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2.
樟树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建君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2):1690-1694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樟树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并探讨了樟树作为监测大气14CO2污染指示植物的可能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通过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在樟树叶片中积累,检测到的14C比活度数值较大,表明空气中的14CO2易于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而进入樟树叶片组织中;在污染前期14CO2主要被新叶组织中吸收,后期主要积累在老叶中,反映出新叶对空气14CO2污染比较敏感,而老叶积累效应明显.樟树叶片的这一特性可用于监测大气14CO2污染.  相似文献   

3.
14C-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和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从质量平衡角度,研究了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14C-BR)、可提态残留(14C-ER)以及矿化为14CO2的规律;同时对14C-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C-ER,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7种土壤中 的半减期为13.3~66.6d,降解速率常数λ(d-1)与pH呈显著负相关.②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的14C-BR,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2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培养20d后,14C-BR的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H是0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的14C-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19.3%~52.6%.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7种土壤中的14C-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因此,在14C-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富啡酸的作用>胡敏素>胡敏酸.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180d),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12.9%~27.0%,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CO2.  相似文献   

4.
5.
史建君  林明明 《环境科学》2007,28(8):1806-1809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青菜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显示,通过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青菜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介于95.3~270.2 Bq/(g·d)范围内, 大小次序为:菜心>叶>叶柄>茎盘>根.青菜对14CO2(14C)具有强烈的富集作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随时间呈快速增加,积累效应十分明显,其中菜心中的富集系数最大(48 d时高达156.4),叶片次之(48 d时为135.6). 青菜各部位14C比活度均随14CO2引入次数的增加而递增,回归分析表明: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C的变化与引入次数N间呈线性正相关.青菜对空气中14CO2的高富集特性可用来作为监测大气14CO2污染的指示作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青菜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显示,通过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青菜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介于95.3~270.2 Bq/(g·d)范围内,大小次序为:菜心>叶>叶柄>茎盘>根.青菜对14CO2(14C)具有强烈的富集作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随时间呈快速增加,积累效应十分明显,其中菜心中的富集系数最大(48 d时高达156.4),叶片次之(48 d时为135.6).青菜各部位14C比活度均随14CO2引入次数的增加而递增,回归分析表明: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C的变化与引入次数N间呈线性正相关.青菜对空气中14CO2的高富集特性可用来作为监测大气14CO2污染的指示作物.  相似文献   

7.
The Science of Nature -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蚕豆-土壤系统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通过蚕豆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蚕豆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被检测到的14C比活度数值比较大,表明空气中的14CO2易于通过叶片吸收而进入蚕豆各组织器官中;蚕豆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介于20.3~45.1Bq/(g×d),大小次序为:叶>茎>根>豆壳>豆粒.蚕豆对14CO2(14C)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随时间呈快速增加, 其中叶片中的富集系数最高(56d时高达31.61),豆壳次之(56d时达25.57).利用蚕豆的这一富集特性可监测大气14CO2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C-甲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和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从质量平衡角度,研究了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14C-BR)、可提态残留(14C-ER)以及矿化为14CO2的规律;同时对14C-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C-ER,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7种土壤中 的半减期为13.3~66.6d,降解速率常数λ(d-1)与pH呈显著负相关.②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形成的14C-BR,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2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培养20d后,14C-BR的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H是14C-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的14C-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19.3%~52.6%.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7种土壤中的14C-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因此,在14C-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富啡酸的作用>胡敏素>胡敏酸.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180d),14C-甲磺隆在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12.9%~27.0%,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