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如何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安全。为此,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墓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中国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与实践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在当代开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协调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就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研究课题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扩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2点扩展:1将已有研究的3维、4维模型扩展为一个包含人口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环境资源、社会资源5个子系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2在自然资源子系统中土地资源基础上,加入了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两个重要指标。其次以新疆为研究区,应用扩展后的模型分别选取中国、西北5省、西部12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10省区四个参照区,分析了新疆1978-2011年相对资源承载力演化过程和2011年的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显示:1新疆总体处于人口承载相对富余的状态;2以2001年和2009年为两个拐点,可将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大体分为稳步上升期、动荡期和陡峭上升期三个阶段;3自然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42011年,在西北5省中,新疆综合承载力位于第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明显;在西部12省,新疆综合承载力位于第7,社会资源略有优势;新疆综合资源承载力仅相当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10省市综合承载力的5.83%,只有自然资源承载力高于10省市平均水平。表明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富余是以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的,因此新疆在可持续发展中更需重视环境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提升。通过实证分析,扩展后的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各研究区域承载力的变动情况,为承载力定量化分析及其承载力贡献因素差异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山东综合人口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山东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广义资源供给为立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构建基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山东综合人口承载力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分别预测对山东人口发展具有显著制约作用的15项要素人口承载力;接着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和子系统权重,测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和综合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2020年山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预期人口将处于综合承载力之内;205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时,预期人口将超出综合承载力阈值;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始终是制约人口承载力的主要瓶颈,经济发展子系统承载力的略有盈余难以弥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足。上述研究一方面完善省域层面综合人口承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人口合理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5.
<正>《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我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期刊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江河流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最新成就。主要栏目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农业发展;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学术讨论·决策建议;动态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限度以内。又不能使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总体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表明:①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全国大范围出现生态赤字,但把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内的生态承载力还有巨大空间;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人口数量规模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但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③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略有剩余,保持长期稳定的温饱具有自然资源保障基础:④我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石油矿产长期短缺已成定局。石油能源承载能力明显不足;⑤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还没有超出自然资源的承载力限度,但部分地区和部分自然资源严重超载。因此。对于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体状况,我们既不能过分乐观也不能过分悲观的估计。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规模还没有超越自然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  相似文献   

8.
人口、资源、环境是现阶段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人口压力对于资源、环境的制约 1991年世界人口已超过54亿,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82亿,如此快速增长的人口压力所产生的资源需求将如何满足,人口持续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矛盾。 (一) 人口压力对资源的影响人口的持续增长表现了人类往往对于各类资源进行超限开采。如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地力下降;为扩大土地面积而开垦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遇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主要任务为人口资源开发、自然资源的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我国最典型的山地农业省区,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日趋尖锐的巨大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探索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经过三年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贵州贫困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我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期刊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最  相似文献   

12.
岸线作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互动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长江岸线资源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与重点开发对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针对长江生态修复的重大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通过高清遥感影像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和实地监测,获得了长江7条主要支流自然本底、资源条件、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的系统数据,以统筹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强化岸线资源保护、维系近岸陆域和水域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研判长江主要支流岸线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总体态势,结合岸线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识别岸线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评估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累积性影响。在岸线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岸线空间管控区进行划定,提出不同岸线类型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口、资源、环境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加深和复杂。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同时,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控制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现实的需要,又要足以支撑后代人的潜在需求,既要注重发展数量与速度,又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角度出发,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主体功能区划及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充分分析研究徐州城市规划区各类自然资源赋存及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包含前述资源与环境的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徐州城市规划区制定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稀缺资源的转换与经济学边界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人造资源是支撑经济系统的三大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三类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自然资源丰富、人造资源稀缺转变为人造资源相对丰富而自然资源相对甚至绝对稀缺的状态。这种转变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就是曾经作为经济系统外生变量的人口、自然资源逐步纳入经济分析框架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经济学的边界随之拓展。  相似文献   

16.
专家评刊     
吴景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本刊自创办以来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章,我认为办刊宗旨是正确的。只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才能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相协调。希刊物最好加一些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具体经验,还可以增加介绍在三大方面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这本身也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也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历来受学术界的注目。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发展中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研究,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也主持了一项大型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相应地还有一系列有关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和人口承载力问题的探讨。本文从中国人地关系变化的角度介入这一讨论,分析中国远期的土地资源是否超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是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宣传和研究工作要跟上,认识和方法要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我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杂志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江河流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通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兴起和发展的简单回顾和相关研究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启示。提出高举经济学大旗,建立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