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致密型絮凝体形成操作的两种模式:脱水收缩和逐一附着, 前者通过长时间机械搅拌进行, 后者通过上向流造粒流化床操作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操作均可生成接近于球型的致密化团粒, 但脱水收缩条件下生成的团粒仍具有颗粒有效密度随粒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其分形维数为2.40—2.47.而逐一附着条件下生成的团粒密度基本上与粒径无关, 可认为其分形维数接近于3.通过讨论上向流造粒流化床操作条件, 并将实验得到的致密型絮凝体密度和常规絮凝体密度进行比较, 说明用该方法实现逐一附着型絮凝操作是促使絮凝体致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Cu-COD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凝聚-生物流化床法对含Cu1700—3800mg/L和COD3900—5400mg/L的Cu-COD)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着重研究了生物流化床挂膜驯化条件和废水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气水比及化学凝聚条件等与去除COD和Cu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凝聚-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并在控制适宜条件下,处理高浓度Cu-COD废水是有效的,处理后排放水中铜浓度可达0.20—0.82mg/L,COD可达150—180mg/L,铜总去除率可达99.97%,COD总去除率可达95%—96%。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是通过膜技术强化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新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少和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它存在膜污染和能耗高的缺陷;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传质速度快等优点,但它同样也存在出水悬浮物浓度高和载体易流失的缺陷,将膜分离技术和三相生物流化床有机结合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讨论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流化床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结合后的膜生物流化床在膜污染、能耗、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流化床污泥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化床污泥干燥器流化情况的好坏分析,在确定其它变量(流化风量、给料分配器转速、料层压差、运行负荷等)不变的情况下,对床料颗粒度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实验,总结颗粒度的工艺参数对流化情况的运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了流化床污泥干燥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troductionTheprocessofmunicipalsolidwaste(MSW)isoneofthemostseriousissuesinterm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ProcessingofMSWwithoutfurtherdisastrouscontaminationcanbeachievedonlyinmodernizedmeasures,suchasincineratingandenergygeneratingconcurrently(Shen…  相似文献   

6.
65t/h锅炉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及经济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震 《环境工程》2001,19(6):40-42
介绍 6 5t h锅炉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除尘系统工实例 ,对工程成果和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不仅具有投资省、运行可靠、对SO2 浓度适应性好的优点 ,而且具有高效脱硫、以废治废等显著的环境效益。监测结果表明 :系统脱硫效率大于 90 % ,烟尘排放浓度大大低于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变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实验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循环流化床原理为基础,在变速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烟气脱硫小试研究. 烟气流量为500m3/h 时,气体在脱硫系统中的理论停留时间为3.2s. 用干消化石灰得到的熟石灰粉末作为脱硫剂,在Ca/S摩尔比为1.1,喷水量为11kg/h,保持趋近绝热饱和温度ΔT= 12℃时,系统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9% . 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喷水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对脱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电解法处理磷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浓度含磷废水为处理对象,设计了一套动态流化床微电解装置和一套静态微电解装置,研究了不同pH值、停留时间以及铁碳比条件下,微电解法对总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pH值在4~5,停留时间60min左右,铁碳比为1.5时动态微电解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而静态微电解在实验进行到4小时时,总磷的去除率才达到88.3%.微电解法除磷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具有去除效率高、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流化床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作了论述。在Monod方程基础上,结合生物量、世代时间及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稳态条件下腐殖酸(HA)的降解动力学模式ss0=11+a1s0+a2θ。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模式中的待定参数a1、a2进行了优化估计,得出a1=0.0171,a2=0.079。以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式加以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的早期发展,阐述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几种重要因素并说明其应用领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石灰石为脱硫剂,对晋城高硫无烟煤的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定性分析不同温度和钙硫摩尔比条件下,高硫无烟煤中硫的析出特性;给出不同条件下的脱硫率和钙利用率,确定了晋城无烟煤的最佳脱硫温度和钙硫摩尔比;并同长广高硫烟煤的析出特性和脱硫率进行了比较,发现晋城高硫无烟煤析出的硫份主要是低温段析出的,高温段析出的硫份基本上被脱硫剂脱除;在相同条件下,无烟煤的硫份先于长广烟煤析出,脱硫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生物质燃料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燃料。本文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混燃时的结渣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解决发电厂锅炉结渣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对循环流化床排烟脱硫实验装置的床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床料的能谱图、床料中的元素百分含量以及床料的外观形貌。反应后床料硫含量的增加和反应后床料外缘所形成的一层氢氧化钙和硫酸盐膜说明流化床中的床料起了脱硫剂载体的作用,证实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中的脱硫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热裂解法可将废塑料制成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其对保护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废塑料的裂解油化现状及热裂解反应做了初步的研究,并确定了一种适合的工艺流程;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了聚乙烯废塑料流化床裂解炉中影响裂解的主要性能参数,对裂解炉的结构设计过程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为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良佺  邵迪 《环境工程》2011,29(2):20-23,47
对流化床厌氧反应器的流化及反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床层实际初始流化流速umf为0.138~0.154cm/min,与理论计算值0.143 cm/min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流速增大有利于反应量的提高,当流速为0.414 cm/min时,单位时间内的反应量达到最大,其值为4.66 mg/(L·min);适当提高流速有利...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细胞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聚丙烯酰胺为载体对苯酚降解菌进行固定化,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对模拟含酚废水进行降解实验。考察在不同曝气量、pH和苯酚浓度下,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有效容积为6L的反应器内固定化细胞凝胶的投加量为1.4g/L、pH6~8、曝气量为70L/h时,24h内可使浓度为7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当采用有效容积为5.5L的流化床反应器对模拟含酚废水进行连续降解实验时,在进水苯酚浓度为400mg/L,曝气量为60L/h,进水流量0.6L/h,HRT为9.5h时,出水苯酚浓度可降低到20mg/L以下。连续使用30d后固定化细胞凝胶的机械强度和弹性仍较好。说明固定化细胞有更好的苯酚耐受性、较高的降酚速率和更广泛的pH,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流化床煤部分气化、热解脱硫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煤部分气化、热解脱硫过程的试验研究.该试验系统由启动燃烧室、流化床本体、灰循环子系统、加料子系统、排渣子系统、蒸汽发生子系统以及测量控制子系统等组成.流化床本体直径为0.1m,高为4.22m,采用烟气夹套加热的方法维持床体温度.试验结果如下:当风煤质量比从2.5增加到5.0时,脱硫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当汽煤比从0.45增加到0.63时,脱硫效率也是先增加后降低;钙硫比增加,脱硫效率增加;床温升高,脱硫效率增加.与此同时,还研究了石灰石种类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以及气化、热解效率与脱硫效率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相流化床电Fenton法预处理硝基苯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碳微电解固定床、铁碳微电解流化床、电絮凝、电氧化等不同的组合方法,处理难降解的硝基苯类废水,找出最佳的组合工艺,即三相流化床组合电絮凝,配合后续间接电芬顿,能将难降解废水COD435ppm处理到COD小于90ppm,色度小于2倍,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将流化床和固定床两种诱导结晶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含铜浓度为20 mg/L时,流化床反应器出水含铜量为0~2 mg/L,出水含铜量在0~11 mg/L;利用SEM-EDS可以发现,流化床形成的结晶产物生长致密、晶形明确、产物纯度高,固定床形成的结晶产物在载体表面分布不均、结构疏松,纯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