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小型围隔区,研究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以及对底泥中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放养沉水植物的围隔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围隔;(2)沉水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够有效地保持底泥中磷的含量,而在对照围隔中的底泥中磷元素含量却不断增加;(3)经50天后,水体中TN、NH4 -N、TP、PO43--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3%、70.5%、54.6%、65.4%和43.1%.  相似文献   

2.
沉水植被的重建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而光照是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根据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对广州市一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水下照度的监测结果,建立水深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模型通式为I=I0e-αx.其中光衰减系数α平均为0.1002±0.0097(2005年7月)和0.1190±0.0063(2006年3月).据此模型计算,监测期间每天仅有9~10个小时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 cm.在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每天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 cm的时间段内,池塘平均光补偿深度分别为29.1 cm和28.7 cm,距池塘底部分别为24.4 cm和16.7 cm.池塘底部照度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内不足水面照度的2 %.水下照度过低是导致在此类池塘中带水栽种沉水植物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带水栽植沉水植物前,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以保障沉水植物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3.
影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的生态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仅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也使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技术净化水质或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本文综述了光照、pH、营养盐、重金属、悬浮颗粒物及着生藻类等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修复的影响和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辽河为研究对象,对底层水环境物理化学指标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分析了能影响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的水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在流域中通常会受到底层溶解氧、水中营养物、重金属、沉水植物、底质、水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西北干旱半干旱湖泊水生植物氮磷积累特征,研究2017年8月至9月青格达湖不同生活型及同种生活型不同种类水生植物氮、磷含量及其积累特征,以及青格达湖水生植物氮、磷积累特征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青格达湖水生植物氮元素富集能力远远大于磷营养盐富集能力;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氮、磷积累存在一定规律,沉水植物总氮含量极显...  相似文献   

