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生物质燃气净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燃气及所含杂质的成分和特点,简单介绍了生物质燃气净化的必要性和目前生物质燃气净化的工艺流程、典型装置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质燃气产能及碳减排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和来源分类预测模型对2020~2050年生物质燃气产量和能源结构占比进行预测,并对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分析预测偏差较小,其中逐步回归预测偏差值为9.34%,略小于多元线性回归的13.99%.来源分类模型的准确度高于回归模型.到2050年,沼气增幅约为176%.在低碳情景中提高生物质燃气应用比例最高可降低未来情景中10%的碳排放量,表明大力发展生物质燃气对于碳减排和碳循环有较为明显的正面效应.结合现状对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下一步发掘生物质燃气产品市场潜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提高秸秆类生物质利用效率与利用价值、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减少污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延缓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等,阐明推广应用秸秆类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重要意义;介绍气化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秸秆类生物质粉碎后通过干燥、裂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即可完成气化全过程;气化工程由燃气发生炉机组、储气柜、输气管网和用户燃气设备4部分组成;秸秆类生物质燃气与城市管道煤气具有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生物质热解燃气中焦油含量,设计了一种适宜燃气生产过程净化脱焦的逆流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与气化机组进行选型匹配和参数优化,确定喷嘴口径和水压后再进行性能测试试验。试验表明:该清洁装置能较好的去除生物质热解燃气中的焦油和灰尘,除焦效率大于70%;在入口焦油和灰尘平均含量为539.92 mg/m3时,采用清洁管52的平均除焦效率为8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气清洁管采用管径较小的52管比62管的除焦效率高。该研究为生物质热解燃气的净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厌氧发酵-气化耦合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燃气化技术,具备显著的能源转化优势。为准确评估厌氧发酵程度对该耦合系统环境效益的影响,利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通过Gabi软件对所建立的不同厌氧发酵时间下酒糟厌氧发酵-气化耦合制备燃气模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厌氧发酵-气化梯度耦合反应系统基于能量流产生的环境正面影响可抵消基于物质流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从而使系统获得正面的综合环境效益。厌氧发酵时间为8 d时系统环境影响结果最优,其环境影响潜值为-2.02×10-9。对厌氧发酵-气化耦合系统的耦合程度进行控制,可在优化系统能量收益的同时产生最有利的环境影响,从而为耦合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2,(8):70
2012年4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四川深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气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启动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心主任王伟教授、四川深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非介绍了双方情况、中心筹备成立的背景、合作基础、研究方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技术利用农村的秸秆,杂草及木屑等生物质,经过一系列干馏热解过程。可产出优质的可供居民生活用气的可燃气、工业用的优质碳、焦油及化工产品。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带来了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生物质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国外促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立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内的能量。生物质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排放、代谢的物质。因此,生物质能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薪柴、牲畜粪便、制糖作物、城市垃圾和污水、水生植物等。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具有分布广、种类多、价格低、可再生、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等优势,它是唯一可运输并储存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在德国、巴西、美国等国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生物质能已经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  相似文献   

10.
秸秆气化商业化发展的驱动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气化是一项方兴未艾的新兴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而在秸秆资源气化的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明显的驱动因素和不利的制约因素并存。论文在调研后认为,其驱动因素包括:农户对包括秸秆燃气在内的高品位能源具有较强的需求;有利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缓解国家商品能源供应压力等明显的外部性效益;政府在初始阶段对秸秆资源的重视和推动。其制约因素包括:由于秸秆燃气价格偏低,提价可能性小,燃气用户规模小,用途单一,秸秆气化站初始投资较高,使得秸秆气化站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政府扶持过程中暴露出非市场行为的缺陷;秸秆气化技术的成熟性与实用性不强,秸秆气化设备及施工验收体系的标准化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1.
塑料和生物质废弃物量大面广.在碳中和背景下,共热解技术被认为是将塑料和生物质高质转化和高值化利用的一个有前途的途径,是经济模式由“线性”转化为“闭环”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变之一.本文以“用后即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为代表,梳理了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共热解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和共热解技术的环境意义,并对共热解技术在塑料和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中的科学难题、技术瓶颈、政策缺失等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相较于塑料或生物质单独热解,共热解可以显著降低热解过程中的能耗,提高热解产物的产量和品质.塑料和生物质废弃物在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是由于富氢塑料作为“氢库”向富氧生物质供氢,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的稳定性,促进共热解反应的彻底进行.原料类型及掺混比、热解温度、热解速率和催化剂的加入均对共热解的协同效应和产物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调整共热解技术中原料配比和热解条件可选择性制备目标产物.共热解产物包括生物质炭、生物油和热解气等,共热解显著提高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和稳定性,增强其固碳和减排性能;此外,共热解能够增强热解气和生物油的热值和稳定性,综合提高热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固体生物质燃料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可利用原料资源丰富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基础上下,主要探讨了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标准对固体生物质燃料技术发展的作用。立足于绿色能源和清洁燃料的初衷,对比煤炭标准提出固体生物质燃料需要完善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和微生物制氢的几种技术,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制氢原理、制氢效益和发展状况;并提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变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是很有前景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随着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生物质废弃物具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文章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Material Flow Analysis)建立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清查模型,预测出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潜力,结果显示2010-2014年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产生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量可达10780.23万t,折合能量1955.28 PJ。通过生物质利用能源分析及排放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可发电量1820.2亿kW·h,可替代该地区电力消费总量的35.9%,相较传统发电方式,同等发电量前提下生物质发电可减少SO_2排放量25.04万t,NO_x排放量39.93万t,PM_(10)排放量4.97万t。减少直接经济损失7.12亿元。因此,推进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快生物质能源化产业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及缓解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我国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并通过对几种常见成型机组的市场调查,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只要继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生物质成型技术将很快进入工业应用,并在开源节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煤炭消耗的第一大国,同时又是有机废物生物质贮存量第一大国。本文叙述了全球生物质能的历史定位,生物质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生物质的能源转换技术和生物质能可供给量模型分析与预测实例,以及我国有机废物类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途径,并探讨了有机废物的能源利用与废物污染防治相结合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王小聪  李茂东  黎华  张振顶 《环境工程》2012,(Z2):465-466,266
生物质颗粒层燃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取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锅炉系统和燃烧技术。介绍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和燃烧技术特点,并结合一台DZW6-1.25型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能效测试说明生物质颗粒层燃技术在工业锅炉应用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的节能环保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武汉松安节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轻烃燃气一体化设备"项目科技成果在北京通过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不加任何添加剂,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罐三腔、多元多路气化"轻烃燃气一体化设备"和技术,可满足不同用户供气需求,设备成本大幅降低。该技术制取  相似文献   

19.
戴林  秦世平 《环境保护》2007,(22):29-3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利用农林剩余物、废弃物等生物质能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既可实行能源战略多元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压力,又可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体系正逐步形成,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正在完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必将成为我国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环保、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资源的重要方式,正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围绕生物质气化的原理、气化炉的分类和特点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生物质气化过程的若干关键因素,并综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结合西部地区实际生物质资源状况,展望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