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填料是人工湿地特别是潜流人工湿地床体的主要介质,是湿地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发生的主要载体,对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有决定性影响。从填料的来源、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等方面对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天然产物类填料、工(农)业副产物类填料和人工制备类填料进行综述,总结了填料对水中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机理,包括吸附-共沉降、离子交换、缓释碳源-电子供体、氧化还原作用;讨论了潜流湿地填料对氮、磷、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对比了不同填料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后对潜流湿地填料选择和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人工湿地的研究,分别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天津等地建成不同处理规模的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这些处理系统大多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多为理论探讨或实验研究。本文在论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的类型、特点、构成及应用的基础上,指出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邻二氯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CW)处理邻二氯苯(o-DCB)废水,构建了基质分别为壤土、 细沙和粗砂的3套芦苇湿地中试系统W-L、 W-F、 W-C和无植物的壤土湿地对照组W-Z.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最适表面负荷率为150 mg·(m2·d)-1,湿地组W-L、 W-F、 W-C和W-Z对o-DCB的去除率分别为81.2%、 71.1%、 72.4%和65.2%;8月中旬湿地运行效果最好,进入10月后性能有所下降,各个湿地系统对o-DCB废水处理效果顺序为W-L>W-C>W-Z>W-F,壤土和粗砂基质具有各自的优势;o-DCB浓度和溶解氧(DO)在湿地W-L和W-Z空间分布状况表明DO有利于o-DCB降解;o-DCB残留量在各层土壤中沿水流方向递减,随深度加深而增加;在芦苇组织中呈阶梯状分布,根、 茎、 叶中平均残留值分别为30.28、 14.85和 6.18 μg·g-1. 相似文献
6.
利用处理效率较高的潜流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和停留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选用6种不同的填料和植物组合方式,对某被污染的河流河水进行处理,通过对比,表明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处理不同的项目时,处理效果亦有很大的差异.就单一的污染物而言,各种填料与植物的不同组合方式在污染物去除率方面可以发现明显的规律性,但综合各种污染物就很难证明哪一种组合方式为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系统的除污机理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根据人工湿地系统的基本构造、植物的作用特性及有关研究,分析了该工艺中氧的转移变化规律,对有机物及氮、磷的去除机理和湿地床系统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湿地床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是通过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的;氮的去除以连续地硝化和反砂化作用为主要途径;磷则是通过湿地床的截留、聚磷菌的过量吸收及与填料床中砾石的反应等过程而去除的。湿地床植物根系较高的氧化还原势为微生物的活动创了有利的条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水力特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验手段,研究基质结构与系统水力特性的相关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填料渗透系数对人工湿地水力效率影响很大,单层结构人工湿地系统中,填料渗透系数越大,流场分布越不均匀;由上到下填料渗透系数逐渐增加的分层填充方式能有效避免短流及死区的发生,提高系统水力效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两个人工湿地对比小试实验系统,并开展示踪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示踪实验结果表明,分层填充结构水力特性显著优于单层结构潜流人工湿地,二者有效体积比分别为0.87和0.49.可见,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参数优化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染物的机理、系统性能、和植物、基质、进出水口位置与进水策略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同时本文还总结了目前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缺点。由于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廉、运行维护方便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优点,可以预见,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领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操作简单,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环境效益好等优点,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脱氮效率降低的问题。阐述了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机理,提出湿地复氧能力降低和基质堵塞是造成人工湿地长期运行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文献分析,综述了潜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提高脱氮效率的方法,分别从提高湿地复氧能力,选择合适的基质粒径和级配及优化潜流人工湿地工艺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脱氮效率的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提高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和表面覆盖地膜的强化方式,开展冬季运行试验,分析试验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经强化措施后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措施后,各指标平均去除效果都有较大提高,COD去除率由25%提升至49%、TN去除率由27%提升至45%、TP去除率由29%提升至51%。 相似文献
17.
18.
使用含铁基质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间隙水亚铁离子及理化环境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富含铁基质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氧化还原和p H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基质中铁溶出,致使间隙水中亚铁离子增加,进而影响污水去除效率.本研究以使用富含铁基质的香蒲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处理富含有机物污水时,内部间隙水的亚铁离子、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 H时空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各位点间隙水都含有较高浓度亚铁离子,范围为8.23~462.86 mg·L-1,远远高于进水中亚铁含量,表明运行过程中,基质铁大量溶出;内部各位点ORP在-236~40 m V之间,变化范围较大,多数位点ORP均为负值,表明整个湿地内部大部分区域处于厌氧状态,是污水中较高浓度有机物降解导致;ORP在水深方向逐渐下降,污水沿程方向是逐渐升高的,夏季ORP整体较高,春秋季较低.亚铁离子变化特点与ORP相反,ORP高的情况下,亚铁离子浓度较低,表明亚铁离子浓度受ORP影响.湿地内部各位点处的p H空间变化范围不大,在6.44~7.97之间,仍维持在中性范围.结合p H和ORP的分布特征可以得知,间隙水中亚铁离子应是基质中铁氧化物特别是三价铁氧物,络合和还原解离共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植物根系对不同基质结构潜流人工湿地水力特性的影响,根据填料渗透系数,分别设置单层及多层基质结构潜流人工湿地小试实验系统,以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在植物栽种前与成熟后对两系统分别开展示踪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根系对于单层结构人工湿地水力特性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体积从0.49提高到了0.53,短路值由0.60降低到0.41,水力效率提高最大由43%提高到59%.比较而言,植物根系对多层结构湿地有效体积和短路值有轻微负面影响,而对水力效率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由64%提高到83%).此外,植物成熟后,两人工湿地系统中示踪剂回收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单层结构湿地降低较显著,回收率由72%降到62%.可见,植物根系对系统水力特性有较大影响,应在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20.
潜流式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舍碳有机污染物。但一般对舍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提高污水中氮去除率的方法。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基质来构造湿地系统.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改变一些管理手段如间歇运作及其他方法可增加湿地系统内部的溶解氧量来创造去除氮所需环境.还可通过对湿地系统进行工艺优化设计等措施来提高潜流式人工湿地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