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的方法探讨——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寻求适宜的补偿标准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首先运用生态区位商的方法将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一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二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和潜在生态系统服务三类。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和环境净化等划分为一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养分循环和水源涵养划为二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土壤保育、制氧以及林副、木产品为潜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结果在现实中符合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情况。其次,运用恩格尔系数与皮尔生长曲线模型相结合的补偿系数法计算生态补偿系数,结果为0.170。该数据说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刚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和需求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制定补偿系数不宜太高。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及生态补偿系数的结果,计算出分三个阶段执行的生态补偿标准:在第一阶段,补偿标准为947元/(hm2.a);第二阶段补偿标准提高为1 946元/(hm2.a);第三阶段,补偿标准为2 966元/(hm2.a)。 相似文献
2.
恢复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特征,可通过系统遭受干扰后恢复到原稳定态的时间和速率来衡量. 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对于掌握流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指导长江流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概率衰减法评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力,首先获取了2001—2020年长江流域每16 d的250 m分辨率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以及重采样技术,获得年度1 000 m分辨率的EVI数据;然后,计算每个栅格2001—2010年、2001—2011年、2001—2012年直至2001—2020年共11年的EVI变化斜率;以全流域为统计单元,统计11年间EVI变化斜率持续为正和持续为负的栅格数量,采用衰减函数进行拟合,正负衰减的时间差表征生态系统恢复力;以6 767个小流域为对象,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空间差异性. 结果表明:20年来长江流域整体EVI在逐渐增加,空间分布差异在逐渐增大. 正、负衰减时间差为29.48 a,生态系统处于正向恢复状态. 生态系统恢复力呈上游及下游入海口低、中游地区高的特点,其与降雨量、地形(海拔和坡度)、林草覆盖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 在海拔1 000~1 500 m、坡度25°~30°、林草覆盖率较大的山地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力最高;而在高海拔或低海拔地区以及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生态系统一旦受到干扰或破坏则较难恢复. 研究显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上呈正向演替,得益于长江大保护的政策;长三角地区因人类活动频繁,生态处于逆向演替,而上游地区如金沙江、大渡河、岷江一带生态系统恢复力较低,与水电开发、地质灾害是否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地区长远发展,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效应发挥的主要部分。承德市森林资源禀赋好,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研究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溢出效应的视角出发,运用当量因子法核算2005年及2020年承德市各区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各区县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网络中的格局及效应。结果表明:承德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下降,但支持功能及文化功能有强化趋势。关联网络整体密度分别为0.3818和0.3636,网络密度不高,但网络关联度、网络等级度及网络效率等指标反映了网络通达性好、稳定性较强。该区域中价值量占优势的“强势区县”在关系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整体溢出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机制,引导优势区县进一步发挥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强化落后区域的生态建设,以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本文以大连市为例,对城市森林净化环境、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护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计算,并分析城市森林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碳库、木材和生物多样性存量价值为44543.5×108元,其中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2.24倍;在流量中,年流量价值1738.3×108元,其中年生态价值为1565.9×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172.4×108元的9倍,社会价值只有9.5×108元。论文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西藏的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179,自引:13,他引:179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客观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机制、类型和效用,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为提供产品、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四大类,建立了由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气候调节、光合固C、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养分循环、防风固沙、文化多样性、休闲旅游、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多样性13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10项功能指标以2000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10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为14060.05×108元/a,其中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分别为2519.45×108元和11540.60×108元,间接价值是直接价值的4.6倍。研究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不同尺度下空间数据的耦合和应用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增强会使系统更具稳定性和抵抗性,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生态2个子系统构建滨海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0—2020年滨海114个城市的社会-生态系统时空演化特征以及障碍影响因子的识别。得出相关结论:研究时段内,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年际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稳定,但也存在波动现象;2020年,排名前五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珠海和杭州,较2010年,北京取代上海排名首位;滨海旅游地114个城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空间正相关,高值集聚区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低值集聚区集中在东北沿海;前三位障碍因子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医院、卫生院床位数(SR5),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额(SR4)、节能环保支出(ER3)、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EV2)、水资源总量(ER6)。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森林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本文着重阐述了城市森林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大气和污水、涵养水源、维持大气碳氧平衡等生态服务功能并讨论其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方式对伊春市美溪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伊春市美溪区生态移民满意度及评价较高,生态移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后期扶持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0.
