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以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潜力为目标,确定了低碳潜力分析的指标。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作为研究的重要工具,并用聚类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进行了聚类分析。从潜力特征发现各城市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现有理论成果的研究与分析,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能源四方面出发,设定22个指标,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再结合实例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对各个城市各个年份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一方面,能为城市相关部门制定低碳城市规划、申报低碳城市试点、监督低碳城市建设进度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环境与资源损耗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不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了更好的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打造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就必须要从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入手,逐步的调整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提高城市的规划设计水平。本文围绕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和具体的设计思路、方案等展开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对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或低碳城市非常热衷,已经掀起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浪潮,这是因为“低碳城市”这张名片将会为城市发展带来许多机遇。首先,发展低碳经济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次,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与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促进和协调各地的优先发展领域,强化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创造国际合作的机会:目前在中欧战略合作框架下,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是合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下的城市交通建设不仅要求建设足够的城市交通设施以满足居民对城市机动化的需求,同时必须发展与城市碳容系统相协调的交通体系以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因此中国在加快城市机动化推进的同时也面,陆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论文对中国如何发展城市交通低碳化进行了战略构想,从空间性减碳、技术性减碳和社会性减碳三方面着眼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摘要:低碳产业、低威城市的名称都是与碳有关的新名词。所谓低碳产业或低碳城市就是在产业发展或城市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以减少产业发展或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从低碳产业、低碳城市的含义着手,分析了低碳产业发展的紧迫性、低碳产业发展的注意问题,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新型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的理论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和问题,通过对二者目标一致性分析以及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低碳经济的内涵,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愿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节奏加快,"低碳"思想应运而生。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潮兴起,不同的城市也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本文以河南省固始县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固始县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具有三个特点:个人的环保态度比较积极,环保行为的参与度却相对较低;一次性消费品使用行为普遍存在;个人的环保行为是典型的利己型。从整体上,上述特征并不十分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解决改问题,本文提出要加大低碳环保的宣传力度;重视对中小学生环境的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公众自主自觉的参与低碳城市建设;鼓励民间力量的兴起,以此加快低碳城市的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人们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关注与行动也日趋强烈.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发展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低碳城市的建设,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靠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这3大支撑力量。而在这3个方面,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目前东北部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选取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鞍山、大连5个城市,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计算东北部各低碳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结果表明,能源因子、绿色因子、投资因子、宣传因子是决定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东北部各城市综合因子得分为:大连1.059 2、哈尔滨-0.058 38、长春-0.134 6、沈阳-0.403 0、鞍山-0.327 6、大庆-0.403 0,总体来看,大连、哈尔滨综合排名在前2位,重工业城市鞍山、大庆排名最后2位,东北部旅游城市在各个方面的低碳发展都优于重工业城市。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蚌埠市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制约自身发展的某些方面,给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同时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目标——保护环境、经济可承受与公众满意,综合了环境、经济、社会3方面指标,构建了城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管理的低碳指数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建立了评价模型。选择武汉市绿景苑小区和博文花园小区进行了低碳指标对比评价,从而量化地描述居住小区生活垃圾低碳管理的状况,并据此提出对小区生活垃圾低碳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时代的必然,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必须树立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思维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由出口导向型向消费拉动型的模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20.
"低碳交通"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市民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政府建设标准的城市交通。低碳交通是交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也是城市交通实践的一个新目标,在这个大环境下,发展低碳交通也是迫在眉睫。本文简要分析了遵义市低碳交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