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固定相络合萃取剂处理水中苯酚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固定相络合萃取剂 YH- 1对水中苯酚进行了萃取与反萃取实验研究 ,考察了组成比、废水 p H、起始浓度、流速及再生次数对 YH- 1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络合萃取剂与聚合物质量比为 2∶ 1,废水 p H<8时 ,通过单级或多级操作 YH- 1能有效地萃取高浓度含酚废水中的苯酚 ,且再生率达 99.3% ,明显优于活性炭。总之 ,固定相络合萃取剂 YH- 1是一种操作范围广、高效、易再生的处理含酚废水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DNNSA反胶团溶液萃取净化电镀含锌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壬基萘磺酸(DNNSA)反胶团煤油溶液萃取电镀含锌废水中的锌离子(Zn(Ⅱ)),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油水比、萃取剂浓度、萃取温度和初始锌离子浓度对其萃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DNNSA作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作为稀释剂,萃取剂DNNSA浓度为0.2mol/L,萃取平衡时间为5min;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萃取,过程热效应△H=53.95kJ/mol;DNNSA反胶团溶液萃取锌离子的萃取容量为35.48mg/g,负载锌的有机相可采用硫酸反萃取。  相似文献   

3.
络合萃取法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络合萃取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氢化废水的工艺过程,考察了pH值、萃取相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在pH值为8.0、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3 min、萃取相比为1.5︰1优化条件下,对氢化废水中苯胺类的萃取率大于97%。负载萃取剂以31%的盐酸作反萃剂,反萃取相比为20︰1条件下可实现完全再生,反萃液经处理可回收2,4-二氨基甲苯和2,6-二氨基甲苯。  相似文献   

4.
邹培  陈泉源  张盛汉  徐万福 《环境工程》2013,(Z1):226-228,88
采用络合萃取法,以三辛胺为萃取剂、正辛醇为助溶剂及煤油为稀释剂处理H酸、T酸工业废水。正交实验表明:溶液pH对萃取率影响最大。H酸最适宜的萃取条件是:萃取剂浓度25.9%、相比5∶1、pH 2.0,经一级萃取COD去除率可达88.4%,T酸最适宜的萃取条件是:萃取剂浓度50%、相比4∶1、pH 1.5,经两级逆流萃取,萃取率可达97.2%。用20%的NaOH溶液对萃取相进行反萃取,回收得到的萃取剂可循环使用,为工业上H酸、T酸废水预处理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三烷基胺的煤油溶液为萃取剂,用1.0mol/LNaOH水溶液为反萃剂,对含重金属离子Cr^6+废水进行了反应萃取处理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萃取工艺,废水中的Cr^6+浓度可降低到0.5mg/L以下,达到有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氨基苯酚类废水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2 0 4 (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为络合剂 ,煤油为稀释剂 ,正辛醇为助溶剂 ,通过萃取 反萃取的方式 ,对氨基苯酚类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萃取剂浓度、废水pH值和油水比O/W ,以及反萃剂浓度、反萃油水比和反萃温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将原废水的CODcr值降低至 1 / 7,使之满足其它末端处理的要求 ,而且反萃工艺简单易行 ,溶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宋永会  魏健  马印臣  曾萍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0):2522-2527
考察了两种废水中和反应过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然后采用P204/正辛醇复配萃取剂对废水进行络合萃取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溴化废水中和滴定胺化废水可以大幅消减废水中污染物,避免后续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在pH值为8.0,油/水相比为1:1的条件下,P204:正辛醇=3:2的复配萃取剂对废水中TOC和金刚烷胺的单级萃取效率分别为49.6%和99.5%;多级萃取对TOC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以2.0mol/L的HCl溶液为反萃取剂,在水/油相比为1:1条件下,可以将47.5%的金刚烷胺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分离,回收得到的金刚烷胺盐酸溶液可以回用,再生后的萃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萃取法处理DSD酸氧化工序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萃取法处理DSD 酸氧化工序废水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废水H2SO4三辛胺(TOA) - 煤油的萃取体系,并探讨了萃取相比、水相酸度、稀释比、萃取温度、反应搅拌时间、搅拌强度和反萃投碱浓度、反萃温度等一系列处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萃取处理后DSD 酸氧化工序废水中的COD 及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4 .3 % 和99 .6 % 。  相似文献   

9.
用TBP溶剂萃取法从染料厂废水中回收硝基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TBP溶剂萃取法从染料厂废水中回收硝基酚。筛选了萃取荆,确定了萃取和反萃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TBP萃取剂能有效地从硫酸体系废水中提取硝基酚,经一级萃取,萃取率可达98%,采用2.5~5.0%NaOH溶液作反萃取剂,经二级反萃取,反萃取率达99%。既回收了酚资源,废水又得到了相应治理。  相似文献   

