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价值的自然基础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功能和能值衡量都具有整体性特征。生态价值的主体意识体现着人类的需求,生态恢复和生态消费需要社会整体的规划和管理。生态价值的自然基础和主体需要决定了它的整体性特征,这对宏微观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不同理解和农村复杂生态系统的不同认识,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关于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农村生态文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开放过程,反映了农村这一特殊生态系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整体性变革,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因此,应当准确把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明确目标、分解系统要素和动力机制,按照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对指导和检验未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补偿理论及技术体系初步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生态系统不同于其它类型生态系统,具有流动性、连通性、整体性等特点,需建立适合于其自身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本文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探讨了海洋生态补偿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补偿技术体系。该研究将进一步拓展生态补偿的研究领域,为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为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情景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类价值系数进行优化调整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度及变化度.结果表明:①采用CLUE-S模型对两江新区的未来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模拟效果较好(Kappa系数达到0.82以上),模型的普适性较好.②生态价值敏感度结果表明两江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结果的可信度高.③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的面积增加量大于自然增长情景,城镇和工矿用地则相反,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城镇扩张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④2014年现状、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和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约为10.53×108、10.50×108和10.88×108元,两种未来情景下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明显,林地、水域服务价值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⑤林地和水域的生态价值变化度表明其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研究显示,CLUE-S模型进行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效果较好,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使其在城市规划、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中得到实际运用,在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玛曲高寒湿地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极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高寒湿地,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结合甘肃玛曲湿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在提出高寒玛曲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玛曲高寒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估算,结果显示玛曲高寒湿地具体很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所以保护玛曲湿地是整个黄河流域经济建设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补偿涵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峰 《环境保护》2008,(10):18-20
本文将前人界定的生态补偿概念归纳为四种观点,在分析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效益与生态价值、补偿与补贴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生态补偿界定为"生态服务消费者通过公共支付、市场交易等方式给与生态服务提供者补偿的经济活动";同时提出生态补偿主要是对社会主体的补偿、是对生态效益而非生态价值的补偿,生态补偿不同于补贴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甘肃玛曲高寒湿地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极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高寒湿地,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结合甘肃玛曲湿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在提出高寒玛曲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玛曲高寒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估算,结果显示玛曲高寒湿地具体很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所以保护玛曲湿地是整个黄河流域经济建设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格局、植被、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县域生态质量等多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大部分县区生态质量状况一般,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中游和下游;② 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持续下降,森林、水域面积占比略有增加,聚落面积占比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状况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③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改善幅度有限,局部仍有退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建议在恢复植被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优化生态结构、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成效的评估和提升,农耕地区农田生产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开展监测指标与技术方法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这不但是流域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恢复和管理工作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12,(17):11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旨在倡导重新认识自然资本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充分重视和体现生态资本的价值,并强调如果自然资产缺失所造成的损失或恢复原状所需要的花费,从而引导人们从经济学角度重新认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和服务价值,并将其应用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  相似文献   

10.
如何确定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系统中的自然资本及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外部性.生态补偿则是通过调整制度规范,纠正生态环境成本收益错位,实现自然资本及生态系统服务外部性的内部化.  相似文献   

11.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是评价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保持土壤、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应用市场价值化方法粗略地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现状,结果表明,13年间北仑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11.35%,其中,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快,降幅达79.84%.从生态经济学角度阐释森林等生态系统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生态服务供需关系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为例分析,采用分区域生态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基础上,基于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指数的影响,揭示了供需格局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肃省中部和南部,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错位,呈现出高供给-低需求和低供给-高需求的状态,供需服务高度不平衡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中部区域.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供需指数之间权衡和协同关系并存,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强度和供需指数之间都为权衡关系.从地理探测结果看,年均降水量和植被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影响的解释力q值在50%以上,是导致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而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强度影响的解释力最高,q值超过40%,对供需指数的影响中,社会经济因子中的人口数量和自然因子中的降水量解释力最高,q值超过35%.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需求强度、供需指数)的影响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均为非线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燎原 《地球与环境》2005,33(Z1):614-616
对广州市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分析说明,诱发地质灾害主要是人为因素,有必要提高市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土地利用改变所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角度,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定量评价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将从1996年的78.2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9.25亿元,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总结了两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认为应将城市生态系统特质性、人的需求性、受体地域性等作为修正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依据,并提出了通过实地测量、专家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实现修正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遥感数据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的辨识,获得大伙房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并从生态系统组成、变化及变化特征3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大伙房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内森林和水体与湿地减少,人工生态系统增加,面积变化相对较小。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2000~2005年间比2005~2010年间严重,且集中在一级保护区外,以准保护区内居多。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者,其生命承载着多重性的价值.人不光具有自然价值,同时还具有精神价值.这正是人类优越于其它生命的地方.环境论理学的目的性理论,是把意识的价值还原到自然的价值上去.它肯定了生命的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混淆了人的精神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Ecosystem service concepts can offer a valuable approach for linking human and nature, and argument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Despite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topic,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has been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practical definitions and methodologie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and analys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propose a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and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water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to study the link between multiple pressures, ecological status and deliver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aquatic ecosystem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measures or future changes. This is of inter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lans under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e provide a list of proxies/indicators of natural capacity, actual flow and social benefit for the biophysical assessment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We advocate the use of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combining information on capacity and flow of services. We also suggest methods for economic valu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for each service and spatial scale of application. We argue that biophysical assessment and economic valu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jointly to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t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 social and economic)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dependency on natu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be used for 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 water policy.  相似文献   

19.
Ecosystem func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quantified amount of an ecosystem’s role in a natural process, while ecosystem services are the requantification of the ecosystem functions by factoring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human needs based on social perspectives. In this study, differences between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we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air purification of a forest ecosystem. Forest volume growth was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pollutant absorption capacity of a forest and was indicated by the natural functions (NF) for air purification by a forest ecosystem.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can be requantified from the forest functions by adding the air pollutant and population densities. Air pollutant density was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ES) of forest ecosystems. Furthermore,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services (ESS) of forest ecosystems were assessed by including population density considerations. We simulated differences in NF, ES, and ESS in relation to pollutant and population density; while NF was spatially quantified without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air pollutant and population density, ES and ESS reacted to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dition more sensitively.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forest resources for air purification are high where the pollutant and population densities are high, while the ecosystem func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for air purification depend solely on forest conditions and not on the density changes of air pollutants and popul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NF, ES, and ES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understood and consider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When considering human needs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cision makers should utilize the ES and ESS concepts, which reflect both population and pollutant density along with additional human-related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多集中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随着稻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得到认同,其价值评估成为新热点,但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文章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供给、调节、支持及文化服务4大类功能,并细化为11项指标进行评估,其中社会保障和处理生活废弃物的价值不能忽略。同时,文章将少有学者研究的负面效益纳入稻田生态系统评估方法体系中,包括对农用化学品污染、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及围湖造田4方面带来的负面经济价值分别进行评估,旨在提出最新且全面的稻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价值评估方法体系,解决估值结果相差甚远、科学性欠佳的现状,并提高公众对稻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