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海域突发性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概率计算,突发性溢油影响范围预测分析,提出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道溢油事故已成为内河道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对社会、经济和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建的水上项目必须通过溢油风险评价来分析项目建设投产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目前溢油风险评价尚无统一的方法,且风险分析不够深入。本文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油膜动力学模型及统计学等理论,明确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源强、事故概率、溢油油膜影响范围、风险应急时间以及水厂吸水口关闭时间等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河道溢油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履行《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公约)的要求,对白马港造船业溢油事故概率及不同规模溢油量发生概率定量计算分析,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白马港海域发生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并针对白马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海上溢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突发性的溢油事件具有性质复杂、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处理处置困难等特性,不但给当地渔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海洋以及海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此国内外对海上突发性溢油事故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洋浦港区的海域溢油风险评价模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评价参数下,预测洋浦港区的码头前沿船舶碰撞原油泄漏、成品油码头操作泄漏在三种主要不利环境组合条件下的环境风险影响行为,探讨港区环境风险的发生途径、影响过程及影响方式,分析溢油事故对洋浦海域渔业、海岸带贝类资源、洋浦盐业、洋浦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间接对人体的危害的风险影响后果。最后,针对实践分析,提出海上溢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对洋浦港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指导性与实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FPSO原油外输作业中溢油风险评价的方法,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一套FPSO原油外输作业溢油风险评价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风险预报及风险措施建议的功能,有助于加强对FPSO外输作业中溢油风险分析和管理,为降低溢油风险、预防溢油事故提供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或降低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本研究对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进行分析,介绍了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方法和溢油风险管理。从疲劳老化、自然力破坏、误操作、第三方破坏及井控措施失效等几个方面,分析和筛选了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源;结合对溢油量、油品特性、水文动力环境、应急能力及溢油区域等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海上钻井平台溢油危害后果,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涂瑞和 《环境保护》1993,(9):22-23,21
一、风险和环境风险“风险”(RIBK)一词在不同场合其含义有所不同:在一些情况下风险是指一种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后果,称为危害(HAZARD),如“投资风险”被理解为“投资失败”;而在另一些情况下风险被理解为出现某种不希望后果的可能性,如“死亡风险”被理解为“死亡的可能性”。一般意义上的风险具有两重性:风险具有发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船舶制造业和水运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船舶运输成为国内外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是沿海经济的支柱和国家发展的标志。然而大规模的船舶运输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船舶溢油事故成为影响海洋健康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保持海洋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船舶溢油事故进行预控。根据京唐港多年溢油事故的数据和经验,确定溢油事故模拟情景,进而评价码头前沿及航道入港口处的溢油事故,可供类似相关行业风险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政林  曾光明 《环境与开发》1998,13(1):39-41,46
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有关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发展,指出了风险评价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海海域发生溢油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影响,对其进行溢油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及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将溢油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极小,小,中等,大,极大)分别用(1分,2分,3分,4分,5分)代表。研究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在1.59~3.06之间,平均值为2.28,总体风险等级为中等偏低。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1.59~2.00之间的概率11.37%;风险等级在2.00~2.50之间为69.92%;风险等级在2.50~3.00之间为18.74%;风险等级在3.00以上为0.06%。一级指标地质性溢油风险等级最高,二级指标中平台疲劳老化情况是影响东海海域石油生产平台溢油风险等级的最主要细分因素,敏感度达64.60%。该评价方法对海上平台的整体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期能够丰富我国的海上石油平台管理决策办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船舶溢油卫星监测与信息高速公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溢油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环境,建立常规化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并纳入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考察了其它船舶溢油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溢油的可能性及在我国目前国力条件下利用卫星遥感方法实现常规监测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在3S技术支持下建立常规化的船舶溢油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如何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未见有具体和详细的指导性建议。在许多的建设项目报告中,两类评价混淆严重,不利于突出两类评价各自的重点,也不利于风险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两类风险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上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间的相关性和相异性。为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在实践评价过程中指明了各自具体的内容和重点,促进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风险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评价交叉发展的结果,它的诞生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环境保护的一次重要战略转折。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展开,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简要阐明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有关概念,并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讨论了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就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5.
工程项目 环境风险评价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程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较系统的环境风险表征指标体系上,在危险品特性数据应用,危险源确定,事故概率与事故 强度估算,环境风险对策择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船舶区域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误差反向传播 (BP)人工神经网络 ,建立了海域船舶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出研究海域各区域发生船舶溢油事件的风险等级差别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范丽丽  陈袁袁 《环境工程》2013,(Z1):739-741
主要是在查阅国内外文章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环境风险评价内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评价科学中的新兴分支和组成部分,人们对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目前尚未有完全一致的理解。为推动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9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环境风险评价研讨会。本文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简述,以有助于我省环保工作者的了解。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提出 近十几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多次灾害性工业事故,引起了公众的特别注意。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严重泄漏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  相似文献   

19.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有关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发展,指出了风险评价中存在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榕  马苏华 《环境科技》1996,9(3):14-16
本文简要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及一般工作程序,并介绍了四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概率设计方案优化法、故障树分析法、商值法、外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