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Ames试验检测了以沱江为水源的内江市东兴水厂枯水期原水和新、旧两两种工艺处理的出厂水的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并对两种工艺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其原水未检出致突变性;两种处理工艺的出厂水均能检出较弱的致突变性;新工艺能更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三卤甲烷前体物。  相似文献   

2.
中原油田明二污属含硫低浊度污水,处理后水主要用于回注。文章通过pH调节剂的优选、除硫剂优选并与絮凝药剂联合,对明二污含硫低浊度污水进行了絮凝处理。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2#絮凝剂加量为5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0.5mg/L、除硫剂加量为20mg/L时,处理后水中的悬浮物、总铁和含油量分别达到1.9mg/L、0.43mg/L和0mg/L;SRB、TGB均为102个/mL;腐蚀速率及结垢量分别降到0.062mm/a和1.9mg/L;污泥产生量降低到0.23~0.26mg/L;在90℃时的结垢量由地层水的23.3mg/L降低到1.9mg/L,处理后的水达到中原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所用处理剂导致高成本、高污泥量,研制利用新药剂替代原用药剂。实验结果表明:新药剂成本低,产生的污泥量少,水质稳定性强,处理后的水完全达到回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炼化企业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不能满足脱盐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的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处理工艺进行不同组合的实验结果得知:当反应时间控制在最佳值,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循环排污水时,COD去除率分别约为27%和20%,处理效率偏低;当两种工艺组合后,在臭氧浓度为12 mg/L、氧化时间20 min、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则达到52%,组合工艺协同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部分给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有机物、氨氮等去除效果有限,同时存在消毒副产物残留等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措施,包括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预吸附和预氧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膜处理等。这些措施在保留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操作条件或增加处理设施来改善出水水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给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有机物、氨氮等去除效果有限,同时存在消毒副产物残留等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措施,包括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预吸附和预氧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膜处理等。这些措施在保留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操作条件或增加处理设施来改善出水水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目前长庆油田站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对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以得到优质的中水,从而回收利用。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水质监测,COD、氨氮、浊度的去除效果好于GB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冲厕、绿化等用水要求。通过中水回用,形成"给水→利用→处理→循环利用"的中水回用模式,既节约了新鲜水,又减少了污水排放,保护了油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稠油及超稠油污水具有黏度大、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水温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该废水的B/C小于0.3,属于难生物降解污水.通过试验表明,采用预处理工艺先除油、除悬浮物,再进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可生化降解COD,最后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残余的难生化降解COD,可保证处理后水质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彩南油田污水处理后净化水的含油和含悬浮物指标不能满足回注标准Q/SY XJ0039-2001《彩南油田注水水质标准》的问题,对该站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调查。文章对已建污水站来水水量、水质及现场主要设备存在的问题:水量增大,系统处理能力不足;水质变化,处理工艺不能适应水质处理要求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建议:建议考虑两级过滤设计,并采用新型滤料,同时做好过滤前水质监测,保证来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加强维护管理,定期反洗等工作;建议结合新疆油田处理效果好的污泥离心脱水技术,开展室内药剂筛选,为污泥减量化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废钻井液污染分析及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解决废钻井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介绍了废钻井液的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废钻井液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中原油田结合本单位情况,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处理废钻井液的方法和效果。试验表明:无害化处理剂中的各组分与废钻井液中各污染因子发生化学和物理作用,经3~5个月固化后可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分析认为:中原油田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超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污水的特点设计了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药剂的筛选,根据各工艺设备的出水水质要求确定了合适的净水剂、除硅剂、阻垢剂的加量,并进行了现场实际应用,外输出水达到锅炉给水指标要求,用于锅炉注汽使用,效果良好,分析了该超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超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原油田自2008年以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结合中原油田实施清洁生产的实际,论述了中原油田有效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建立清洁生产长效机制的一些经验和实际做法。中原油田经过努力,油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原油田在对钻井液的处理中采取了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以及综合利用的手段,减少了废钻井液的污染。对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原油田的注入水是一种由CO2-HCO-3构成的弱酸性缓冲体系,具有很强的腐蚀倾向,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通过加入一种以OH-为主要成份的调整剂,对水中离子进行重新调整,除掉水中的CO2和HCO-3离子,使水中离子形成热力学或动力学的稳定分布,从而抑制使水质变劣的化学反应,使水质沿注水流程达标。通过几年的实践,表明该工艺在处理油田污水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采用该工艺的污水处理站水质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混凝法对江汉油田钻井污水进行了室内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时所选絮凝剂的种类、加入量、加入顺序、温度和加入后的沉降时间等都会影响处理效果。采用单一无机化学药剂,沉降速度较慢,故考虑将无机和有机药剂复配使用,即利用先加无机药剂后再加入有机药剂的顺序处理该油田钻井废水。该实验结果为油田钻井污水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价廉、来源广的石灰复配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处理镍磷化学镀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石灰复配PAM,明显加快絮体的沉降速度并减少絮体的体积,经处理后水质符合外排标准,处理费用大幅度下降,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为中原油田总机厂设计出镍磷化学镀废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出水经处理后通常需作为地层回注水使用,由于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常用的H2S脱除方法在使用中受到限制,探索适合于油气田生产的水处理方法十分必要。文章探讨了通常可用于油田采出水中H2S脱除的各种方法,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NaClO为主要脱硫剂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对模拟采出水的室内实验,证明次氯酸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H2S,使H2S残留量低于1 mg/L。实验表明:经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要求,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8.
吐哈油田哈密基地1#锅炉房灰水处理系统,原设计回用水水质差,影响除尘效果,供水能力难以满足除尘冲灰用水需要。改用新设计、新工艺,改造后的灰水处理系统经过运行,灰水分离器出水悬浮物含量<50mg/L,除尘器除尘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对“降低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采油一厂文一污水站进行了为期66天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采油污水处理污泥产生量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部分离子转变为对污水净化有用的组分,并通过控制污水中的氧含量、pH及离子平衡,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控制腐蚀、维持水中离子平衡的目的。当复合碱按600 mg/L加入并使系统的pH值控制在7.0~7.3且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浓度分别为150 mg/L、100 mg/L时,污水的pH、含油量、总铁、悬浮物由处理前的6.0、109 mg/L、13.5 mg/L、78 mg/L下降为7.0、0、0~0.42、1~2,滤膜系数为35;污水腐蚀速率为0.0691 mm/a;处理后水中SRB、TGB含量分别为0、101个/mL;经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监测和技术评价证实,处理后污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对地层不伤害,所产生污泥可初步用做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