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松江污水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建模试验研究,在对实际运行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后,将样本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用试凑法确定合理的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用检验样本实时监控训练过程从而避免“过训练”现象,用多次改变网络初始连接权值求得全局极小点,从而建立了泛化能力较好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活性污泥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情况的仿真与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示例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江污水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建模试验研究,在对实际运行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后,将样本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用试凑法确定合理的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用检验样本实时监控训练过程从而避免\"过训练\"现象,用多次改变网络初始连接权值求得全局极小点,从而建立了泛化能力较好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活性污泥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情况的仿真与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示例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超声处理对活性污泥系统污泥减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活性污泥系统采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以考察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能密度0.25~0.50 W/mL范围内,经过1~30 min的超声波处理,系统表观产率显著下降,剩余污泥的产量可以减少20%~50%左右.同时发现,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SVI有所下降,而污泥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总结了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的发展规律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详细介绍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非线性系统优化模型的结构及寻优方法;从6个特征方面横向比较了部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研究动态提出了对该领域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 ,分析总结了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的发展规律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详细介绍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非线性系统优化模型的结构及寻优方法 ;从 6个特征方面横向比较了部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 ;结合国内研究动态提出了对该领域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为原料,用3 mol/L ZnCl2溶液活化,通入水蒸气作活化气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600℃条件下,活化时间为1 h,制得的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374.10 mg/g,比表面积为381.62 m2/g,孔容积为0.25 cm3/g,微孔容积为0.11cm3/g.并进一步将生物质活性炭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和pH对色度及TOC的脱除效果的影响.室温下,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初始浓度为300 mg/L,污泥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2%(质量分数),吸附15min,废水色度脱除率可达99.6%,TOC去除率可达99.7%,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或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3.
14.
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泡沫问题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经常受泡沫问题的影响,导致处理效果的降低以及运行费用的提高.大量研究表明,污泥中某些丝状菌或放线菌的过度增殖是造成活性污泥工艺中泡沫问题的主要原因.讨论了活性污泥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原因、已知的发泡微生物的种类、影响发泡的环境因素和过程参数及常用的泡沫控制技术,并对污泥消化过程中的泡沫问题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常被用于预测污水处理厂中的生物过程。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YH对其他组分的测定值有显著的影响。目前.测定YH的主要方法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序批式呼吸计量法。在序批式呼吸计量法中.起始F/M值的选择十分关键。以醋酸钠为底物.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序批式呼吸计量法为文章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Identifying different types of bulking in a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through quantitative image analy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an image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sturbanc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 Up to date, most reported image analysis methodologies have been used i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with the aim of filamentous bulking detection, however, other disturbances could be foresee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Such disturbances can lead to fluctuations in the biomass contents, affecting the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and in the sludge settling ability, affecting the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Therefore, this work focuses on predicting the MLSS and SVI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disturbances affecting a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Fou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simulating filamentous bulking, zoogleal or viscous bulking, pinpoint floc formation, and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longside the MLSS and SVI determination, the aggregated and filamentous biomass contents and morphology were studied as well as the biomass Gram and viability status, by means of image analy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