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夙伟 《环境教育》2014,(10):19-19
正"捡垃圾换门票"是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2014年十一黄金周推出的活动,游客在景区捡拾一斤垃圾,在出景区的时候就能换取下一景点的门票一张。据称和每天三万多人的游客量来比较,来这里用垃圾兑换门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通过在景区里的宣传,很多游客主动准备起了自己的垃圾袋。捡垃圾最多的一名游客,半天的时间里在景区捡了8斤重的垃圾,送到了回收点。当然,对于不少游客,并非是为了一张门票才去捡垃圾。一位游  相似文献   

2.
<正>②4月16日,河南洛阳老君山。一名"蜘蛛侠"腰间系着线绳,冒着5级大风攀爬在海拔2000多米笔直的悬空栈道下捡拾垃圾。遇有落石,他用双手护住头部,找石头缝下躲避。游客比较多时,下面的垃圾也多,基本上隔三五天捡一次垃圾,下去一次得一个多小时,远的话八九十米。一次捡垃圾编织袋五六袋,最少也得两三袋,一  相似文献   

3.
正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和明明去水库游玩。那里绿树成荫,水波荡漾,成群的水鸟时而在天空中盘旋,时而掠过水面。游人络绎不绝,人人脸上都流露出真诚笑意。我和明明在水库边的沙滩上玩得很开心,这时忽然刮起一阵旋风,地上的塑料袋等垃圾随风被卷上天空,十分煞风景。于是,我和明明决定玩"捡垃圾"游戏,规则是把捡到的垃圾分类送垃圾桶,谁捡的多谁就获胜。  相似文献   

4.
正从去年六月起,我们小区就刮起了垃圾分类的"大风"。我一直懵懵懂懂,垃圾分类那么麻烦,真的有必要吗?直到那一次……"小雨,去帮妈妈把放在门口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妈妈把垃圾袋递给我,转身又忙去了。我撇撇嘴,极不情愿地拎着袋子下了楼。哎,怎么这么多垃圾!垃圾桶已经堆满了各种垃圾,如一座高山,时不时还  相似文献   

5.
上山捡垃圾     
梁雨 《环境教育》2014,(4):78-78
正"叽叽。""啾啾。"伴随着清脆的鸟鸣,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保护环境——上山捡垃圾的"旅行"。我们挑选了一座较近的小山,刚到山脚下,便觉得一片生机盎然,虽然还只是初春,但是藏在枯黄的干草下的幼嫩的小草已经耐不住性子,偷偷地露出头来,带给大地一点新绿。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的绿意,但千百株好奇的小草都露出头儿来,染绿了山脚下的草地。我们继续向山上爬去,渐渐地,挂在树枝头、草杆上的垃圾多了起来。卫生纸、食品包装袋、塑料袋……一块、两块、三块……  相似文献   

6.
2007年“五一”期间,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的负责人专程赶到珠峰大本营,把里面的人召集起来,很严肃地说:现在老有人想到珠峰上捡垃圾,以为我们珠峰有多么肮脏,实际上,珠峰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在英国呆过几个月,对那里的优美环境不能忘怀。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人刻意爱护的结果。一天,我和朋友Rhysd到几十英里外的海滩去玩,路过一处巨大设施,但见一只大网严严实实地网住了那设施,我不解,问了Rhysd才知道,那是政府的垃圾填埋场,大网是为了隔开鸟与垃圾,防止鸟在垃圾里找食物,危害了鸟的健康!早就听说英国政府对动物爱护备至,有一  相似文献   

8.
缘系环保     
去年这个时候,也就是6月份,我中考落榜,没考上镇中,我很沮丧。爸妈也一时手足无措。听到邻居说镇上有一个环保学校还不错,爸妈让我来这个学校读。我气愤地说:"我是要读书的,又不是想学环保。捡垃圾不关我的事儿……"但爸妈执意让我去那个学校一永嘉县第十五中学。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一边扔刚吃过的香蕉  相似文献   

