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生物填料塔处理三甲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魏在山  叶蔚君 《化工环保》2006,26(6):463-466
为解决废气中有机胺类物质的恶臭污染问题,采用自制生物填料塔处理三甲胺废气,考察了生物填料塔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三甲胺废气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气中三甲胺质量浓度为80.00mg/m3、气体流量为0.3m3/h(停留时间不小于30s)、循环液喷淋密度为0.5m3/(m2.h)的条件下,三甲胺去除率达99.9%,净化后气体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生物填料塔对三甲胺的总去除量与容积负荷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达0.9949,表明三甲胺废气的生物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生物净化工艺,并利用此工艺处理某石油化工污水厂的恶臭气体,研究生物净化装置的效果。该污水厂的主要恶臭成分为氨和硫化氢,经生物除臭后检测数据表明,排放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净化效果较好,在污水厂恶臭治理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臭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立清  杨健康 《化工环保》1995,15(3):141-144
介绍了恶臭物质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恶臭强度分级方法;综述了常用的恶息物质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涉及恶臭废气的吸收-生物处理方法:恶臭废气进入喷淋吸收塔,发生吸收、增湿和降温作用,然后进入生物滴滤装置,在上升过程中与附着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接触并被生物降解为无臭的化合物,净化后的气体排出。空床停留时间为11~45s。喷淋吸收产生的废水一部分可作生物循环水、其他经生化处理后重新作为喷淋水循环使用。吸收-生物技术能高效去除有机胺、氨气、硫化氢、硫醇、甲基硫醚(DMS)、二甲基二硫(DMDS)、苯乙烯、挥发性有机物(VOC)、二甲基三硫、苯甲胺、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5.
王刚 《化工环保》2014,35(3):235-239
简述了炼油装置区恶臭污染源的主要分布、恶臭气体组成和排放规律,介绍了恶臭治理的基本方法。通过治理实例,重点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吸收法、燃烧法、生物法和吸附法等恶臭治理技术的优势和相对不足,并对恶臭治理应用技术方案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优势菌种处理NH3和H2S恶臭气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海藻酸钠作包埋剂固定优势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白曲霉菌、葡萄球菌)处理NH3和H2S。考察了气体流量、NH3和H2S气体浓度、循环液喷淋量对NH3和H2S去除效果的影响。固定化生物滴滤反应器最佳运行条件为:气体流量1.0m3/h、循环液喷淋量8.88L/h、进气H2S质量浓度低于51.85mg/m3、进气NH3质量浓度低于57.21mg/m3。处理NH3和H2S的最大容积负荷分别为634.1g/(m3·d)和699.6g/(m3·d)。处理后出气中的NH3和H2S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和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立  黄卫星  杨平  伍勇 《化工环保》2003,23(3):142-146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工艺流程、膜材料与膜组件形式、工艺特点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应用中对CDD、氮、磷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和NH_3气体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生物滴滤塔对含H_2S和NH_3气体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经培养驯化的活性污泥在生物滴滤塔上挂膜后,对H_2S和NH_3的去除率分别达85%和90%以上,处理后NH_3出口质量浓度小于0.2 mg/m~3、H_2S出口质量浓度小于0.001 mg/m~3,均达到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装置连续运行的稳定性研究表明,NH_3和H_2S的去除率均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氨基酚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成俊  王艳勇 《化工环保》2001,21(5):270-273
介绍了近10年来对氨基酚生产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及3种主要处理方法-物化法、生物法、化学法,评述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恶臭气体的分类和来源、传统的除臭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缺点;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及其治理恶臭气体的机理;论述了介质阻挡放电、脉冲电晕放电、滑动弧光放电和其他方法在除臭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利用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生物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从印染废水的水质、新旧排放标准的对比、生物法的改进及强化(包括微生物研究、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开发、工艺流程的改进)、生物法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包括生物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的联用、产电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生物法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生物法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生物法的深度研究及生物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探索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龙  肖文德 《化工环保》2004,24(2):103-107
回顾了传统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一般原理,介绍了废水生物脱氮领域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研究应用状况,展望了生物脱氮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老化油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仝坤  宋启辉  刘光全 《化工环保》2018,38(6):629-634
老化油是石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大量化学药剂、水、黏土及无机盐的状态稳定的复杂乳液,其产生量大、处理难度高。介绍了老化油的来源、成分、数量、对生产的危害、特点及处理难点,总结了老化油现有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组合工艺,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老化油的管理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心怡  夏天  徐向阳  朱亮 《化工环保》2017,37(3):270-275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微生物电子传递方式,其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重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DIET效率能在促进有机物厌氧降解产甲烷的同时储存更多能量,优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性能并降低处理成本。本文在DIET过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活性炭、生物炭、碳纤维布、单壁碳纳米管4种碳材料对废水生物处理中DIET过程的促进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效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氧化处理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及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详细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BAF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如填料、水力停留时间、进水底物、水温、曝气量与进水量比、反冲洗工艺、化学除磷药剂等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硝基苯生产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宗红鹰  谢强 《化工环保》2003,23(5):265-269
介绍了硝基苯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法和物理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这3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尚未出现具有显著经济和环境优势的处理方法,同时还指出硝基苯废水处理技术近期的进展可能将更多地取决于现有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家艳 《化工环保》2013,33(6):498-502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芳香族污染物种类众多,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本文综述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技术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芳香族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讨论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优势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国内外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修复火炸药生产废水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火炸药生产废水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指出:应将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及生物修复法相结合,将修复定位于综合化、彻底化及可利用化,以期达到火炸药生产废水污染土壤的无害化治理。  相似文献   

19.
强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新锋  杨家宽  肖波 《化工环保》2004,24(6):421-425
光催化氧化技术被认为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内一项有前途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其他污染治理技术强化光催化氧化成为污水处理和废气净化的一个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其他污染治理技术——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强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强化光催化氧化机理,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