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9月2日在全国政协“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专题协商会上表示,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五大矛盾和问题。这五大矛盾和问题分别是:  相似文献   

2.
成都自200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特别是在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在加快城乡统筹和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效。现正逐步勾勒出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脉络,即“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确立全域成都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论城乡环境保护统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列为必须统筹兼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之首,表明党在发展上坚持以区域为单元、以城乡为整体的科学视野,也凸显了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梁思成在建国之初就指出:一个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不能割开,农村与城市之间应有一个平衡.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脱节、失衡,是实现区域协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城乡一体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新格局。一、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把握统筹城乡生态环保的主要问题嘉兴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强,区域发展均衡。所辖县(市、区)均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各地人均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生活不能离开水。城乡经济发展也与水息息相关。可以说,水是工业、农业的命脉。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淡水耗用量日俱增加。我国河川泾流总量为2.6×10~8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有10亿多人口,水量分布又很不均匀,从地域、人口、亩均、人均水量而言,均低于世界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资源型城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城市转型绩效,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特征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逐渐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四种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成熟型城市贡献最大;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发展格局由以跨越区为核心的“多点式”零星分布向先行区为核心的“组团式”聚集形态演变。(2)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在不同时期存在状态转移的可能性,具有滞后区、起步区、跨越区和先行区4个趋同俱乐部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表明转移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关联性,状态转移通常出现在相邻等级之间,较少有“跳跃式”转移现象,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空间区位的异质性特征,经济产业转型、社会生活转型和生态环境转型是发挥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政策冲击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碳减排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7,(1A):53-54
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区的省会城市,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发展水平均远远落后于城镇。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2003年10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双流县召开现场会,全面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并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将环境文化的理念从单纯自然环境保护扩展到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环节之中,充分利用城乡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成都市的环保工作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2006年3月,成都市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为全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8.
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的影响,重庆市存在着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环保投入不足,远不能满足需要。农村环境问题会削弱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农业基础的稳固,影响统筹城乡进程的推进。重庆市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农村环境问题,既具有本区域的典型性,更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共性,重庆或许可以成为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传统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中,各种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绩效的权重相等,导致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受到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构建投影指标函数和采用遗传算法对投影方向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方法,并应用于2007年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因此必须合理调整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方法的权重取值较为客观和科学,评估结果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9调研采访报告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并允许成都市在9大方画先行先试。其中《方案》第九项任务就是“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即“实施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地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该过程中的城乡人口与土地变化及其关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应用脱钩理论及其相关模型,重点分析2000-2008 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其与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5 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约一半省区呈现强脱钩状态,11 个省区呈现衰退脱钩状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可划分为7 种类型,其中有1/3 的省区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关系极不协调。论文认为,财税体制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不力、城乡二元制度根深蒂固是造成前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协调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可持续途径在于,遵循人口、产业、城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进财税/绩效体制改革,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有序推进城乡土地统筹置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土地市场则是实现城乡要素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连接城乡发展的关键纽带。本文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探究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土地市场与城乡融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从土地市场视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条可实现路径。结论如下:(1)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价值重塑的过程,旨在消除阻碍城乡发展的因素,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实现城乡发展要素回报趋同,本质是通过城乡互动互补实现城乡地域功能的整体优化。(2)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作用是利弊双轨的权衡,作用方向取决于土地市场是否是良性市场。城乡二元分配体制与社会融入受阻背景下,扭曲土地市场掣肘城乡融合发展。(3)2005-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稳步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略低,土地市场规模、土地市场价格与土地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113.66%、274.09%与37.07%,59.34%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下滑,二者反差明显,且均具时空分异特征。(4)现阶段,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更多体现为滞碍作用,但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存在“低水平陷阱”,突破88.64%的抑制拐点,即可发挥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重塑土地市场发展价值取向,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探索人口—土地挂钩机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乡融合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转型特征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两分离一切变”而导致的“三不足”的困境,即传统农区的“居业分离”、资源型城市的“产城分离”和省际交界区的“切变效应”,导致乡村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不足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协同力不足。(2)城乡转型状态呈现出经济、社会和空间多维相关的特征,转型过程的城乡异速不同步和转型格局的城乡异构非均衡现象并存;采用对比聚类法,划分出城乡转型滞后型、乡村转型滞后型、城市转型滞后型和城乡转型同步型四种类型。(3)推进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碎片化”困境,分类推进城乡协同转型发展,加强省际交界区城乡发展的跨域协同。  相似文献   

