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丹  廖健凯  赵应 《火灾科学》2020,29(3):150-161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选取ISO834和烃类HC火灾曲线,对钢-混凝土组合桥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截面温度场和耐火极限分析。无防火保护的组合桥火灾下破坏准则为挠度和变形速率共同控制,HC和ISO 834两种火灾曲线下的耐火极限分别仅为5 .15 min 和13.95 min,钢梁下翼缘和腹板的临界温度为595 ℃。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后,组合桥的截面温度明显降低,火灾下变形速率明显减小,破坏准则变为仅由挠度控制,因而达到耐火极限时的允许挠度更大,耐火极限明显增大。在喷涂厚度为20 mm 的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后,HC和ISO 834两种火灾下组合梁的耐火极限分别增大为92.8 min和121.5 min,即发生火灾后将有充足的时间留给消防人员灭火。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有科研工作者采用纳米材料对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改性,本文对所采用的各种纳米材料对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纳米材料及其添加量对耐火极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SiO2的添加量为1.5%时耐火极限可以达到110min;TiO2的添加量为0.9%时耐火极限可以达到112min;ZnO的添加量为2%时耐火极限可以达到103min;B2O3、的添加量为0.9%时耐火极限可以达到97.4min;而SiO2和Mg(HO):共混制成的阻燃母液可有效提高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和抗火设计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论述了按ISO-834和GS9978-88规定的标准升温曲线升温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的特点,分析了影响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因素,说明了由于钢管和混凝土的共同工作且核心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吸热性能,从而使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进行钢管钢混凝土柱的抗火设计时,柱子外围只需进行适当的防火涂料保护,即可达到《高层用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对柱结构所要求的耐火极限。《高层用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对钢结构柱防火保护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不适合于钢管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针对隧道防火要求,开发一种可用于户外环境下保护隧道混凝土结构的耐烃类火灾的NPD型膨胀隧道防火涂料,并对硅丙乳液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硅丙乳液和纳米TiO2的加入提高了防火涂料的粘结强度和耐水性能,其中分别添加质量百分数为25%、09%的硅丙乳液和纳米TiO2后涂料的性能达到最优。添加质量百分数为25%硅丙乳液后,涂料的粘结强度和耐水极限分别达到020MPa和14天;而添加09%的纳米TiO2后涂料的粘结强度提高到035MPa,耐水极限达到24天,耐火  相似文献   

5.
隧道火灾高温会降低隧道结构的承载力和可靠性。为探讨双层盾构隧道结构的超耐火极限(超过380℃耐火极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与RABT标准升温曲线对应火源功率下,不同火源位置对顶烟道板、排烟道(疏散道)侧墙、顶烟道内盾构管片超耐火极限区域变化的影响,进而得到了隧道结构防火保护范围。结果表明:顶烟道板和排烟道(疏散道)侧墙的超耐火极限区域分布规律近似;火源距排烟道侧墙1 m(工况2)为最危险情况,需对隧道侧墙顶部往下1.75 m范围内进行防火保护;排烟口烧毁后,导致附近管片表面存在超耐火极限区域,需对隧道盾构管片结构在排烟口两侧各10 m进行防火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草砖房的耐火性能,根据目前使用最多的砖混框架结构草砖房的结构特点,采用尺寸为1 000 mm×480 mm×360 mm草砖砌成宽3 000 mm,高3 000 mm,厚400 mm的非承重的草砖墙体作为试验用构件,利用大型垂直构件耐火试验炉,采用标准火灾升温曲线进行升温,对实体构件进行耐火性能试验。采用K型热电偶记录背火面的温升情况,研究其火灾试验过程中的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判断其耐火极限。试验结果表明,非承重草砖墙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 h。同时,在这种结构的草砖墙体中,草砖外侧的抹灰层有效地阻挡火灾初期火的侵蚀;钢丝网片有效地起到固定草砖的作用;紧密压实的草砖其内部没有足够的可助燃的氧,且草砖表层暴露于火焰中形成炭化层阻止了火焰进一步向其内部蔓延。  相似文献   

