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丽红 《四川环境》2013,(5):135-141
湿式空气催化氧化是曩为经济的环境友好型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在处理有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方面极具前景.为提高氧化效率,钌(Ru)、铑(Rh)、铂(Pt)、钯(Pd)等贵金属及铜(Cu)、铈(Ce)、锰(Mn)、铁(Fe)、镍(Ni)、铝(Al)、铬(Cr)及钴(Co)等金属氧化物等常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应用到湿式空气催化氧化体系中.本文对非均相催化湿式空气氧化处理有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非均相催化剂、工艺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催化剂的失效、解决方法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用臭氧催化氧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催化剂载体、催化剂配伍体系以及臭氧的投加方式进行了优化筛选。根据实验,多元催化掺杂体系较一元催化体系氧化效果好,CODCr的去除率可由一元催化时的20%提高到多元催化时的33%;在臭氧的投加方式上,分段投加要优于单级投加,臭氧投加分配比例为6∶3∶1时,CODCr的去除率可由单一投加时的9%提高到分级投加时的19%。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某油田经预处理后的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微电解方法处理废水,并对其CO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介绍了所用试剂、材料及采用的实验方法,考察了铁碳投加量、铁碳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投加量为0.8 kg/L、铁碳质量比为1:1、pH值3.2、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方法对钻井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0.25%,可有效降低后续深度处理的负荷,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钻井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的CODCr从5846 mg/L降至150 mg/L以下,色度去除率达到100%,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于处理高CODCr、高色度钻井废水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MnO2和CeO2制备Ce-Mn/SiO2臭氧催化剂,以塔里木油田钻井 废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MnO2负载量、CeO2负载量)。 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480℃,焙烧时间为4h,MnO2负载量为15%、CeO2负载量为13.22%( n( Ce)与 n(Mn)之比为3:7)的条件下制备的Ce-Mn/SiO2臭氧催化剂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8.20%,5次重复使用后COD去除率仍在72%以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表征发现,Ce-Mn/SiO2臭氧催化剂载体SiO2以α -石英晶 相的形式存在,MnO2和CeO2成功地负载到SiO2表面,并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  相似文献   

6.
应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此类废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较难处理.文章研究了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方式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中COD、色度的有效新技术,该技术是用二氧化氯为催化剂,在自制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COD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95%,一般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经本法处理接后续生化可以达标。  相似文献   

8.
以活性炭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金属Co,制备了Co/AC催化剂,采用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技术(CWPO)处理腈纶废水,考察其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预处理后的20-40目粒状活性炭浸渍于质量浓度为7%Co(NO3)2溶液中,浸渍9h后,经自然晾干,在500℃的条件下焙烧4h得到的Co/AC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借助有机物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采用电气浮法处理前与处理后废水中有机物的结构变化情况,并对电气浮法去除钻井废水COD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某些有机物如磺化沥青在采用电气浮法处理前与处理后其分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被氧化降解,其去除以电解氧化还原作用为主,电解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为辅;而某些有机物主要是在电解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下去除的。  相似文献   

10.
钻井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钻井废水的处理,综述了现有的处理方法、处理药剂以及处理装置,并对钻井废水的处理、排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钻井废水的处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气井钻探过程中产生大量钻井废水,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本文介绍了钻井废水的来源、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着重介绍了目前钻井废水的处理工艺、方法和处理剂,并对钻井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四川某气田井组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特征和治理技术现状的分析,提出催化氧化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压裂返排液COD去除效果明显,最终出水COD浓度均降至10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8%以上;G-BAF生化系统进水盐度在0.5%~5%时,系统适应性非常好,有机物去除率达93%以上;当盐度提高到8%时,有机物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4%左右,G-BAF生化系统适合高盐度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压裂返排液出水主要污染指标COD浓度、氨氮浓度、SS浓度、pH值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出水可用于油田及污水处理站设备清洁、钻井岩屑清洗等,实现废水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14.
电气浮法处理钻井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气浮法处理模拟钻井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工艺参数(电气浮时间、电极间距、电气浮后静止停留时间、废水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气浮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气浮法处理钻井废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掌握这些因素对电气浮处理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合理选取最佳参数,达到既高效又节能地处理钻井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电气浮时间为10min,电极间距推荐选用1.0cm,电气浮后静止停留时间选用5min,废水适宜处理温度为30~50℃,选择电流密度小、电气浮处理时间长的组合工艺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风城油田生产废水高盐、高温、高矿化度、可生化性差等水质特性,现场采用“混凝沉降+高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中二级排放标准。混凝沉降阶段COD去除率为36~49%,挥发酚去除率为11~21%,石油类去除率为42~69%;催化氧化阶段COD去除率为20%~40%,挥发酚去除率为69%~73%,石油类去除率为16%~20%。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硫酸铝、硫酸铁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为原料,制备PAFS-PDM复合混凝剂并表征其结构形态,同时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油田钻井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以及溶液中Zeta电位的影响,为复合混凝剂的开发及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PAFS-PDM复合混凝剂的投加量为8 000 mg/L、pH值为5时对塔里木油田钻井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93.05%,此时溶液中Zeta电位较低。XRD衍射及SEM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PAFS-PDM复合混凝剂中存在铝铁—羟基聚合物,微观形态下复合混凝剂将聚合形成的扇形片状结构再相互连接成发散立体结构,从而增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混凝剂的吸附架桥能力,结合Zeta电位分析得出PAFS-PDM复合混凝剂为阳离子型混凝剂,而且具有较强的电中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风城油田生产废水高盐、高温、高矿化度、可生化性差等水质特性,采用“混凝沉降、高级催化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混凝沉降阶段COD去除率为36%~49%,挥发酚去除率为11%~21%,石油类去除率为42%~69%;催化氧化阶段COD去除率为20%~40%,挥发酚去除率为69%~73%,石油类去除率为16%~20%。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载铜活性炭(Cu/AC)催化剂,用于催化过氧化物氧化干法腈纶废水,结果表明:Cu/AC催化活性高于均相催化剂Cu(NO3)2,Cu溶出量则小于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氧化对干法腈纶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与制备条件关系很大,通过单因子影响实验,确定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4小时,浸渍溶液初始浓度10.6gCu/L,浸渍时间20小时.  相似文献   

20.
臭氧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臭氧进气量、反应时间、温度及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臭氧进气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长,COD去除率增大;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溶液的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在pH值为11~12左右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在臭氧氧化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