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皓 《环境》2003,(6):13-13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但由于有些人有喜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在药物对病毒无效的情况下,隔离病毒感染者,是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的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认为自己在大自然万物中,处在主宰和支配的地位。随着环保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的不断增长,人类意识到野生动物的不断减少,某些物种的灭绝,最终将影响到人类自身。因此,近几十年来,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野生动物,人类还设法将野生动物请进大城市小城镇,或自已走出城镇  相似文献   

3.
李楚彬 《环境》2009,(10):76-78
在人类中,自杀行为的发生已经不是鲜见,但你知道吗?在动物界,很多动物也会出现自杀的情况,为此,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还紧急呼吁,人们必须高度重视野生动物自杀现象,要找到它们自杀的动机,以便有效地制止它们集群自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急剧改变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加之人类肆意乱捕滥猎,使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笔者曾随野生资源考察组去到大兴安岭林区,与当地干部和群众共同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从1958年国务院决定将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交由林业部管理以来,已有30多年了。这30多年中野生动物资源发生很大的变化,野生动物也象森林植物一样,存在着演替变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3,(6):4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即国内所说的“非典”)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权威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有些人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人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另一种推测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使本身对人体危害不大的冠状病毒发展成为杀伤力极强的新型病毒。病毒基因的变异过程人类还知之甚少,但  相似文献   

6.
事实扫描5月24日,新华社报道了我国SARS病毒起源研究的最新结果:专家们从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已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据此,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认为SARS病毒或类SARS冠状病毒可能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体内。同日,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林业执法和工商部门要加大对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查处打击力度,严防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流入市场,各宾馆、饭店、农贸市场严禁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针对一些地方滥食野味屡禁不止的现象,国家林业局法规司…  相似文献   

7.
南非20%的国土面积是国有或者私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或者野生动物饲场。因此,在南非旅游而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而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显突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法学界和环境伦理学界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制度中一些理论问题的讨论也持续不断.本文立足野生动物的客体地位,从客体利益的角度讨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孕育了无数奇观,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便是其中之一.在东非大草原这个野生动物天堂,浩浩荡荡的动物大军每年都会形成令人类震惊的壮观景象.惊心动魄的迁徙展示了自然的伟大与奇妙的生命循环,即使是自诩为世界主宰者的人类,面对此景也将真实地认识到自身的渺小.  相似文献   

10.
酶与人类     
酶在客观世界,在生物体内,像魔术师似的起着变化莫测的作用。有人假想,假如没有酶,地球上也许不存在生物与人类,大自然的恩赐,许许多多职责不同的酶,配合人体的新陈代谢,一刻不停地,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于是人就获得了营养,有了使他们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物质基础,有了使他们精力充沛地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发明的能量,维护着人类的健康。同时,许多功能不一的酶,在客观世界中繁忙地起着催化作用,推动了工业革新、农业增产。酶对人类的贡献实在太大了。那末,酶究竟是一些怎么样的东西呢?它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更新资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发展经济使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并涉及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阐述野生动物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科学价值,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视,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绝种鸟儿悼     
胡楫 《环境》2003,(3):36-36
在过去2000年间,已经有五分之一的鸟种灭绝。最近,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指出:近500年来,相继绝种的12种动物中有6种是鸟类。它们是北美候鸽、卡罗莱那长尾鹦鹉、渡渡鸟、象鸟、恐鸟和北极大海鸟。读者朋友,你想一睹它们的“遗容”吗?它们是一些多么美丽可爱的大自然的精灵。  相似文献   

13.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阐述了环境激素给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可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控制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酚在鲤鱼体内的积累,分布和释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酚在鲤鱼体内积累,分布和释放规律。鲤鱼饲养于0.005mg/L,0.025mg/L和0.05mg/L酚液中,在32d内随时间延长积累量增加,肝,性腺是酚的主要蓄积器官。随酚浓度升高,鲤鱼体的浓缩系数下降。将受酚污染后的鲤鱼重返清水中饲养,42d后肌肉,鳃中酚释放率高,肝脏释放率低。  相似文献   

15.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原 《环境》1995,(4):32-33
大自然布满死亡陷阱,气候转换、灾变、天敌捕食,特别是人类无情的袭击,处处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界用五彩缤纷的毛、羽、鬃、鳞、甲武装自己,隐蔽本体,攻击敌人。老虎、斑马的花纹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便于丛林、草原环境的隐蔽。野兔毛色夏为棕褐色,冬  相似文献   

17.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蔡伯的心愿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然而作为生命体最高形式的人类却对大自然母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的掠夺。几百年来,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更是超过了人类社会过去几千年来对地球生态破坏的总和。在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之后,人类终于发现,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延续。在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中,生命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在广西北海市就有一位普通的七旬老人将一生的积蓄投到荒山。 保护动物,种植树木,教育后人成为了他晚年的生活乐趣。对于老人来…  相似文献   

19.
何军 《沿海环境》2001,(2):17-17
有关专家说,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各种病毒, 还携带各种寄生虫,吃野生动物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等疾病,这些病因少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一些病如狂犬病目前还是不治之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成了宾馆、饭店招揽生意的招牌,蛇、鹿肉甚至连蝗虫、甲壳虫等都成了尝鲜人口中的佳肴。然而,这些餐桌上的美味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灶房,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邹兴淮介绍,野生动物在野外除死于天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如鹿的结核病患病率就不低,而且,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神奇而无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大自然母亲般的养育,就没有人类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但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也不为当代人所独有,而是当代与前世和后代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