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品的品种和使用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大量化学品进入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根据美国化学文摘社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已达几百万种,常用的超过6万多种.化学品的年产量达数亿吨,而且每年还有大量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优先污染物的概念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化学品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已经或正在广泛地进入环境的各个领域。目前,美国《化学文摘》登记的化学品已逾700万种,并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递增。据专家测算,进入环境的化学品约有十万种,其中潜在有毒化学品约1万种。我国生产的化学品有3万余种,浙江省生产的化学品在2千种以上。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也给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和潜在威胁。而现有的作为了解、控制环境中这些  相似文献   

3.
3月16日,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委托有关方面进行的“3·15”北京市场2类餐具质量安全调查结果显示:一次性塑料餐具70%合格,仿瓷(密胺)餐具质量有所提高。然而,无证企业的产品和虽已获证但产品有严重问题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仍占据部分市场;超市仿瓷餐具手续齐全质量较有保证,批发市场仿瓷餐具有证产品增多,但无证产品近50%不合格。  相似文献   

4.
美国化学会和绿色化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国际绿色化学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在科罗拉多大学举行。会议的重点研讨环境友好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 30多个国家约 2 0 0位科学家和政策制订者参加会议。与会成员来自学术界、工业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会议的专题有各类反应和分离介质、催化、生物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化学教育、绿色化学研究项目。会议达成数份报告 ,即如何通过工业途径、研究和教育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实现绿色化学战略 ,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绿色化学会议@谢先德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1、工业化学品、人体健康与环境 近几十年来,化学品在人类各种活动中的应用得到了巨大发展.毫无疑问,化学品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好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也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而且,若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对化学品的使用加以严格控制,其严性还会与日俱增.过去之所以没有采取适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今春将有 1 1 0个国家的代表在斯德歌尔摩签署一项关于 1 2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停用或减少排放的条约。该项活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有关国家曾于 1 999年 9月在日内瓦 ,2 0 0 0年 3月在波恩 ,2 0 0 0年1 2月在南非 ,先后三次就停用农药氯甲桥萘、毒杀酚和异狄氏剂 ,严格限制农药氯丹、狄氏剂、七氯、灭蚊灵和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多氯联苯、以及二英和呋喃类物质的排放等进行协商。所有代表同意 DDT农业使用 ,但对用于疟疾控制何时停止有争论国际协商控制12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谢先德…  相似文献   

7.
富马酸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淀粉石蜡发酵和马来酸异构化。而马来酸异构化又有光异构化、生物异构化和化学品异构化。镇江市联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硫尿催化异构化来生产富马酸,是目前生产富马酸最主要的生产方法,并且已完全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8.
检出限与测定下限都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特征指标,因而在实验室质量控制、日常监测、分析方法验证以及环境背景值考查中均具有实际意义.虽然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及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指南对检出限的定义与有关概念均已做出明确规定.但至今仍有讨论与评述.笔者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  相似文献   

9.
SBR工艺由于处理上的高效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在世界范围的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国际水质协会1999年提出的ASM No.2d模型,利用matlab作为程序开发工具编制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实验室规模SBR系统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动力学和化学计量参数采用ASM No.2d给出的典型参数值,并结合实际SBR系统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模拟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能,说明应用ASM No.2d进行SBR系统的模拟能够对SBR系统的优化和控制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属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IRPTC)根据苏联对环境中常见污染物的科学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资料综述编写了有毒有害化学品丛书。译者译出后汇编分集,名为《环境中常见污染  相似文献   

11.
四氯化碳是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其生产和消费都面临着严峻的淘汰形势.简要叙述了四氯化碳的生产技术,以四氯化碳为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的转化技术,四氯化碳作为化工助剂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应的淘汰方法和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2.
化学品安全评价也叫化学品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们虽然从术语学角度上来说有所差异,含义不尽相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一种化学品从生产、运输、消费、乃至最终进入环境的整个过程中,甚至在进入环境之后,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及环境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印染废水是世界上公认的严重污染源之一,众多的染料类型,复杂的染料的化学结构,使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较大,如贵阳市仅七、八家有印染产品的纺织厂使用染料200多种,所排废水形形色色。另外,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轻纺行业的印染产品,随时随地在不断发生变化,致使厂家所排废水的水质水量不同时间的差异很大,这就给印染废水的处理带来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一、生物浓缩系数 生物浓缩系数(以下简称BCF)表示平衡时化学品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与化学品在水环境中浓度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BCF=平衡时化学品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湿重)/化学品在水中的浓度 (1) 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需相同,如(μg/g),BCF值的范围从1到1,000,000以上. 为了测定生物体内化学品平衡时的残留浓度,必需测定它们的浓集和释放速度,另外,测定化合物残留浓度,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以保证平衡条件的建立,而且必须利用流动体系以保持试验化合物的浓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 ,国际著名的杜邦公司表示寻求中国合作伙伴 ,投巨资生产燃料电池、以玉米为原料的纤维和可降解塑料产品。据介绍 ,燃料电池是数年后将广泛应用的新一代环保型电池。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以玉米为原料的纤维和可降解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和商机极为可观杜邦将投巨资进入中国环保产业@何婷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在未来2年内谈判达成一项全球性汞控制公约.结合分析发达国家间已签署协定和全球汞控制公约谈判的动态,欧美在1998年拟定的<关于重金属的奥胡斯议定书>很可能成为全球性汞污染控制公约的基础蓝本,全球性汞污染控制公约将可能以控制措施加附件的框架形式,由严格限定汞生产、使用和排放的基本控制条款、国家履约战略、信息交流、资金和技术援助、豁免条款等构成全球性汞控制公约的基础内容.中国是汞使用和排放大国,减汞技术和无汞产品或工艺替代技术不成熟,在汞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未来面临多方面的汞控制国际履约压力.基于对未来全球汞控制公约形势及中国汞控制现状与履约需求分析,就中国参与政府间谈判及国内汞的供应、使用、污染排放控制和含汞废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危险化学品事故、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以及化学毒剂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使发展及时高效的洗消技术很有必要。在介绍洗消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以苯胺类、有机磷类化合物为洗消降解对象,详细介绍了洗消技术中微生物、物理、化学方法的应用及洗消装备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洗消剂、洗消技术及洗消装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早在 10余年前 ,美国环境保护局 ( EPA )曾建立综合危险性信息系统 ( IRIS) ,这是一项关于化学品危险性的基本数据库 ,除 EPA外 ,其他联邦机构和州政府环保部门以及外国管理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该系统。但由于危险性化学品种数增长较快 ,EPA向国会提出 ,该数据库中 4 6 0种化学品约 37%需更新 ,如每年应完成对 5 0种化学品的评价 ,10年中可更新全部条目。这样 ,2 0 0 4年度布什政府用于 IRIS的费用将增至 70 0万美元 ,而 2 0 0 3年 ,该项费用仅 180万美元。但美国会参众两院均以费用太高为由提出应予适当降低美国综合危险性信息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2002-2004年发生在中国内地12个主要城市的435起非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发现:(1)危险化学品事故总体呈进一步发展趋势;(2)处于城市生活区的化工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城市的影响最大;(3)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阶段,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4)民用燃气是造成使用阶段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危险源,而人为失误和违规操作是民用燃气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手性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新材料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对映选择性较差、耗能高、污染严重等.生物催化作为一种环境友好且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成为当代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生物催化合成机制、加氧酶的定向进化与改造、生物催化合成手性化合物的过程优化控制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加氧酶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