10.
宋永会  魏健  马印臣  曾萍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13-1518
采用络合萃取法处理金刚烷胺制药废水,考察了初始pH、络合剂种类、稀释剂配比、油/水相比和反应温度等对废水中金刚烷胺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萃取剂中金刚烷胺进行了反萃取分离回收. 结果表明:采用V(P204)〔P204为二(2-乙基己基磷酸)〕∶V(正辛醇)为3∶2的复配萃取剂处理金刚烷胺制药废水,在初始pH为8.0、油/水相比为1∶1和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能够去除废水中99.7%以上的金刚烷胺;在反萃取过程中,V(P204)∶V(正辛醇)为1∶4的复配萃取剂可以获得更高的反萃取效率,以1.0 mol/L的HCl溶液为反萃取剂,当油/水相比为1∶1时,可将51.7%的金刚烷胺从萃取剂中反萃分离,回收得到的金刚烷胺盐酸盐溶液可以回用到生产工艺中,P204-正辛醇复配萃取剂可在萃取和反萃取过程中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一种简单、经济和可靠的微塑料分离提取手段,设立了11种(F1~F11)具有不同体积比的饱和NaCl和饱和NaI溶液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液作为浮选液来提取土壤中的4种类型(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塑料,同时对浮选过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当单独使用NaCl溶液浮选时,微塑料的总提取率为55.83%,但随着NaI所占体积比的不断增加,微塑料的总提取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在NaCl:NaI=1:1时总提取率超过了90%,在只有NaI的条件下总提取率高达96.67%;在F1~F11的任意条件下,PE和PS表现为较高的提取率,均超过了86.67%;PVC和PET在单独使用NaCl溶液浮选时提取率极低,在NaCl:NaI=1:1条件下提取率分别为93.33%和90%,接近单独使用NaI溶液浮选时的提取率;F1~F11任意条件下,低密度微塑料PE和PS的提取率之和均高于高密度微塑料PVC和PET的提取率之和,但在F6~F11条件下提取率差值不大.根据提取结果并结合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建议使用NaCl:NaI=1:1的混合溶液来分离土壤中的微塑料.  相似文献   

12.
硒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等不仅仅与硒的总量有关,更取决于硒的形态。硒的连续化学提取技术是硒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硒七步连续提取方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有机结合态、元素态、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的提取技术细节,讨论了不同液固比和提取剂对硒提取的影响,并对不同结合态硒提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硒的连续化学提取过程中,液固比为20:1到50:1时能够满足不同结合态硒提取的要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NaOH浓度0.1~0.5mol/L时能有效提取有机结合态硒;1mol/LNa2SO3溶液是元素硒的较好提取剂;而对于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600~700ml/min的载气气流能保证其还原所产生HSe气体的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雌激素及烷基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沉积物作为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储存库,研究目标物在其中的浓度分布对于探明此类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沉积物中基质组成复杂而雌激素又痕量存在,这增加了前处理的难度.本研究从雌激素及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入手,采用碱液提取、液液萃取和LC-MS/MS分析测定沉积物样品中的雌激素及壬基酚、辛基酚、双酚A.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方法对7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介于61.9%~93.7%之间.该方法能有效去除沉积物中那些不溶于强碱和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回收率高、检出限低,可广泛适用于河流沉积物样品及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水为萃取剂,萃取分离乙醇和环己烷,得到乙醇水溶液和粗环己烷。粗环己煊经精馏提纯,得到纯度为99.91%的纯品;乙醇水溶液经分馏,CaO脱水后得无水乙醇,纯度达99.74%。  相似文献   

15.
Focus on eco-friendly processing techniques makes vegetable tanning a viable option in leather processing and establishes the subsequent need for the more efficient methods of extraction in tannin manufactur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has been tried in the extraction of tannins from myrobalan nu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to perform the extraction under milder process conditions and to reduce the process time.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ultrasonic output power, time and temperature has been studied. Scale-up trials and the use of ultrasound in pulse mode have also been attem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hree- to fivefold improvement is possible with ultrasonic output from 20 to 100 W. Extra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calculated from the maximum extractable materials from myrobalan nuts. Extraction efficiency is found to be 90% for ultrasound, 100 W without external heating as compared to 77% for control process at 70 °C for 4 h. Therefore, ultrasound could be employed even dispensing with provision for temperature controls. The use of ultrasound in pulse mode offered 70%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continuous mode. Scale-up trial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ultrasonic output power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nuts used, to achieve better extraction efficiency. The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nically extracted tannin solution has also been tested in the tanning process for its applicability. The degree of tanning efficacy has been assessed by shrinkag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ltrasonically extracted tannin solution is suitable for tanning process. Therefor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tannin extract manufacture is a viable option with added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6.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和提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采自云南滇池水华蓝藻细胞中的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MCs)的提取与提纯方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藻细胞干重浓度为 2 0g·L-1下 ,与不同甲醇浓度提取液相比 ,4 0 %甲醇溶液可以最有效地从藻细胞中提取出MC RR和MC LR .将MCs提取液过Waters固相萃取小柱后 ,用 70 %甲醇溶液洗脱吸附于柱上的MCs ,可以分别获得 7 3%和 3 5 %纯度的MC RR和MC LR .通过观察洗脱液的颜色变化 ,收集蓝绿色和橘黄色后面流出的基本无色的洗脱液 ,可以获得纯度为 2 8 6 %和12 9%的MC RR和MC LR .  相似文献   

17.
胺萃取法处理含氰废水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黄金选冶过程中排放的含氰废水用N235作萃取剂从含氰废水中萃取铜、锌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预处理有机相、温度条件、相比、平衡pH、相接触时间和萃取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铜的萃取率达99%以上,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铜,反萃率可达99%。同时还可以回收氰化物,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物酶法提取黄姜皂素的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生物复合酶法对薯蓣皂素进行提取研究,使黄姜淀粉和纤维素得到充分降解,促进葡萄糖与皂素的分离,从而有利于黄姜皂素的提取.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试验确定复合酶处理黄姜皂素的工艺,即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55℃,pH值4.0,时间6 h,每克黄姜酶用量为0.03 g,通过该条件进行试验发现,黄姜皂素收率提高26%.同时该工艺与...  相似文献   

19.
交流电场对生物膜胞外聚合物提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场特性,研究了交流电场的电流、频率大小对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提取过程的影响,当电流密度小于10mA/cm2时,外电场对生物膜内微生物细胞影响较小;提取剂不同则对应的最佳提取频率不同,NaOH提取剂较适合的频率范围是10~100Hz;在电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分别探讨了溶液pH值、提取剂浓度等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EDTA钠盐为提取剂,其浓度为2%时,提取效果较好;以2% EDTA钠盐为提取剂时,pH=10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