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原子荧光法测定含油废水砷含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测定,利用被测物质浓度C和相应的荧光强度值I的线性关系,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并对影响含油废水中砷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砷标准使用溶液浓度、标准曲线、测量重复性、样品预处理过程等进行分析和评定,认为标准曲线绘制、测量重复性、标准使用溶液浓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物质,国家先后制修订颁布了3个版本标准方法:即GB/T16488-1996、HJ 637–2012和HJ 637–2018。对HJ 637–2012、HJ 637–2018两个新旧版本标准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比较。对标准方法中存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萃取剂保存与检验、是否使用标准曲线对结果进行再次校正等易混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中,有关萃取剂、萃取技术、标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将微波消解-紫外法测定总氮从方法检出限、校准曲线、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际样品测定4个方面与国标紫外法作了比较研究,进行了消解时间比对实验,说明了微波消解-紫外法测定总氮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紫外法检出限为0.115 mg/L,高于国标紫外法;校准曲线具有较好线性相关系数,斜率与国标紫外法一致;方法精密性和准确性较好,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紫外法保持一致,在总氮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微波消解-紫外法节省了总氮监测的整个用时。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行的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方法需要用剧毒物质氰化钾绘制标准曲线而存在的管理严格、人员安全防护风险大、对渣液处理要求高等不利因素,建立了采用络合氰化物标样取代剧毒氰化钾绘制工作曲线的新途径,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满足质控要求,加标回收率90%~110%,测定结果与哈希试剂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已在实际监测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和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测定水中挥发性酚时,对影响测量的各个因素:标准物质、使用量器、分析仪器、校准曲线、试样的重复性及回收率进行分析,建立满足测量不确定度所需的数学模型,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其结果能如实反应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3种不同的消解方法对环境土壤标准物质ESS-2和ESS-3进行处理,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中铜(Cu)、锌(Zn)元素的含量.3种消解方法为:电热板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和全自动消解法.分析测定结果探讨这3种消解方法的优缺点,以期获得最经济实效的消解手段.实验证明:微波消解法操作简便快捷、赶酸时间短、无污粢、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氰化物和挥发酚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指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样品时,两个项目放样位置太临近,如分析人员对分析通道不熟练,会存在样品放反的情况,导致无法出峰,影响样品的分析。为了减少分析人员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变挥发酚保存剂,将氰化物与挥发酚的质控样配制成混标,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氰化物和挥发酚时,分别进行单标和混标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混标曲线与单标曲线相比,都具有方法线性好,相关系数r≥0.999 5,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准确度好,标准物质的测定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结果说明采用氢氧化钠共同保存氰化物和挥发酚的标准样品方法可行,结果令人满意,可为现场采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实施的《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试验,在正己烷透光率、样品采集、萃取、脱水、吸附等方面探讨了(HJ970-2018)中发现的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正己烷透光率有显著差异,这对石油类的测定起关键作用;样品采集、萃取、脱水、吸附可进一步改进,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溶液中丙烯腈含量,分别对气相色谱法、折光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以浓度为自变量作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将气相色谱法与折光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考察这两种方法在分析高浓度丙烯腈溶液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丙烯腈浓度在100~10 000mg/L时,宜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当浓度大于10 000mg/L时,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分析可靠的折光率法;对于100mg/L以下的痕量丙烯腈分析,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1.
用RO纯水与超纯水分别作为实验用水,通过标准曲线及空白、标准样品、水样等总氮测定对比实验,发现两种实验用水的标准曲线及空白值、标准样品的检测均受控,但两种纯水对比实验显示相对于超纯水而言,RO纯水中有一定浓度的总氮,同时在水样检测中用RO纯水作实验用水测定值明显低于用超纯水作实验用水的测定值,其差值与RO纯水中总氮值相符。实验结果表明总氮检测中不能只以标准曲线、空白值和标准样品测定值作为受控标准,要考虑实验用水中硝酸根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废水中石油类物质测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油气田废水复杂多样的特点,对石油类物质测定方法的选择;标准油品的选定以及难萃取样品的处理方法等监测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溴化衍生-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地表水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分别使用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对丙烯酰胺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溴化衍生生成,β-二溴丙酰胺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用乙酸乙酯萃取衍生物,萃取浓缩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3μg/L,工作曲线在0.20~1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7.6%~97.8%,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3%~5.31%。  相似文献   

14.
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能够大大提高水中氟化物测定效率及准确度的操作方法。即在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水中氟化物时,首先要保证试验用的去离子水的纯净度,同时确保电极清洗到260mv以上,再开始试验,最后在绘制标准曲线时保证斜率的绝对值在(58±1)之间。  相似文献   

15.
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测定水中油类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测定水中油类物质的对比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四氯乙烯作萃取剂时,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336mg/L,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质控要求。但标准曲线方程的斜率较差,在分析浓度较低的样品时,准确度相对误差较大,萃取回收率不高。由此可以看出,使用四氯乙烯分析油类物质的局限性较大,分析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腐蚀性气体硫化氢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蚀性气体硫化氢的测定方法最常见的是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这两种测定方法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而言,采样,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样品的分析等过程都会影响硫化氢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同样,对于碘量法,采样,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以及样品的分析等过程也都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和废水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水和废水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对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校准曲线、密码样和实际水样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全面的测定分析,三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限为:5.01~17.80n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2%,加标回收率在84.1%~98.9%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ground water in any aquifer takes its final form due to natural mixture of waters, which may originat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ater quality varies from one aquifer to another and even within the same aquifer itself. Different ground water quality is obtained from wells and is mixed in a common reservoir prior to any consumption. This artificial mixing enables an increase in available ground water of a desired quality for agricultural or residential purposes. The question remains as to what proportions of water from different wells should be mixed together to achieve a desired water quality for this artificial mixture. Two set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namely, the addition of saline water to a fixed volume of fresh water. After each addition, the mixture volume and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value of the artificially mixed water were record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laboratory temperature of 20°C. A standard curve was developed first experimentally and then confirmed theoretically. This curve is useful in determining either the volume or discharge ratio from two wells to achieve a predetermin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 of the artificial mixtu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rve is given for two wells within the Quaternary deposit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同时检测杭州市地表水中的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并对地表水中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的含量进行探讨.该方法的重现性(RSD)为0.15% ~4.92%,相关系数r2为0.9990 ~ 0.9999,加标回收率为84.36%~111.05%,最低检出限为0.003~0.028 mg/L.利用该建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