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树经氟化氢熏气后,离区纤维素酶活力升高,这可能是某些植物受大气氟污染后产生非正常落叶的原因。熏气前喷洒生长调节物质,可以相对降低纤维素酶活力,有效地抑制大气氟污染产生的落叶效应。  相似文献   

2.
大气氟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氟化物是当今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毒性超过二氧化硫。文章概要叙述我国近年工业废气的氟排放和治理状况。面对日益严峻的污染形势,提请企业界加以关注和治理。文中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人体氟通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华  王五一 《环境化学》2002,21(6):612-613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的传输途径较为复杂 ,除燃煤烘烤的粮食和蔬菜外 ,还涉及到水、气及煤炭开采和运输中对外环境所形成的污染等 .但无论以什么渠道进入人体的过量氟 ,它所导致机体生化和病理改变的程度都与环境介质中的氟进入机体的通量有密切关系 .这里的环境介质系指与人体有关的尘土、饮水、空气、粮食、蔬菜等 .近年来 ,我国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环境流行因素调查和防治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本文就典型病区生态系统中氟的传输通量予以初步探讨 ,以期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环境氟的风险评价和防治重心的…  相似文献   

4.
杭嘉湖蚕桑区主要大气氟污染源及治理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氟污染对桑叶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
对杭嘉湖蚕桑区大气氟主要污染源——砖瓦厂氟的排放状况及各种含氟烟道废气治理装置的治理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认为砖瓦厂含氟废气不经烟道排放较为严重。目前砖瓦厂所采用的各种含氟废气治理装置中,旋流板塔装置除氟效率较佳,可使废气氟的排放浓度降至5mg/m~3以下,基本上能消除下风向300m以远的大气氟污染对蚕桑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不同树种对氟化物的吸收能力有差异.吸收能力和抵抗能力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注,因此在氟污染源附近进行环境绿化时,必须选择吸氟和抗氟能力都较强的园林树种.氟污染具有方向性, 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部位的叶片含氟量来确定污染源的方位.水洗后的叶片含氟量明显下降,说明玻璃厂排放的含氟烟气中,含氟粉尘占有重要地位.对防治玻璃厂的氟污染危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砖瓦厂的氟污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氟污染对桑叶光合产物、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及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污染能引起桑叶营养成分的改变。根据氟污染桑叶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以植物氟含量、蔗糖含量变化情况及外观症状结合来监测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危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采用植物监测与化学静态监测相结合方法,对上海某厂周围大气氟浓度和树叶含氟量进行测定,得出两者相关关系,确定悬铃木生长初期树叶含氟量划分大气氟污染等级指标,并运用生物学办法对影响区进行评价和浓度分区.  相似文献   

11.
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中存在着能降解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酶及其编码基因,具有识别和除去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免疫系统、受体和响应元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以哺乳动物为材料,植物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创造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净化为目标的新型植物将成为转基因植物研究的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21世纪以来,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环境问题一直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PFASs具有难降解、生物富集和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已在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广泛检出.本研究以北部湾海域7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对象,对其中11种典型PFASs(PFHxA、PFHpA、PFOA、PFNA、PFDA、PFUnDA、PFDoDA、PFTrDA、PFTeDA、PFHxS、PFOS)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FASs污染水平进行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FASs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环境风险熵值法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FASs污染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70个点位中,除全氟己烷磺酸(PFHxS)未被检出外,其余10种PFASs均被检出,全氟己酸(perfluorohextanoic acid,PFHxA)、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及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ce sulfo...  相似文献   

13.
大气化学污染的植物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雪琴  卢桂宁  周康群  刘晖  党志 《生态环境》2007,16(5):1546-1550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化学污染外,在近地表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净化大气化学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非破坏型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植物净化污染大气的思想及其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大气化学污染植物净化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净化大气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植物净化化学性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是持留和去除:持留过程涉及植物截获、吸附和滞留等,去除过程包括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同化和超同化等。利用生物学、化学、农学、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筛选高效的净化植物、研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机理和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开发联合修复技术、培育转基因净化植物等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植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是目前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竹类植物对重金属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和富集能力,且具有生物量大、栽培简单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结合竹类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竹...  相似文献   