借助GIS和RS技术,结合数字影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运用PSR模型分别从陆源压力、环境状态和生物响应3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乐清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可拓分析和组合赋权法对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乐清湾全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别呈极差和中等状态,夏季优于春季,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春季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内湾、中湾和外湾分别为极差、优秀和极差,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中湾最好,内湾次之,外湾最差的趋势;夏季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内湾、中湾和外湾分别为中等、优秀和中等,健康水平明显优于春季,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中湾优于外湾,内湾最差的趋势.人口密度、单位面积COD排放量、自然岸线保持率、有机污染指数、营养水平指数、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春季初级生产力是制约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应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控制海水养殖强度,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发展海洋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1.
12.
洛宁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花费法等方法,对洛宁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经济价值进行评估,估算出洛宁县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经济价值约为18.818亿元。其中,森林涵养水源价值约为3.448亿元,保持水土的价值及有机质保护效能的价值约为4.975亿元,固氮放氧的价值约为8.183亿元,森林减轻水旱灾害价值为0.078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2.134亿元。 相似文献
13.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基于传统生态风险研究的缺陷,从景观尺度研究了人类活动和自然胁迫造成的生态风险,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了其相应参数.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研究案例,计算其各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得出了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遥县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区域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湖泊缓冲带在湖泊保护和流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湖泊缓冲带是保护湖泊的隔离生境,是缓解或减轻湖泊水生态系统受流域内各种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的破坏、干扰和污染的空间. 湖泊缓冲带应具备缓冲隔离、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施特殊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补偿等3个主要功能,其宽度需考虑生态环境目标和环境准入标准、生态环境现状、技术经济约束和社会与管理制度制约等4个影响因素. 湖泊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般遵循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自然恢复与人工强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技术体系包括湖泊缓冲带内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泊缓冲带缓冲体系改善技术. 湖泊缓冲带的管理主要涉及通过环境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生态工程长效运行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补偿等3个方面. 未来湖泊缓冲带的研究方应包湖泊缓冲带范围的合理设置、相关生态学模型的引入、缓冲带建设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围绕特定物质或特定受体,难以用于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管理.本研究依照系统生态学与复杂系统的理论概念,采取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水平的风险评价终点的做法,通过量化外界压力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响应”模式,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以黄河为案例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河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重点关注中下游河段,主要的风险源为城市和农业面源,需要重点保护生境及生物类目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为促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河流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管理——以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受城市化、工业化和地球温室效应等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美国Hackensack湿地保护区正面临着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河水污染增加、盐碱化程度增加和范围扩大等生态胁迫。稳定湿地面积,重建湿地的复合景观,丰富生物多样性,恢复潮水的正常规律,减少水体污染,控制外来种的入侵与扩张,促进湿地原有植物的定居与扩增及原有植被的恢复是Hackensack湿地恢复的关键,也是恢复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管理则以植被的生长、芦苇的扩散方式及动态、鱼类和蟹类的种群动态、鸟类的种类及其对生境地的利用情况对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状况进行生物检验,有效监控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动态,研究其恢复规律,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科学调控生态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是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我国严峻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确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以保障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流域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人居环境的生态性为内涵,构建流域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①构建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分区管理模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②健全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生态系统保护阈值;③建立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为约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④以保障流域环境流量为前提,实现水资源生态利用;⑤加强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实现流域城市生态化发展;⑥加强生态制度建设,构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实现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系统分析了南淝河丰水期和枯水期表层水及沉积物中As、Cd、Cr、Cu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表层水中Cd含量属于劣Ⅴ类地表水标准,沉积物中Cd含量超过合肥市土壤背景值,最高值达到背景值的7.5倍;单因子水质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未达到水体功能区目标,其余元素基本达到了水体功能区目标,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污染程度在无污染到轻度污染之间,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均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3种评价结果均显示Cd是主要污染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淝河沉积物中不同时期重金属污染来源存在一定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修复是海岸带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韧性理念中有关规划—吸收—恢复—适应的演化规律对于海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沙化较为典型的海南木兰湾海岸带区域为例,开展海岸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基于沙化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耦合分析划分不同类型空间,并分区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沙化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是旱地和沙地,面积达21.8%,生态系统服务高的区域主要是林地、水域、湿地,面积达67.5%。(2)重建修复区主要位于鱼塘、旱地一带,占总面积的16.4%;人工辅助修复区主要位于旱地以及迎风面一带,面积达5.5%;适度开发区多为基本完全沙化区域,面积为15.8%。相关评估结果和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能够揭示生态系统各关键因子之间的胁迫—响应机理,为海岸带沙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及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