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对建立健全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提出明确要求的大背景下,环境统计作为主要污染物减排"三大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能否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显得空前重要.当前,我国环境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统计是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基础,总量减排是通过考核管理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环境管理对基础的环境统计提出了高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对我国环境统计与污染物总量减排衔接中的执行情况、可行性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减排是"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量控制是我国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制度的重大举措。总量减排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减排任务的自动核算、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有效统计和减排工作的动态展示等,为减排核查提供可靠依据,加强地方政府对减排进度的监管和减排企业对自身减排任务和进度的了解,实现总量减排监管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也指出,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反弹,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继续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不懈努力。充分考虑到“十二五”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面临的诸多压力和困难,如何在总结“十一五”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本刊特约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宁与副主任刘国才的文章,结合“十一五”期间地方减排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十二五”减排工作的综合手段和具体政策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节能与减排、有组织排放与无组织排放、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环保投资与环境收益之间关系的阐述,揭示了在我国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片面强调污染物的减排而忽略减排过程的耗能及新污染物产生的问题;片面强调污染物有组织排放的控制而忽略对无组织排放控制的问题;重视对减排结果的控制而忽视对其过程控制的问题;只看到减排的付出而未能看到其效益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全面平衡这些看似矛盾但实为互补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偏废。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十一五"总量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环境统计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将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核定准确,已成为环境统计工作的瓶颈;此外,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缺乏监督、不受重视等问题也直接影响着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内容和方法的分析,总结了目前环境统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的环境统计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环境统计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现代企业环境管理中,环境统计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做好企业的环境统计,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关键。文章主要针对节能及环境统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管理效率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强环境统计 推进污染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污染减排的深入推进,环境统计工作再一次面临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当前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方法、努力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需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污染物减排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各级政府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不断探索实践,出台了一系列污染减排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对传统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实现了综合运用和发展创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制度政策探索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贺建  王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31-32,63
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十一五”期间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重庆市綦江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为基础,分析了全县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后期仍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此科学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减排对策措施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广西“十二五”前三年总量减排工作现状及实施成效,从大气污染物减排、城镇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对策建议:第一,突出污染减排倒逼作用;第二,严格环境准入;第三,狠抓大气污染物减排;第四,加强环保基层能力建设;第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环境执法督查工作有效地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七次环保大会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不仅为强化环境执法督查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也使环境执法督查者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统计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愈加重要。在现代企业环境管理中,环境统计是其重要支撑,离开了环境统计,环境管理就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也就根本谈不上规范的环境管理。做好企业的环境统计,企业领导重视是关键;环境统计人员是基础;环境统计分析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从COD减排情况分析当前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是污染减排的主要环节,水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之一。在对“十一五”以来水环境主要污染物COD减排和主要流域断面水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总量控制成效和质量改善情况存在不挂钩的现象,政府应从四个方面完善中国的污染减排考核制度。在国家高度重视污染减排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7,(9):12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时期环保管理对环境统计的要求,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统计局重新修订了"十三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新的报表制度最大的变革在于不再与减排绩效考核挂钩,而要求将污染物排放状况回归真实。在2016年度环境统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报表制度践行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立质控制度、扩充指标体系、增加特征污染物和重大危险源统计、形成会签制度、建立追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15-117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规划》围绕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提出了持续深化污染减排、着力改善环境质量、严格防范环境风险、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健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涵盖了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等方面设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大有作为的五年。五年来,我国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杜斌 《环境保护》2011,(8):24-26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纳入国家考核的5个重点城市全部摘掉了排名最后的"黑帽子",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机制不断创新,环境保护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