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分层取样法对烟台大学生活垃圾的类型、数量、容重及垃圾收集设施的容量、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着重分析评价了不同功能区内垃圾收集设施的配置合理性。结果表明,烟台大学不同功能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垃圾收集设施容载能力不足、位置分布不合理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增设和位置优化,提出了烟台大学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结果显示,小洲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47 kg·d-1,居民对生活垃圾问题较为关注,但自觉性和对分类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具有各自特点,总体以有机垃圾、塑料和纸类为主,这些组分占垃圾总量的80.83%~92.02%.结合小洲村特点和生活垃圾现状,提出了依照区域特点规划环卫设施和制定收集模式、利用当地消纳条件就地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关键是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但高校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的设施不完善,师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欠缺,分类投放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需完善垃圾源头分类的设施,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师生的垃圾分类能力,强化他们的分类意识与责任感,才能有效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为下一步地方政府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生活垃圾收运和分类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混合收集运输、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分类收集运输且转运站功能改变3 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与垃圾分类趋势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混合收集运输为最差方案;分类收集运输并且改变转运站功能为最优方案,而分类收集运输而转运站功能不变可作为最优与最差方案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收集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收集设施缺乏环境生物安全控制标准、基层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补齐防范重大公共事件中环境生物风险控制的短板,在现有收集技术、管理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①鼓励研究多种可广泛应用于一般生活垃圾、一般医疗垃圾以及高传染医疗废物,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无害的分类收集设施,可将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融合至废物分类设施.②医疗废物合理规范管理是城市、乡村环境管理中的重点,但对于民用防疫废物的收集和处置方面仍有漏洞,应尽快制订新型冠状病毒类传染病重大公共事件的民用医疗废物管理应急标准.③为了对医废管理流程进行实时监管,可参考“工业互联网”“智慧环保”和“互联网+”,与“5G”技术结合构建“数据闭环-及时监管”数据库来提升收集与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上海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目标,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3个子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承载力系统模型的旅游地环境容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构建旅游地生态承载力模型和旅游地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将旅游地环境容量划分为旅游地空间环境容量、旅游地生态环境容量、旅游地游览设施环境容量、旅游地社会环境容量分量,根据四个环境容量分量指标结果得到了旅游地环境容量综合计算公式,实现了旅游地环境容量评价。研究以某个生态旅游地2008年-2017年各个功能景区用地面积的实际考察结果作为基准数据,并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基准数据做统计分析,考察了该旅游地生态系统压力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以及旅游地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易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的现状:垃圾收集设施缺乏,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差。提出了相应的处置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危机,垃圾分类收集已成为热点话题.在此介绍了国内外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和技术,以及我国在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政策.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调查,分析了矿大南湖校区垃圾收集现状,并对垃圾分类收集提出了改进建议,阐明了垃圾分类收集在矿大南湖校区运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已成为威胁流域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巢湖流域为例,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从技术、经济、环境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农村“桶装车载直运模式”和“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经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