7.
刘洋  陈杰  李陈莹  陈红  刘凯  谢启源 《火灾科学》2020,29(4):214-221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电缆防火工程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确保电缆涂料的效果与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喷涂不同厚度膨胀型高氯化聚乙烯防火涂料的高压电力电缆开展了在典型强度外加辐射热流条件的着火引燃实验,分析了电力电缆点燃时间、受热期间涂层对电缆外护套的保护与涂层受热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电缆的着火行为与涂层厚度紧密相关。相比于未喷涂防火涂料的电缆,覆有膨胀型高氯化聚乙烯防火涂料的电缆在加热过程中明显膨胀,生成较软的泡沫状碳质层,且引燃时间较长,电缆起火后火势较弱。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该涂料对电缆的阻燃和保护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电缆表面喷涂1.0 mm厚度的防火涂料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断面盾构隧道混凝土构件在火灾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根据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的实际结构,通过立式火灾试验炉及卧式火灾试验炉,对盾构隧道的管片接缝、衬砌牛腿及排烟道顶隔板进行了耐火试验.试验中采用RABT升温曲线,测量了盾构隧道不同混凝土构件在耐火试验中的温度-时间分布曲线.结果表明:管片接缝的温度随管片缝隙宽度减小而降低,管片缝隙宽度越小,在火灾中受到的影响越小;在衬砌牛腿耐火试验中,衬砌牛腿植筋处的温度较低,而靠近火源的混凝土表面的测点温度较高,受火面的混凝土出现了局部损伤,需对牛腿结构受火面进行防火保护;在顶隔板耐火试验中,顶隔板内部温度沿厚度方向呈非均匀分布,靠近受火面的温度高,上部区域温度与中部区域温度相差不大,受火面侧已经有部分厚度的混凝土受到局部的损伤.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结构设计优化和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鉴于隧道火灾特点及其危害性,隧道防火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涂装隧道防火涂料是隧道防火的有效方法,文中简述了隧道防火涂料的防火机理,研制原则及制备流程。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开展隧道防火涂料的研制,项目产品DP-3型混凝土隧道防火涂料完成在厦门大平公司的中试,并投入市场,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隧道防火涂料成果产业化推广。该涂料已应用于数十项隧道工程的防火涂装,均一次性通过项目验收,获得优良评价。  相似文献   

10.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电缆防火工程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确保电缆涂料的效果与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喷涂不同厚度膨胀型高氯化聚乙烯防火涂料的高压电力电缆开展了在典型强度外加辐射热流条件的着火引燃实验,分析了电力电缆点燃时间、受热期间涂层对电缆外护套的保护与涂层受热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电缆的着火行为与涂层厚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是人身、设备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脱硫系统的具体实际,对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定的设计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我国消防综合类标准的发展方向,分别从消防术语标准、消防基础分类标准和消防标识标准3个方面对我国和国际消防标准化组织、美国消防标准研究机构和协会发布的消防基础标准共29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防术语标准化程度较高,但术语标准体系构成方式不合理;我国的火灾分类标准与国际标准和欧盟标准一致性程度较高;我国消防标识标准化程度不及美国,而且部分标准发布年代较早,已不能满足当前消防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对我国消防基础术语和专业术语标准进行整合和修订,且采用唯一标准编号的系列标准构成方式;建议参考美国标准修订消防标识类标准,增加的必要的消防安全标识,补充新型消防设备和设施的标识。  相似文献   

13.
火灾发生起数、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是目前评价一个地区火灾形势和消防安全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以火灾发生的4项指标来评定消防工作成效的高低已显得不合理.分析了中国火灾统计数据,对比了经济发展与火灾多发的关系,参考了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火灾形势评价指标,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每10万人口每年发生火灾的平均起数,每万亿元GDP每年发生火灾的平均起数,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与GDP的比例,每10万人口火灾导致人员伤、亡情况的火灾评价体系,以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火灾形势和消防工作成效,为各级政府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火灾荷载的选取是设计火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火灾风险评估科学可靠的关键因素。火灾荷载的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是火灾荷载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全国各地23家KTV娱乐场所的349个包间进行调查,统计出KTV包间可燃物种类、质量情况以及不同可燃物所占质量比。并且,通过调查得出KTV包间的面积情况。对所调查的349个包间的火灾荷载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该类场所火灾荷载密度、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数据,为火灾风险评估中火灾场景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电气设备火灾的特点与扑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电气设备火灾的特点与扑救方法,并提出火灾扑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6.26”呼中夏季雷击山火的特点、规律,结合扑救工作分析了灭火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个人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旋 《安全》2020,(2):1-6,I0003
科技是推动消防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消防科研机构布局、消防科技成就与前沿热点、消防科技标准化等方面阐述我国消防科技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消防科技当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消防科技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定制消防、智慧消防和绿色消防的理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消防研究与管理方法对森林防火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中国森林防火研究与管理现状,分析了森林防火与城市消防在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城市消防研究与管理方法对森林防火6个方面的借鉴作用:(1)建筑防火分区方法和技术对森林防火分区及隔离带建设技术的借鉴作用;(2)耐火等级思想对降低森林燃烧性的借鉴作用;(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森林防火设计的借鉴作用;(4)标准体系建设的借鉴作用;(5)建筑避难层(间)对林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的借鉴作用;(6)城市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对森林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厢纵火模拟试验火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人为恐怖袭击行为情况下,采用地铁车厢实体模型研究了地铁车厢在纵火情况下的火灾场景特性,得出了地铁车厢在模拟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烟气浓度、温度、烟密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一节车厢最大热释放速率为5MW左右,如果两侧沙发同时引燃,其最大热释放速率可达10MW。在纵火试验中,火灾发生、发展和蔓延速度明显较快,燃烧较猛烈,高峰瞬时释放出的CO、CO2浓度及试验过程中的总浓度明显较高;NO、SO2、HCN集中在瞬间释放出来而造成瞬时浓度较高。烟气主流是沿着而不贴着屋顶向外蔓延的。因此火灾危险性很高。  相似文献   

20.
林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是森林的重要干扰因子之一。在林火发生、发展过程中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会产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会随着林火严重程度的不同产生或增或减的趋势。综述了国内外大量关于林火对森林土壤的研究报道或成果,将对林业生产及林火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