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楠 《绿色视野》2010,(6):37-41
<正>【案情】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而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地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关注的热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品中的内涵CO2排放是导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凸现"国外消费,国内污染"的典型特征;美、日、欧盟等OECD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主要集中区;非OECD中的亚洲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次集中区.据此提出: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当考虑国际贸易导致的内涵碳排放;②中国出口产品的消费国应对中国的碳排放增长负有一定的责任;③构建消费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更能体现出减排的公平性;④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措施.这一研究为重新界定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充分争取公平性提供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浅海珊瑚礁遭到的破坏将比人们此前预想的更为严重,其中澳大利亚大堡礁的部分海域将在未来30年内进入破坏的高峰期。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照科学研究目前预测的水平增加并造成气候变化,那么到本世纪中叶的时候,大部分珊瑚礁都可能会“功能性灭绝”。  相似文献   

4.
微博     
<正>中国气象局:【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创新高】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月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千分之零点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上周三发布了该数据,并将其称为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里程碑"。据科学家估计,消除80%的化石燃料排放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赵玉成 《青海环境》2014,24(3):127-129
文章对2010年2~10月在西宁市区获得的大气CO2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最高值大约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5~6月份;日变化也比较明显,并在四季均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一天之中的07:00~10:00时和19:00~22:00时,而低值一般在14:00~17:00时和00:00~03:00时时间段内出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尤其与地面风向、风速及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与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领导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IPCC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IPCC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IPCC在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使用的词语是“可能”,表示60%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通俗而言,气候变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为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材样品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进行长期连续的现场实际空气采样,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1~2016年空气样品中的大气本底浓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_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4×10~(-6)~(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年平均浓度除个别年份外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大气中CO浓度的年平均值增长趋势不太明显,且波动较大,其中年平均浓度的高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在1993年、2008年平均浓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10.
陆地生态系统CO_2与水热通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CO2和水热通量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它对认识生态系统变化规律,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趋势,评价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目前测定CO2、水热通量的最可靠方法。国外学者应用此方法解决了均匀下垫面假设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CO2、水热通量的计算问题。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用涡度相关法在能量通量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评述了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的研究意义,总结了我国包括森林、草地、荒漠、农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CO2、水热通量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生态系统通量未来的研究策略及数据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0,(4):61-61
<正>赏花、登山、玩水,似乎已成为每年赏花踏青春季游的固定形式。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方法。碳汇,尤其是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也日渐被大众接受。游客在观赏花卉时,折掉的不是花,是固碳的功能;在走捷径时,踩踏的不是绿地,是阻挡沙尘的屏障;在登山玩水时,扔掉的不是垃圾,是碳排放源。2010年北京植物园桃花节的主题确定为"低碳桃花节",北京植物园将采取多项低碳措施:如收集园内  相似文献   

12.
张益斌 《环境教育》2011,(12):65-67
作为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尝试,欧盟于2005年推出碳校计划(carboschools),把全球气候变化和学校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加强中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人类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以及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目前面对的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为了遏制这种危险的局面,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衍生,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朱志胜 《环境教育》2007,(10):56-56
2007年16日晚7点,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关于"全球变化:对未来的一瞥"的圆桌论坛。论坛内容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缩减、全球水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会上,西班牙及中国的研究员作了讨论报告,另外,西班牙环境部部长克里斯汀娜·纳尔伯纳女士也会出席了讲座。  相似文献   

14.
1991~2011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中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1991年8月~2011年12月监测的温室气体(CO2、CH4、O3总量、近地面O3)及一氧化碳和黑碳气溶胶变化趋势的初步评估。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μmol·mol-1·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浓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气中O3总量表现为复杂的年际变化和稳定的下降趋势;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黑碳气溶胶浓度在近十年中有明显增长,线性拟合得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ng·m-3。  相似文献   

15.
近来,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已作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到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其中,CO_2等大气中的微量物质引起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氯氟碳化物类(或称氟利昂气)以及臭氧等物质,它们具有在地表附近,阻碍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后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而这些气体则称为温室气体(GHGS)。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至今仍然非常低,但确有增加的趋势(见表1),造成地表和围绕着地球的大气下部变暖。其结果将给未来的气候变化带来较大影响。有关“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的科学的最新  相似文献   

16.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显著上升。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增加和强度增大,自然生态系统将进一步遭到破坏,进而殃及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饥饿和贫困,威胁全球未来的共同繁荣。然而,解决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仅仅依靠单个主权国家是无法办到的。世界各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概念;从全球年平均能流及辐射强迫的角度概述了当前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的研究现状,说明人为因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因.对目前全球变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指出,全球年平均能流中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和地表潜热通量以及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应该加强对平流层水蒸汽及太阳活动光谱分析的观测和研究:须采取一定的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3,(11):70-70
东亚因气候变化面临风险;2013年“地球卫士奖”揭晓;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主因;美国颁布二氧化碳排放新规;泰国举行无车日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尊严     
谢湘宁 《环境教育》2014,(11):56-57
正今年9月22日,联合国举行了气候变化首脑峰会。这是继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后,全球125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再次为气候问题齐聚一堂。会上,一份由来自15个国家的独立专家共同做出的报告被广泛传阅。报告说,2010年,国际社会达成将地球气温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是基于全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以上可能引发大自然的回应(比如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从而导致气候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2014年美国OCO-2卫星后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计划于2015年发射。碳卫星主要用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混合比(XCO2)的高精度观测和全球碳排放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