14.
从要素流动多维重构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评价体系,以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城乡融合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规律,最后从“流空间”视角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乡融合水平整体较低但趋势向好,其正向空间关联和局域内向集聚特征明显。(2)流空间视角下区域呈多中心网络结构,且在人流和资金流下相对紧密,而物流和信息流下“核—辐”结构突出。(3)推动核心区集聚效应转向扩散效应,发挥各城市节点比较优势,合理调节要素流动强度、方向和质量,并在实施地方和国家政策时配套相关制度,方能实现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量”“质”同升。  相似文献   

15.
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适于县域尺度的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泰尔指数、ESDA方法分析1995—2018年间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并划分出城乡融合发展类型区,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1)以2000年为拐点,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经历了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历程,整体趋势向好;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距先增后减,总体趋于缩小。北京及环京三市区域间的差异对总体城乡融合水平差异的贡献率略高于两类地区内部差异,环京三市内部差异是造成两类地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张家口市与保定市内部差异是影响环京三市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保定市内部差异占主导地位。(2)低水平融合区的数量波动减少,高水平融合区持续增加;城乡融合水平高、低值区的“核心—边缘”结构突出,且经历了“单组单核—多组多核—单组多核”的动态演变历程;城乡融合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性先增后减;城乡融合热点区呈团簇状集聚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呈环形或带状布局在保定市中心城区外围,状态渐趋温和;城乡融合“冷热”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联系紧密。(3)可将环首都地区划分为五类城乡融合区:城乡融合引领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发展区、城乡融合优化升级区、城乡融合转型提升区和城乡融合落后欠发达区,并根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运用城乡互动关系的变化,加强城乡合作实现乡村发展,亟需对城乡融合导向下的乡村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运用概念性框架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并以徐州市2018年120个乡镇为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同质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外部动力,城乡互补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外部动力包括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与公共服务融合两方面,其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的效应大小分别为0.1558与0.6836;内部动力包括乡村吸引力与要素集聚两方面,其直接作用于乡村发展的效应分别为0.702与0.3356;外部动力主要靠政府投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与公共服务融合来实现,内部动力则要靠乡村规划来塑造。本文对地方政府在操作层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问题是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深入探讨其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根本是城乡居民经济水平差距的日趋扩大使农村发展重经济轻环境、城乡环境权益的不平等使农村承担城市转嫁污染而得不到补偿,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未真正将农村与城市平等对待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城乡动态均衡的发展过程。聚落镶嵌、交通可达、发展均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表象。基于空间视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分析、可达性分析和耦合协调分析等方法揭示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要素格局特征,并结合回归模型探究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结构优化的进程,可以从城乡聚落连通性、城乡交通便捷性和城乡发展均衡性等方面研判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2)淮海经济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各要素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水平指标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可划分为协调融合型、协调关联型和欠协调分割型三种地域类型。(3)经济发展水平、城乡规模、产业关联是影响该区域城乡空间融合的关键动力因素,而传统农业和工业的推动作用不显著。镇域和村域尺度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Shanghai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ty in China in terms of population and building density,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rat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the urban Shanghai Central Observatory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are combined with similar 20-year data sets from 10 nearby suburban and rural stations to analyse climatic impacts from Shanghai's urbanization.Results show it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s large and has enhanced with time. The effect is more obvious in urban-rural differences of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s than i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s. During recent decades, the urban centre of Shanghai has experienced lower wind speeds, lower humidity, fewer fog days, fewer sunny days, increased low cloudiness and increased overcast days. Concurrent variations at nearby rural stations were dissimilar. Solar radiation in urban Shanghai shows accelerating decreases of both direct solar radiation (S) and global radiation, but increase of both diffuse radiation (D) and average turbidity (D/S).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 ,必须完善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 ,切实做好环境规划工作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