9.
正小时候,每当沙尘暴来临,他就把自己当作"齐天大圣"孙悟空,迎着风沙站在外面,试图用身体阻挡沙尘。他把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当作展示自己"英雄"形象的舞台,其结果可想而知。5月10日深夜,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垃圾分类小科普——利乐包是什么垃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选择什么垃圾桶扔?他在这条微信  相似文献   

10.
正寒假时我家开展了"家庭垃圾分类"活动。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成了家里负责监督大家把垃圾分类回收的"小小监督员"。首先,我让妈妈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然后我在绿色垃圾桶上贴上纸条,写着:可回收垃圾;黄色垃圾桶写着:不可回收垃圾;红色垃圾桶写着:有害垃圾。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不少随手可做的善事,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随手捡放垃圾,美化生活环境;随手关闭水龙头,珍惜水资源……这些捎带、顺便的举动,就像及时雨一样暖心,给不少人带来福祉,传递着人间"大爱"。每个人都是节约能源的主体。节能,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些看起  相似文献   

12.
张杰  蒲颖 《环境教育》2015,(Z1):122-123
<正>走进自然的理念目前已被许多人所接受,人们希望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但是由于自然知识的匮乏,走进自然的途径多被"露营、捡垃圾、徒步、野餐"所充斥,缺乏观察、探索、认识自然的乐趣。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态资源,把生态观念、环境意识与这些生态资源背后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深圳有公园800多个,是当之无愧的"公园之城"。若是只把公园当成锻炼身体、休闲娱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14.
美国:垃圾小"侦探"在行动 如今美国有一群特殊的"侦探",人数有成千上万。他们的使命可不简 单:按照"总部"。下达的指示,破解城市垃圾产生的迷团。这些"侦探"都 是些孩子,他们参加的是美国环境保护局精心设计的垃圾环保计划的一个 游戏项目。这种游戏赋予孩子们假想的"侦探"角色,意在以寓教于乐的 方式普及垃圾循环再利用等知识。"侦探"游戏在教室或家中都可以玩。它 首先向孩子们交代了这样一个背景:如同自然界的草木会经历由生到死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来。大家携手同行,引领公众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山东禹城,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脸膛黝黑,虽年逾五旬,但说话浑厚有力,做事干净利落,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他虽然看上去有点"粗线条",心却软得很。无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有求必应,有时候忙起来都顾不上吃饭。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群人走街串巷到处"捡垃圾",逢  相似文献   

16.
一个名叫王久良的中国摄影师近日拍摄的一组题为"垃圾围城"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垃圾围城"现象并非北京独有,而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少产生垃圾是可  相似文献   

17.
瞭望窗     
翁翔 《环境教育》2005,(4):54-56
曼谷:"垃圾银行"一举数得"垃圾和毒品"是泰国首都曼谷的两大"癌症"。可走进曼谷市热闹的班加比区的苏珊26社区,令人惊讶的竟然是不再到处是垃圾,也很少再见到吸毒少年的踪迹。这大概应归功于这里设立的"垃圾银行"。苏珊26社区专门鼓励区内闲游的少年儿童去搜集垃圾,再教他们依照垃圾分类法把垃圾分类装袋,然后交给垃圾银行,他们因此所得的报酬都要储存在垃圾银行里,  相似文献   

18.
德国雕塑家用城市垃圾精心制作了数千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英国亨德尔影院的建筑物和所有用品,都是用从垃圾堆里回收的废物再加工而成,就连工作人员的穿戴也是从垃圾中捡的;加拿大某地的现代化游泳池不收门票收垃圾……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说,垃圾是危害健康的"毒品",是破坏生活的"不良少年"。所以,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生活中已经有清洁工人帮我们清理垃圾,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自觉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把垃圾分类,这些垃圾就可以回收再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分为很多种: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  相似文献   

20.
正福苑小学位于深圳市福田保税区。自2018年建校之初,学校就开始关注校园的生态环境及其承担的教育功能,如:规划设计天台花园,提供给孩子在校园内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教学体验场地;开展"垃圾分类"的主题教学,带领学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外出参加了观鸟培训学习,让孩子更进一步地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对深圳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