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四十年风雨砥砺,四十年春华秋实,铸就中国环保精神。开辟中国环保新路。喜看今日中国,环境保护已然奏响激情的乐章,在天空,在大地,在海洋,伴随着壮志豪情激发出无限潜能,中华大地上正上演着轰轰烈烈的生态文明大剧。  相似文献   

2.
三勇 《环境》2005,(8):36-38
尽管中国之旅刚刚起航,但国际环保展览巨头在中国环保展览会市场已形成风生水起之势,独放异彩的国际环保展览巨头,已令中国环保展业同行清晰地感受到,其搅动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的非凡力道。所有人都很清楚,在每一个不畏山长水远来到中国的环保展览会背后,都聚焦着集团军般的国际竞争力十足的环保企业,而它们所盯紧的自然是中国环保产业的大蛋糕。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是中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环境会计产生并形成于西方国家,目前中国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体系,环境会计的研究在中国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无法在实践中运用。环境会计研究需要在引进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的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因此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环境会计的学科特点,从环境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企业对环境责任履行不足三个方面分析环境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创新受到限制的原因。只有正视这些阻碍环境会计在中国发展的局限性,环境会计才能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在实践中真正运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10,(3):78-81
1987年,招商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银行,以及中国政府推动金融改革的试点银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02年,招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立22年来,招商银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中国环境科学》自1996年第5期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凡在《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将同时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免收作者版面费,井并费提供作者文章被引用率统计资料(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立斋《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邮编:100084)。凡不同意自己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上注明。《中国环境科学》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中国环境科学》自1996年第5期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凡在《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并同时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免收作者版面费,并免费提供作者文章被引用率统计资料(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立斋《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邮编:100084)凡不同意自己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上注明。《中国环境科学》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两大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并根据研究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状况中国在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的3.9%,在林覆盖率14%。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08公顷,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公顷,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0.5公顷,发达国家人均占有1.07公顷。中国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  相似文献   

9.
叶之林 《环境》2005,(5):92-94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全世界已开始聚焦环境问题。在中国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前段时间国家环保总局实施的“环评风暴”,可以说对中国环保事业具有里程碑的作用。社会和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给中国的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中国的环保产业赋予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在面对机遇与责任的同时,中国的环保产业该怎么办?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目前采访了中国环保产业界的专家,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沛先生。  相似文献   

10.
有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一时间,世界奢侈品厂商纷纷转移“主战场”,移师中国,欲在中国这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洪阳 《环境保护》1999,(10):29-31
本文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水安全,以及由水引发的其他安全问题,并就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田晨 《世界环境》2007,(3):46-48
“近几年,中国节能工作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认为,中国要想真正实现20%的节能目标尚需努力。”谈到目前中国节能工作的状况,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能源专家赵建平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更加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在20世纪末期终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从总量到规模,在众多的工业领域中,中国位居世界前茅,甚至拉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这一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何止是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中国环境科学》自1996年第5期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凡在《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将同时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免收作者版面费,并免费提供作者文章被引用率统计资料(联系地址:北京清华大学立斋《学术电子出版社》编辑部邮编:100084).凡不同意自己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上注明.《中国环境科学》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谈到,中国有经济和经济师,但是没有经济学。这个差别很关键,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那么要有很多的经济师在政策上面出主意,给企业发展出主意,给整个社会出主意。而经济学家们以往做的都是经济师该做的事情,经济学作为一个学问,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坚持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社会将走向全面进步。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在人口问题上将面临新的挑战。人口总量将继续增加,就业问题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人口老龄化将日益突出。现在,中国还有5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要使他们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如何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妥善解决就业、老龄…  相似文献   

18.
挑 战持久工业增长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工业得到了基于引进外资,并以出口产品为导向的快速发展机会。与农业这个传统经济基础相比较,工业获得了三倍的增长率。工业在经济中作为最大的生产部门己快速超过了农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NP就增长了三倍之多。亚洲开发银行预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收入的38%。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仍仅为750美元,在联合国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标上被列为第108位(总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洪涝灾害及其灾情的分形与自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形理论与系统自组织理论,本分析了中国洪涝灾害及其灾情的分形与自组织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洪涝灾害及其灾情的分形与自组织结构特征是客现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洪涝灾害灾情的标度一频度关系式,并构建了中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自组织模型。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5,(5)
全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中,每三台就有一台在中国。
  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召开媒体座谈会,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博表示,近20年内,只有中国保持了较大规模的核电建设,目前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高端制造正在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新名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时,主推的两大“走出去”项目分别就是高铁与核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