15.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超兰  汪小勇  姜文  廖荣胜  黄锋 《生态环境》2007,16(5):1436-1440
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施用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性质极其稳定,在土壤至今仍有残留。植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并不多见,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项研究对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 La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作为供试植物,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质量分数为1.09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种植3个月,研究了种植不同植物条件下土壤中HCH的消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植物大大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并且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与土壤中HCH的消解密切相关。试验结束后,不同处理中HCH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43.87%~65.79%,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处理中HCH消解较快,对HCH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好。可见,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环境友好的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难以被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长此以往会导致中毒、癌症、畸形、突变,严重影响了人类生产活动及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其依靠超富集植物强大的自身抗性机制,从土壤中提取或稳定重金属,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然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超富集植物通常生长缓慢、生物量低,其抗性机制也会受到植物本身对重金属胁迫的阈值限制,当胁迫超过这个阈值,植物修复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修复功能。文章在解析植物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添加外源物质对重金属毒害植物的缓解效应以及其在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应用外源物质调控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的3种途径,分别为提高土壤重金属生物利用度、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增强植物耐性。提出了应用外源物质作为强化植物修复措施的潜力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其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明确外源物质的应用浓度、时期、方式与植物吸收转运重金属之间的关系;从植物内源激素及信号分子间的互作、抗逆基因表达、内生及根际微生物等不同层面上揭示外源物质对植物积累重金属的调控机理;开展外源物质与其他植物修复强化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强化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植物修复工程技术的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中的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发园  林先贵 《生态环境》2006,15(5):1086-1090
随着菌根研究和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利用丛枝菌根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系统综述了当前的几个研究热点:(1)菌根植物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分子机制;(2)AM真菌对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3)AM真菌对转基因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4)AM真菌与其他土壤生物在植物修复中的复合作用;(5)丛枝菌根与化学螯合剂在植物修复中的复合作用;(6)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丛枝菌根-植物修复;(7)放射性污染土壤的枝菌根-植物修复;(8)丛枝菌根-植物修复的田间试验研究。在未来的丛枝菌根-植物修复研究中,要筛选优良的宿主植物和与之高效共生的AM真菌,加强相关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并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18.
利用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娟  黄耀棠 《生态环境》2010,19(12):3006-3013
室内甲醛污染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室内空气环境问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大量的植物净化甲醛研究表明,利用观赏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并符合公众需要和心理的污染修复技术。文章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净化甲醛污染的机理及净化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可以通过茎叶的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开启来吸收甲醛气体,其经过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扩散以及维管系统进行运输和分布,最终被植物代谢和转化,而甲醛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是植物体内代谢转化甲醛的关键酶。同时,根际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及更换吸附能力更强的基质或在植物叶面喷洒二氧化钛溶胶等方式也能有效地强化甲醛的去除效果。总结文献的植物筛选试验可以发现,五加科、唇形科、菊科、秋海棠科及蕨类的植物具有较好的去除甲醛效果。文章认为还需进一步加强筛选高效的净化植物、植物净化甲醛的动力学、提高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遗传操作以及开发联合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唐菖蒲在石家庄不同大气环境中叶片的形态、叶绿素总量、细胞膜透性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唐菖蒲对氟污染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及适应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各监测点的大气中均存在氟污染,其污染物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市热电厂>元南小区>棉七生活区>阳光公园;从严重污染区到清洁区,随着污染程度的减小,唐菖蒲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初步分析显示,唐菖蒲可作为大气氟污染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20.
对某2种商品植物除臭剂(代号A和C)进行了NH3和H2S的去除效果实验,确定了其最佳的使用条件;并实验了植物提取液对城市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和实际中转站中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终浓度为0.85 g/m3的植物提取液A对NH3和H2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39.9%和92.31%;在城市垃圾中转站试验中,1.02 g/m3的植物提取液A结合超声波雾化装置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可达66.67%和96.67%。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提取液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垃圾中转站恶臭污染物浓度,而采用超声波雾化装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