6.
将高活性固定化菌藻填料与生态浮床结合,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挺水植物床、悬浮填料层、微孔曝气层、沉水植物层、固定化菌藻填料层,构建菌藻填料强化生态浮床,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空间体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COD的去除率为82.4%,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4.3%,水体水质优于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伊乐藻光合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三种环境因子对伊乐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得出伊乐藻顶枝光合作用的产氧量与温度、光照呈曲线相关,与pH值呈线性负相关。华南河网地区的环境因子基本处于伊乐藻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选择其作为该地区受损水域生态修复的沉水植物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人工配制的含有乐果的营养液中培养沉水植物,研究了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对水体中乐果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穗状狐尾藻对乐果的净化作用比金鱼藻更为稳定,穗状狐尾藻的去除率更高。可以将穗状狐尾藻和金鱼藻适当联合培养,能对有机磷农药起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成都市府河黄龙溪段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府河水体中的TN、NO3--N、NH4+-N、TP和PO4+-P的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府河水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各指标波动范围较大:虽然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浊度高,但是仍有部分沉水植物存在.府河的主要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和沿途污水地表径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恢复是水体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个关键,而人工快速大面积恢复沉水植物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内,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箩筐覆土种植、纱布包裹覆土种植、编织袋覆土种植和竹签扦插法对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通过实验得出,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的芦苇存活率比用箩筐覆土种植的存活率高;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竹签扦插法种植的狐尾藻存活率比其他几种种植方法的存活率高,几种种植方式下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春夏两季,分别开展为期30天的静态试验,以研究芦苇、黄菖蒲、美人蕉、香蒲四种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纵向比较,夏季时植物对TN、TP的净化效果优于春季。通过横向比较,春季时黄菖蒲和香蒲的净化能力较强;夏季时美人蕉的净化能力较强。在时间上,可将喜温植物与耐寒植物结合,以保证湿地系统的长年运行;在空间上,可将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结合,以保证湿地系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我院最新开发的湖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湖滨陡坎沿岸带基底修复技术、植物浮岛生态技术、入湖河渠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滨沿岸带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滇池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滇池草海约3.3km。水面实现了大型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1.0km^2,在湖滨带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的生态结构,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0%,恢复水生植物共计20余种,栖息的水禽及鸟类目前已达2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区良性水生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幅约为65%-70%,TN和TP去除率约为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滇池及超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因素对长沙PM_(2.5)、PM_(10)浓度影响的季节性差异。研究表明:(1)春季,与PM_(2.5)、PM_(10)浓度相关系数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为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夏季均为日最大风速;秋季均为日平均相对湿度;冬季为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2)秋季气象因素与PM_(2.5)多元回归分析R~2(P0.01)最大,为0.269;春季次之,R~2为0.159;春、冬季较低,R~20.1;秋季气象因素与PM_(10)多元回归分析R~2(P0.01)最大,为0.572;春、夏、秋季,R~2分别为0.258、0.265、0.252。本结果揭示了不同季节气象条件影响PM_(2.5)、PM_(10)浓度的差异程度,利于提高城市PM10、PM_(2.5)预测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郫县的水系图、行政区划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基础,将郫县农村划分为柏条河流域、沱江河流域和清水河流域3个评估单元,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估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水生生态健康指数(EHI)大小依次为清水河流域(70.95分,为"良好"级)>柏条河流域(66.95分,为"良好"级)>沱江河流域(64.34分,为"良好"级);陆域生态健康指数大小依次为柏条河流域(58.47分,为"一般"级)>清水河流域(51.40分,为"一般"级)>沱江河流域(49.40分,为"较差"级);综合生态健康指数为柏条河流域(63.56分,为"良好"级)>清水河流域(63.13分,为"良好"级)>沱江河流域(58.37分,为"一般"级)。郫县水域水质达标率、水生生物状况(大型底栖动物保持率、鱼类保持率以及特有性或指示性物种保持率)、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陆域的生态格局(重要生境保持率)等指标的得分和生态健康指数相关系数较高(r均大于0.84)。郫县农村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流域内水质连年下降、陆域生态健康状况较差和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染。本研究工作对科学制定郫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郫县农村生态环境,推动郫县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6年1月至12月潍坊城区典型区域的PM_(10)、PM_(2.5)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PM_(10)、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潍坊城区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PM_(10)超标率为7.59%、PM_(2.5)超标率为33.61%。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规律,表现为夏季月份较低,而冬季月份较高。PM_(2.5)/PM_(10)比值的平均值为0.526,该比值也呈现一定季节变化,冬夏两季较高,春秋两季较低。PM_(10)和PM_(2.5)与气温均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PM_(10)还与湿度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乙酯(EA)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类反相破乳剂P(EA-MAA)。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产物分子量、乳液粒径中值、聚合物凝胶残渣以及产物除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总质量分数为10%、单体配比(EA﹕MAA)为1:1,单体加入顺序为先EA后MAA,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制备的P(EA-MAA)分子量大,粒径中值小,聚合物凝胶残渣少,除油率达到94.7%。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活性炭/氧化亚铜(AC/Cu_2O)光催化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官能团分析、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利用该催化剂处理聚乙烯醇(PVA)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样初始pH为5、PVA初始浓度75 mg/L、催化剂投加量4 g/L、反应时间50 min时PVA的去除率为90.60%;且水样初始pH对PVA的去除效果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克拉玛依市2014-2015年PM_(2.5)质量浓度进行整理统计,通过Arc GIS空间插值和EXCEL数理统计分析得出PM_(2.5)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_(2.5)各小时浓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整体空气质量为良;PM_(2.5)季节浓度呈现冬季高,春夏低的规律,其中2月份浓度最高,为63.7μg/m3,4月份最低为23.6μg/m3;各监测站PM_(2.5)浓度受盛行风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依次为南林小区、长征新村、白碱滩区、独山子区、乌尔禾区商贸区;PM_(2.5)与PM10全年平均比值为0.53,整体空气污染较重。此外,PM_(2.5)与NO_2和SO_2均呈正相关,与O_3呈负相关性,说明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排放是PM_(2.5)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云龙湖底泥中铅(Pb)、锌(Zn)、铜(Cu)、锰(M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了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4种重金属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其余2种均未构成污染。云龙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Mn>Cu>Pb>Zn。  相似文献   

20.
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量其光合光响应数据及相关生理参数,并运用5种模型对其进行拟合比较,探讨了光合参数对其Pn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进指数模型是拟合鱼腥草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其R~2为0.999 9;(2)鱼腥草的LSP为491.786 6μmol·m~(-2)·s~(-1),LCP为5.771 8μmol·m~(-2)·s~(-1),Pn_(mx)为5.661 6μmol·m~(-2)·s~(-1),Rd为-0.381 0μmol·m~(-2)·s~(-1),AQE为0.037 4μmol·μmol~(-1);(3)Pn与PAR、Gs、Tr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R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阐明了鱼腥草对环境光合特征的生理响应,为鱼腥草的高产栽培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