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苗淼  朱武卫 《灾害学》2022,(1):129-133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面积较广,在我国也有约60×104 km2的分布,具有湿陷性是其区别于其它区域性土的最显著特点,并由此引发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采用石灰、水泥或高分子材料等对其进行改性以达到消除湿陷性或提高黄土强度的目的,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选用矿渣和工业废渣作为改性参料,用以研究改性黄土的力学特性变化和改...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沿线特殊岩土分布与主要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Z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特殊岩土体类别多、分布广、工程性质复杂多样,严重威胁沿线基础设施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通过收集资料与查阅文献,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特殊岩土主要包括黄土、冻土、沙漠土、珊瑚礁、非洲红砂和膨胀土的基本特征、分布概况与工程特性;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地基稳定问题、路基稳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减少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灾害风险,提出了四点应对措施:①编制特殊岩土体分布图,②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并研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③研发特殊土地区地基与路基处理的关键技术,④利用科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奥地利、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和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祖国大陆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台湾交通大学黄安斌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刘汉龙教授、台湾交通大学吴重雨校长、台湾水利部门谢胜彦总工程师和台湾交通大学工学院方永寿院长作为嘉宾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论坛是继2003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和2005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60多位代表就岩土工程新技术、区域性岩土工程、都市深开挖、加筋土特性、地基稳定监测和分析等主题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会议论文集由黄安斌、刘汉龙、秦中天、李煜聆和张德文主编。论坛还就岩土工程学术发展、岩土工程产业界展望和合作研究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决定“第四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于2009年8月在武汉召开,由长江科学院与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4.
近来欣读科学出版社出版、南京工业大学陈国兴教授撰写的著作《岩土地震工程学》,感到是一本好书,很有必要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天津市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19年7月18-21日在天津召开。一、会议主题与内容主题:岩土工程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具体议题包括:岩土的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技术;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与信息化技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特殊土与边坡工程;环境岩  相似文献   

6.
雨土就是天降黄土,也称雨霾。它的形成和风有一定的关系,因之常有“风霾,雨土”的记载。我国正史和方志中有丰富的雨土资料,同时它还记载了雨土和人文地理等诸方面的关系,对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气候学、环境学的研究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次雨土可能对自然景观造成很大的变迁,这也许是地质学家始料不及的。如道光卅年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论坛将于2020 年在古都开封举行。本次论坛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为主题,围绕沿黄堤岸安全评价、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岩土工程应用、污染土修复及阻隔技术、污染土及固废处置新进展、污染土工程特性测试及评价、环境振动与控制及其他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为环境岩土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理论研究和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热忱欢迎全国从事环境岩土工程及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积极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是继2003年8 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学术论坛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学术论坛由河海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中科院武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协办,2005 年 8 月 20~21 日中国南京召开。本届论坛将立足于传播海内外华人岩土工程学者的成就,展望世界岩土工程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探二十一世纪的岩土工程发展趋势以及华人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论坛的主要宗旨是:(1)加强全球华人土工程学者的学术交流,将海外华人岩土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8月12日—14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会议以“一带一路战略下岩土力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围绕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特殊土力学特性与工程问题和寒旱区重大工程问题7个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展示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大会共征集到论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问题已成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11月2日-4日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PeterLumb教授是香港岩土工程界的先躯、教育家和奠基人。1998年12月他的去世是岩土工程界的重大损失。为了表扬他的贡献,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和香港工程师学会在1999年设立了名为“Lumb讲座”的杰出讲座系列。“Lumb讲座”系列由香港“Lumb讲座委员会”运作。每隔两年,一位国际杰出的岩土工程专家或学者被推选在香港作Lumb讲座。2 0 0 0年5月,加拿大N .R .Morgenstern教授被邀请为首届“Lumb讲座”的讲者,讲座题目为“岩土工程实践”,有5 0 0多人参加。第二届Lumb讲座由日本KenjiIshihara教授于2 0 0 2年10月2 4日在香港举行。KenjiIs…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3):167-167
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前主席(1997-2001)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理事日本地震工程协会(JAEE)前主席石原研二教授1934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57年获得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1966至1967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此后,他长期在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77年晋升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教授。他曾担任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1997-2001)、日本地震工程协会(JAEE)主席和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亚洲分会副主席(1989-1993),现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  相似文献   

13.
由河海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The 2nd W orld Forum of Ch-inese Scho lars in G eotechn ical Eng ineering)于2005年8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专家、学者代表180人参加了论坛。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徐卫亚教授主持,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教授致欢迎辞,本次论坛执行主席、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汉龙教…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格栅加筋废弃钢渣的土工回填新技术,通过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格栅加筋废弃钢渣的抗剪强度特性。以玄武岩纤维格栅和江苏永钢废弃钢渣为例,分析在不同相对密实度、格栅加筋层数和围压下的格栅加筋废弃钢渣的应力应变特性,将格栅加筋废弃钢渣的抗剪强度特性与传统土、特殊土的抗剪强度特性以及前人研究的格栅或格室加筋特殊土的抗剪强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的格栅加筋钢渣的黏聚力强度都远大于传统土类,且内摩擦强度也较高,达到砂类的摩擦强度;各工况下的格栅加筋钢渣的黏聚力强度弱于黄土与膨胀土,但其内摩擦强度则高于膨胀土与黄土。表明格栅加筋钢渣在较多工况下比传统土、特殊土以及格栅或格室加筋特殊土拥有更高的抗剪强度特性,可替换砂土应用于软基处理或加筋回填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黄土崩塌陷患区宅基地选址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立胜  雷祥义 《灾害学》1998,13(1):25-29
在对黄土崩塌所造成的伤亡、损失及灾害成因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黄土形地貌、颗粒结构、岩土特殊和力学物特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内黄土崩塌隐患区居民宪基选址应注意的问题,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预防,这对地外黄土高原区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居民宪基选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体的导热系数是能源岩土工程设计与研究中重要的热物理参数。工程中土体常处于非饱和状态。非饱和土体的导热系数会影响地下结构物的力学性能、热交换效率以及整个热工结构的工作效率。为给能源岩土工程设计与研究提供可靠的热物理参数,通过室内单元试验测量了不同含水率和温度下砾砂、粉土和黏土的导热系数,研究这三种非饱和土体的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基质吸力和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非饱和土体的导热系数都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砾砂导热系数增加的速率最快,粉土次之,黏土最小。相同含水率下,砾砂导热系数最大,粉土次之,黏土最小。粉土的导热系数与基质吸力密切相关,其关系曲线趋势近似土 水特征曲线。三种土体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加,但增加幅度仅为10-3级别,可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1):114-115
“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是继2003年8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学术论坛由河海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协办,2005年8月20~21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荷载下路基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列车、地铁和轻轨等快速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既有铁路列车提速,列车高速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永久变形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土动力学和岩土工程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动力响应的理论研究、现场测试、土的动力特性以及地基土的永久变形研究进行评述,分析和总结了目前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举行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举行,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奥地利、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和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祖国大陆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论…  相似文献   

20.
第八届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大会是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每两年一次举行的系列会议。本次会议将于2006年9月11~15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佳的喜来顿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基础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环境政策等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也欢迎所有来自政府部门、经济界、石油化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的感兴趣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