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底泥脱水是底泥实现后续处置的最重要一环。归纳总结了目前底泥脱水技术研究现状,对常用的底泥脱水技术、底泥脱水调理剂进行了调研,并对底泥脱水设备的工艺优化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单一的底泥脱水技术均有一定的缺陷。建议在对单一技术进行优化的同时,开发其他辅助高效低耗的新型底泥脱水技术。以期为底泥脱水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应该尽可能避免对施用土壤、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通过生物聚积试验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考查底泥对水及土壤中生物、植物发芽生长的影响,通过渗滤试验评价其对地下水层的污染。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前,其生态毒理性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风险简化评价和风险详细评价。通常简化评价方法用于估计底泥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详细评价法进一步通过生物毒性试验和柱状渗滤试验来确定其生态毒理性影响,界定其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3.
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实验期间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底泥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溶解氧充足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有大幅增加,出水中氨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从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特性来分析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中氨氮的影响以及氨氮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董晶  梁佳斌 《四川环境》2014,(1):154-158
土工管袋应用于污泥脱水是一种新型实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应用经验较少。为了推广该新型工艺在污泥、淤泥上的应用,通过多次的小试、中试及工程的实施,总结了土工管袋应用于污泥脱水工程的多方面经验,包括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材料药剂的筛选方法、管袋充填操作中的安全事项、系统的设置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等,并对如何实现管袋脱水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高效性、经济性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姜延雄  刘颖  邓翠 《四川环境》2012,31(2):7-10
本文主要研究模拟长江底泥对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吸附,分析环境因子对底泥吸附磷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25℃时,底泥对磷的吸附在碱性条件时的吸附速率小于酸性和中性条件,中性条件下的吸附速率最大;(2)在控制上覆水温度时,温度越高底泥对磷的吸附量越小,20℃时底泥的吸附量是30℃吸附量的1.5倍;(3)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越高,吸附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黄河以北地区输水干线底泥污染现状的调查和污染物浸出性实验,分析了输水干线底泥可能对调水水质产生的潜在风险,并根据水质目标要求进行了风险预测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对新开河沿河11个点位的底泥进行取样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底泥中对水体黑臭造成影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底泥污染是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底泥的含水率是底泥处置的关键考虑因素;重金属和砷是底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和有机质之间关系密切且有较好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pH值对黄河兰州段底泥总磷(TP)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的总磷在酸性范围内呈现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小",负释放强度越大";在碱性范围内,pH值越大,总磷释放量越大。当pH值为4和6时,水体中的总磷在第1 d都是下降,呈现出负释放的状态;pH值为4时,在第4 d负释放量达到最大值,而pH值为6时到实验结束时负释放量依然在增大。当pH值为10、11、12时,总磷呈现出明显的正释放状态,且在第2 d,总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实验数据说明在碱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对水质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次实验对黄河水质的监测以及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DME进行污泥脱水作为一种崭新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针对这一技术应用过程中尚存在DME用量过大的问题,探讨了加入不同共溶剂对DME用于污泥脱水的影响,并实测了不同反应时间、DME添加量下含水率、脱水率、结合水变化和各种有机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共溶剂对脱水的促进效果为:乙醇>甲醇>丙酮>氯化钠,乙...  相似文献   

11.
纤维调理对污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底泥的氮、磷释放及其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军  吴群河 《环境技术》2003,41(Z1):20-23
氮和磷在自然界的循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氮和磷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过剩的氮和磷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 ,从而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本文综述了水体沉积物中氮和磷受微生物作用进行释放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氮磷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并阐述了与传统认识相区别的最新发现和思想.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微生物的氮磷释放机理,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动力的角度解释了细菌对氮磷的吸收和释放,即质子动势理论和Pho调控理论.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是为了特殊的使用用途对于高效微生物的分离鉴别和组合培养,和对氮磷代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量(DSC法测)方面的变化。脱水行为的比较依据为过滤脱水速率(比阻)、离心脱水速率(1800rpm-2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脱水程度(4800rpm~45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及脱水清液的性质(目测及测定SS、COD、TP)。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表面活性剂与Fe^3 和CaO联用外,投加表面活性剂或酸处理对提高污泥脱水速率的意义不大,但却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是:分散作用使污泥絮体结构分散解体,释放出原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增溶作用可溶解有高度水合作用的ECP。酸处理的作用机理是:H^ 与污泥的结合,改变了污泥的表面电荷特性,促进了污泥絮体间进一步的絮凝;使ECP水解,降低了絮体对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16.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污泥含水率过高难以进行后续处理处置的问题,采用超声波处理污泥,通过污泥比阻和毛细吸水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不同频率、功率、时间的超声波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超声波可有效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有效的超声波参数有20 k Hz-10 W-10 s,20 k Hz-20 W-5 s,20 k Hz-30 W-5 s,40 k Hz-10 W-5 s,最佳的超声波处理参数为20 k Hz-20 W-5 s。同时分析了超声波三因素即频率、功率、处理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发现频率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功率,最后是时间。  相似文献   

18.
水体底泥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晓丹 《四川环境》2014,(2):117-121
水体底泥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冲刷等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吸附-解吸是底泥污染的重要过程,为了控制水体底泥污染,对底泥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底泥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今后水体底泥污染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察含气量对脱水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油水在沉降罐分离过程中,气体上浮对于水滴聚结沉降的影响。文章分别在有无破乳剂的条件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气量对火驱采出液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加破乳剂的情况下,少量气体对脱水基本没有影响,当含气量较大时,大量气体上浮会干扰乳状液的絮凝过程,使脱水效果变差;而在加入破乳剂的情况下,由于破乳剂对脱水的促进作用,使得含气量的变化对热化学脱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缺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省碳源、曝气量以及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因而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中具有显著优势。反硝化除磷效能主要在缺氧阶段完成。缺氧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本实验以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富含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不同的缺氧反应时间(150 min,210 min和270 min),考察缺氧反应时间冲击对下一周期代谢的影响和长期对整个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冲击实验发现:缺氧时间的改变基本不影响下一周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吸收以及硝氮去除。在长期缺氧反应时间不同的系统中,当缺氧时间分别为150 min、210 min和270 min时,除磷效率分别是-10.4%、62.5%、73.6%,脱氮率均达到100%。当缺氧反应时间从150 min延长到270 min时,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水平和聚磷(poly-P)水平以及释磷量都升高。实验表明,缺氧时间的适当延长利于提高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