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水质安全是调水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调水区背负巨大的调水工程的外部经济成本和社会发展代价,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内部化,然而调水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利益主体多、资金投入大,难以通过一种手段或者现有某种方式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从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的目标、标准、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补偿方式角度分析了生态补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的分阶段推进战略总体思路与实施构想,重点分析了各阶段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标准和要求,为中线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东部引水工程,是一项缓解深圳市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的管理必须考虑水量、水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管理的可靠性计算,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与管理是必需的和有实际意义的,分析传统水资源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不足之处,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多准则可靠性评价准则,通过可靠性分析,为深圳东部引水水源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运行管  相似文献   

3.
跨流域调水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势必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兴宁市东江引水工程为例,为识别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影响,应充分考虑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影响特征,利用矩阵法识别引水工程的主要生态影响,从物理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方面构建兴宁市东江引水工程对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工程目标确定指标权重的选取原则及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复杂的跨流域调水系统工程,协调调水沿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焦点问题是生态补偿。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完善,应从以下方面予以着手:强化生态补偿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修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单行法,尤其是要出台跨流域调水工程专门立法,并针对特定工程规定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具体内容;对国家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由国务院出台跨流域调水专门立法,对省际之间区域性调水工程、省内跨市县小型调水工程可以采用区域性立法的方式,并有效解决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难点问题;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法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关内容和任务亦有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必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节能在环保当中的重要性。水资源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源泉,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针对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对汉江流域水资源形势产生影响,本文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供给量、需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实际可供水量和余缺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流域上游供水可以满足需水要求,汉江中下游流域将缺水54.81×108m3;全流域将缺水10.41×108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甚至整个流域产生缺水性影响.从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距离指数法对汉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并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受调水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汉江流域水资源已处于不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7.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陕西省规划实施南水北调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在分析调水工程受水区用户、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配置网络图,并建立了该系统的水资源配置仿真模型,确定了配置原则。结合调水工程,设定了7种方案,通过长系列计算,得出了各方案的水资源利用情况。2020水平年,调水15.5×108 m3后可增加供水10.69×108 m3,占需水量的38.76%;调水15.5×108 m3与调水10.0×108 m3相比,工业供水保证率提高32.75%。计算结果表明,实施调水工程后可有效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短缺,调水量在保证城市用水、改善渭河河道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近几十年,黄河的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分析径流量变化及驱动力,对流域治理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中游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最早的流域,因此以无定河流域为例分析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论文首先分析白家川站1956—2009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采用7种时间序列突变检验方法分析序列的突变点;其次,通过估算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从而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56—2009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气候干旱化加剧;径流量时间序列突变发生在1971年和1997年,这与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实施的水保措施及1997年以来的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措施有关;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影响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浩  黄薇  刘陶  彭智敏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06-1512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缺水地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跨流域调水引发的生态补偿问题是制约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目前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主要是沿用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导致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对象不全面、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跨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开展。通过比较分析流域内生态调水与跨流域调水在受工程影响、水权转移形式、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生态补偿主导部门、生态补偿核算标准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以区域水权为理论基础,以生态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形式以及补偿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水,水质安全保障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是工程能否保质保量供水及发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与呼声与日俱增。将污水作为一种资源再生加以利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了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为环境工程水的处理方面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了水资源危机状况的出现。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水资源现状,分析其短缺原因,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敦煌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评价敦煌市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自然条件对敦煌水环境影响较小,而导致近期水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活动,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态型低耗水产业;②强化水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④重视生态用水,确保生态环境建设;⑤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是实现社会经济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本文在阐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过程中在政策制度、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资源与生态环境统一监管,需提升水资源战略环境管理,深化规划环评的刚性约束作用,健全水资源开发技术标准体系,强化生态保护科技保障,实现从生态影响预防到生态恢复和影响控制的全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水资源也是孕育生命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如果水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一定影响。在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这一理念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水污染治理受到公众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当前,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型的治理措施和手段,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思考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态影响、环保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影响和清洁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同时也阐明了认识环境影响评价局限性的必要性,以及这种认识对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健康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加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型社会。对此,本文分析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治理修复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促进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水资源短缺现象也变得异常严峻,直接影响到了日常用水。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各地方政府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开展蓄水储水工程,实施南水北调项目。从短期效益来看,它确实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但是其资源的开采和水库的建立却是以破坏生物资源为代价的。据调查统计,我国水库建设流域的生物种类和生物数量都在持续减少,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水生物的发展,也影响了生物链的健康协调,不利于生物资源的多样化繁殖。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各地区在水库建设和实施调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掌握流经地区的生物现象,在保证水资源有效供应的基础上要切实考虑环境生态问题,保证经济和生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四川省2001-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9年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四川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四川省水资源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较为落后,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西部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东部盆地地区水资源量小,生态盈余较低,在绵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呈现不安全状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考虑四川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四川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不可忽视的牧区水资源短缺,政府要制定严格的草原水产业政策,大力投入牧区水资源建设,统一管理和分配水资源,用经济技术手段开源节流,慎重对待牧区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畜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