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霖 《环境教育》2010,(4):49-52
<正>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以经济杠杆来促进环境保护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银行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也不乏环境经济政策的成功先例,如环境财政援助补贴政策、环境税收政策和环境收费政策等。2007年7月30日,国家环保总  相似文献   

2.
正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是培养其环保意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尤为重要。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之际,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教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备受世界关注。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是培养其环保意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尤为重要。绿色教育、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  相似文献   

3.
该校以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契机,把提高青少年环境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奋力推进这一绿色工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是生命,绿色是希望,绿色是美好的未来。一直以来,莱阳市穴坊中心初级中学致力于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加、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宣传和实践,打造出了独特的"绿色环保"特色学校品牌。绿色品牌追溯30年的历史渊源莱阳市穴坊中心初级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却是莱阳三所省级"绿色学校"之一,同学们多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观  相似文献   

4.
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开始,世界环境日已经整整走过了34个年头,它跨过了世纪,穿越了千年,在世界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34年里,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我国的环保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绿色GDP模式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生态工业园区星罗棋布,环保模范城如雨后春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向纵深的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上海市绿色学校"、浦东新区首家"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校",龚路中心小学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工作中,通过环保知识普及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热情,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思想和能力,并通过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共同奏响校园、家庭和社区的环境教育的交响曲。营造环保绿色文化氛围环境布置,学校置有中国和世界地图的彩色地面、科学家故事浮雕的墙面、科普角、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分析蓄电池企业超威集团313份有效员工问卷数据,检验员工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时在环境知识共享与绿色行为意愿之间引入了组织绿色支持感知调节变量。结果表明:①环境知识对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表现出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行为意愿间接对绿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②环境知识共享对绿色行为意愿和绿色行为均表现出正向影响,同时环境知识共享在主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客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不起中介作用。③组织绿色支持感知在环境知识共享和绿色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廖晓义和她创办的"地球村",从10年前创办之初,就开始传播绿色社区、绿色生活的理念, 他们通过绿色社区的建设,将环保知识传到了寻常百姓家。如今为环保事业奔走数十载,廖晓义激情依旧,感性依然。多年来凭着一个人文学者对社会、对环境的敏感,廖晓义深深感到,环保事业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事业。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资源的无度占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耗能的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级开展环境教育,让孩子们从环保习惯的养成,到环境意识的初步建立,再到环境观的形成,进一步学习环保技术技能的知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环保行为。在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蜂拥而至。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相继出现的几次重大污染事件,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  相似文献   

9.
黄励 《环境教育》2010,(8):55-58
绿家自成立以来,以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为宗旨,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今天的绿家协会,不仅是一个环保社团,更是一群年轻人的信仰和梦想——一种关于青春,关于友情,关于绿色家园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黎海华 《绿叶》2012,(6):33-35
采访手记葛玉修在"2010-201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现场就环境教育接受本刊采访时,他结合近二十年的绿色中国情缘和环境教育实践经历指出,环境教育要特别注重针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让学生从小具备环保观念、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未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环境教育工作应通过促进环境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将生态思想根植于人心。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环境教育》2012,(3):7
环境教育已经走进课堂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环境教育》杂志紧紧围绕"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理念,为普及环境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绿色小记者站"在各省市的挂牌成立,为培育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提供了平台。莱阳市穴坊中心初中是一所山东省级"绿色学校",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宣传低碳生活,开设环境教育、专设环保宣传栏,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绿色环境协会成立于2004年,是一个以"家"为设计理念,并具有一定服务性质的环保社团,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引领社会公众参与环保活动,体验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目前社团已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开展了许多公益环保活动,得到了学院校团委和大学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成为学校倡导绿色生活、传播绿色文化,保护绿色环境的绿色使者,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社会组织的认可,荣获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绿色时报社主办的"2016寻找最美生态公益人物(企业)"活动中的"最美公益生态人物"称号。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12,(8):22-22
他积极推进绿色创建工作,营造环境宣教大格局氛围。在全省环境宣教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几年来深入持续地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创建工作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何乔作为安徽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全省环境宣教系统的领军人,"十一五"以来,他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将环境宣教工作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展开,积极推动污染减排、生态安徽建设,以传播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英娃 《环境教育》2003,(3):26-27
“绿色希望行动”是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的,针对希望小学的环境教育项目。此项目由经过自然之友挑选和培训的志愿者组成小组,根据青基会提供的希望小学名单,对所选希望小学在传播绿色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环境启蒙教育。自2000年4月第一批志愿者奔赴山西、内蒙、河北等地成功实施了此项目,三年来,“绿色希望行动”共组织了44个志愿小组,130多位志愿者奔赴全国10个省市的50余所希望小学开展了环境教育活动。为什么要实施“绿色希望行动”今天讲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城市的环境问题,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04,(3)
今年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国家环保总局将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活动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全国环保知识大赛电视颁奖晚会;全国环保公益广告大赛颁奖仪式,全国绿色社区创建启动仪式;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环境论坛;科学发展观世界名人报告会;全国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启动仪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干部培训开幕式;"中华少年环保世纪行--我爱中华, 我爱海洋"系列活动等。  相似文献   

16.
小文 《环境教育》2004,(8):62-63
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2004年4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绿色使者聘任新闻发布会。会上,李冰冰、任泉、黄安、屠洪钢、艾敬五人被评选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第四届绿色使者,他们将在今后两年内履行绿色使者的义务:参与绿色使者活动,宣传环保知识,致力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传播与维护地球生态的美好希望。 绿色使者评选活动从2000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过三届,中国著名歌手陈琳、林依轮、主持人周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环保,绿色环保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人们在时刻追求环保,但环境仍不断被破坏,绿色环保仍不能良好地深入人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在迅速发展,不断进步,而过多  相似文献   

18.
谢天 《四川环境》2002,21(3):1-3,2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人们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呼唤有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忧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环境文明成为人们生活新的追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目标。环保产业的充分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行各业和所有产品都达到环保标准,生态协调平衡,这就铸成21世纪环境文明。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的经济有诸多新特征,相应地也有不同的概括,如知识经济、全球化经济、绿色经济、心经济等。学术界、产业界对知识经济、全球化经济比较关注,而对信息化与生态化的一体化关注则显得不够。生态友好的环保效益型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形态,取得巨大而持久的经济增长、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将成为现代化的系统目标。我们要通过技术预见来把握信息革命与环境革命的机遇,抓住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实现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当科学遇到技术成为科技,将人们带入到工业时代之后,"环境污染"就成了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症结。在分享科技、工业和商业带来的种种福祉时,如何将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环境所能容纳的阈值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带来了环境文明、环保意识、生态科学和绿色制度的发展,环境信息公开是诸多发展中的一项制度成果。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知识增加带来了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呈现极大增长。因而,现代社会被称为"风险社会"。其中,"环境风险"是人类所面临的核心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