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日趋频繁,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风险分区可为预防和减少这类事故提供管理依据。本文基于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研究和溢油污染事故机理分析,建立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指标体系,提出海洋溢油风险量化模型,确定基于GIS的分区原则、分区单元、风险量化、风险分级等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以大连市近岸海域为例,应用分区方法将大连市近岸海域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三类。  相似文献   

2.
油品码头溢油事故环境影响评价探讨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圳大鹏湾某油库码头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展开了海域突发性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溢油进入水域后行为及归宿的分析,对海面溢油油膜的扩展范围和在围油栏作用下油膜下油滴的输移进行了模拟计算,为油品码头突发性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海上溢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突发性的溢油事件具有性质复杂、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处理处置困难等特性,不但给当地渔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海洋以及海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此国内外对海上突发性溢油事故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日益繁忙的台湾海峡这一黄金水道潜在的大规模突发性溢油风险,指出了建立台湾海峡溢油应急计划的迫切性,并提出该计划的框架思路,呼呈两携手合作共同抗御海峡溢油。  相似文献   

5.
河道溢油事故已成为内河道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对社会、经济和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建的水上项目必须通过溢油风险评价来分析项目建设投产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目前溢油风险评价尚无统一的方法,且风险分析不够深入。本文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油膜动力学模型及统计学等理论,明确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源强、事故概率、溢油油膜影响范围、风险应急时间以及水厂吸水口关闭时间等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河道溢油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冀东南堡滩海油田海域溢油风险的分析研究,找出冀东海域的特点及发生溢油后处理的难度,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对策,采取有效地应急方法,实现提高冀东海域溢油应急效率、减少事故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海域发生溢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影响,对其进行溢油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及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将溢油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极小,小,中等,大,极大)分别用(1分,2分,3分,4分,5分)代表。研究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在1.59~3.06之间,平均值为2.28,总体风险等级为中等偏低。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1.59~2.00之间的概率11.37%;风险等级在2.00~2.50之间为69.92%;风险等级在2.50~3.00之间为18.74%;风险等级在3.00以上为0.06%。一级指标地质性溢油风险等级最高,二级指标中平台疲劳老化情况是影响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的最主要细分因素,敏感度达64.60%。该评价方法对海上平台的整体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期能够丰富我国的海上石油平台管理决策办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船舶区域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误差反向传播 (BP)人工神经网络 ,建立了海域船舶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出研究海域各区域发生船舶溢油事件的风险等级差别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冀东油田各人工岛溢油风险进行分析,之后对溢油漂移轨迹进行模拟,最终得出此海域溢油漂移轨迹的整体规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5日,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反应联席会议暨《秦皇岛海域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发布会在石家庄市召开,发布了《秦皇岛海域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相似文献   

11.
通过洋浦港区的海域溢油风险评价模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评价参数下,预测洋浦港区的码头前沿船舶碰撞原油泄漏、成品油码头操作泄漏在三种主要不利环境组合条件下的环境风险影响行为,探讨港区环境风险的发生途径、影响过程及影响方式,分析溢油事故对洋浦海域渔业、海岸带贝类资源、洋浦盐业、洋浦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间接对人体的危害的风险影响后果。最后,针对实践分析,提出海上溢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对洋浦港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指导性与实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宝康 《交通环保》2004,25(3):34-35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涉及环境污染的防治,从而使与之有关的应急计划、自然资源保护、书故指挥系统等信息传送的面目为之一新,义中介绍互联网在编制环境敏感地图和海上溢油舱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准确的溢油应急评估是合理配置应急资源、迅速提高应急能力、有效降低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合考虑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法律法规,筛选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层复合运算,确定了适合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价等级,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并在我国渤海海域和渤海油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损害之一,其发生带来了巨额的赔偿、补偿。因此,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专项研究十分重要,风险可保性作为确定保险标的的关键是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法学及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基于可保性“经典定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可保性“现代定义”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海洋数值模拟技术,选取渤海为示例海域,分析了溢油污染损害风险影响范围的可预测性,论证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考其他生态系统常用的基线判定方法,研究探讨了海洋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基线判定方法,分析并提出了海域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经对比验证,筛选出的参照点位得出的损害基线与案例实际历史监测数据接近,参照点位的状态能够代表评估区域溢油发生前的环境状态,这表明通过该指标体系筛选的参照点位可以用于损害基线的判定,建立的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比较科学、有效;筛选体系所用指标常见且易于获得,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溢油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污染面积和溢油量对溢油污染事故的重要性,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适用于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的几种技术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同时阐述了每种评估方法的实质以及其自身的技术局限性,以及在实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推进我国的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工作,实现规范化、系统化评估,提高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的溢油模型主要是针对海面溢油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预测海底管道出现裂纹和腐蚀形成的小孔时发生溢油的模型.预测在海底管线上某一位置处的蠕孔漏油后,油的浓度超过某一规定浓度的范围,海面上形成油膜的起始位置,估计油膜是否能到达海岸线,以及被风浪携带到海岸线上的原油量.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渤海自然状况及原油性质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海底管线上蠕孔溢油的污染情况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随机和典型情景模拟法的优点,构建综合这两种方法的海洋溢油事故污染危害预测评估流程和主要评估指数。以渤海辽东湾为研究区域,选取一处海洋石油平台作为潜在溢油地点,7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作为污染受体,开展假设的海底输油管道溢油事故情景算例演示。在经验证的潮流场模拟数据和2012~2013年预报风场数据基础上,利用随机情景模拟来预测全年统计条件下溢油污染概率、危害后果等指数的空间分布,分析评估研究区域的整体污染危害风险;通过典型情景模拟来预测不利风向条件下溢油漂移轨迹与扩散范围、到达时间等指数,分析评估溢油对具体敏感目标的污染风险。应用表明,随机和典型情景模拟的结合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溢油污染预测评估结果,有利于提高风险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