蒸发排放控制技术及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③新兴技术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机动车污染严重的问题,从燃料选用的角度提出发展油--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双燃料汽车,降低污染的技术对策,并介绍了国内我双燃料汽车的应用概况,对其安全、排放、经济、动力性及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等主要问题作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为在我国发展油--气双燃料汽车,降低污染,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控制汽油机污染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我国在汽车上安装的尾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达不到削减种种污染物的目的。LPG在汽车上的应用,替代了汽油,不仅改变了燃料结构,而且又找到了清洁燃料,各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消减,并成为21世纪汽车的主要燃料。本文论述了LPG汽车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多个区域正在推广应用包括乘用车、客车以及重卡在内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如何量化研究未来不同车型和不同区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减碳潜力成为如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考虑了未来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电力碳排放因子、氢能碳排放因子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及制氢方式的区域差异,量化评价了不同类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FCV)、传统燃油汽车(ICEV)和纯电动汽车(BEV)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CO2当量计),对比分析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区域的减碳潜力,并对百公里氢耗量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传统燃油客车降低36.0%,而氢燃料电池重卡相较于传统燃油重卡并没有减碳效益.随着未来我国氢能来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到2035年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传统燃油重卡降低36.5%,相较于乘用车和客车两种车型,其减碳效益是最明显的.以2035年京津冀示范群为例,随着百公里氢耗量降低20%,FCV乘用车、客车和重卡的减碳规模分别增加了7.29%、9.93%和19.57%.因此建议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短期以客车为主,长期以重卡为主,乘用车推广作为补充.分区域和分阶段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有助于推进我国汽车领域的低碳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汽车尾气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它对臭氧形成的影响有过许多讨论。近来在寻找代替汽油做为汽车燃料方面,乙醇(酒精)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在不久的将来,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能会盛行起来。所以对酒精燃料排放物通过光化反应时对大气的影响进行基础研究是很重要的。在这项研究中,通过烟雾箱试验,研究了乙醇和醛的臭氧形成过程,并设计出了能解释反应途径的模型,然后用该模型  相似文献   

12.
概念与意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  相似文献   

13.
绿色机动车—燃料电池汽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紫峰  陆天虹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2):551-553,557
简要叙述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特点,主要有:能量转化效率高,CO2排放量比内燃机汽车低,基本不产生有毒气体,不要充电。在此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并针对上海市机动车污染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逐渐严格,高效和清洁成为了发动机燃烧技术和燃料技术的发展目标。汽油添加剂可以增强燃油的使用性能,有助于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控制排放。本文以汽油添加剂中的清净剂、减摩剂、助燃剂为关注点,围绕上述汽油添加剂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汽油清净剂通过清除和抑制发动机积碳,减少了一氧化碳(CO)、碳氢(HC)和颗粒物(PM)的排放,改善了燃油经济性;清净剂的添加浓度存在最佳值,过低或者过高的添加浓度并不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积碳。助燃剂促使汽油燃烧更迅速、更完全,使得污染物排放降低,发动机动力性提升;汽油减摩剂会在活塞环与气缸之间形成液膜,减小发动机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损失,使得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得到小幅提升。  相似文献   

15.
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交通运输是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传统汽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其中电动汽车因其节能减排的优势将在这次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总结现有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的减排因素,并应用燃料生命周期的理论,结合北京市的电动汽车推广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例,采用改进的燃料碳排放模型,并设置6种情景分析了电动汽车的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包括发电能源结构、车用燃料类型(单位燃料的CO2排放系数)、汽车类型(百公里能耗)、城市交通状况(时速)、煤电发电技术、电池类型(重量、能效)等因素对电动汽车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更科学测算燃料消耗碳排放;纯电动汽车具有明显的制约性碳减排潜力,在分析的6种影响因素中其波动幅度为57%~81.2%,其中,发电能源结构和煤电技术供电路线对电动汽车燃料生命周期碳减排空间起决定性作用,其减排空间分别可达78.1%及81.2%.最后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煤电技术、推广节能技术、加快动力蓄电池研发、推广纯电动汽车等方面提出了推广电动汽车降低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低碳交通新能源汽车转型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6.
魏春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30(1):64-66,72
通过对主要交通路口汽车排气污染现状调查,证明交通路口是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地段,特别是对人体危害较火的总烃、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污染尤为严重;提出改善城区道路建设、改善燃料质量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汽车转向螺母精锻的成形工艺、模具及电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阐述了所解决的主要问题。试生产表明,采用所开发的精锻成形工艺取代转向螺母齿形及外形的切削加工工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能源和减轻环境污染,国外开发了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1980年成立,在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现将十年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1.甲醇燃料汽车排气的测定与暴露实况 Ford公司研究成功在线测定装置,  相似文献   

19.
欧盟能源政策中将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的经济性减少CO2污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汽车工业将开发高效利用燃料的汽车.据称、汽车排出的CO2占欧盟总的CO2污染的12%,汽车排出的CO2如不采用抑制措施,到2000年将增加20%,2010年将高达33%.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和减少CO2污染是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20.
<正>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顶层设计,推进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产业规模、市场化以及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强制性标准,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近日,在参观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出了上述表示。据介绍,未来将制定节能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