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工业固体废物。目前处置赤泥的主要方法是人工池塘/水坝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赤泥的强碱性是制约其大规模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赤泥大规模的综合利用以及促进氧化铝生产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迫切需要对赤泥进行脱碱。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拜耳法赤泥的脱碱方法,例如酸浸法、盐离子置换(沉淀)法、微生物修复法、水洗法、CO2法等,分析了各类赤泥脱碱方法的脱碱机理及其优缺点,并在目前脱碱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赤泥脱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6)
以拜耳法赤泥为吸附剂,研究了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关系,分析了p H、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吸附前后赤泥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0 m L,p H为5.60的溶液中,投加0.5 g赤泥,50℃,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赤泥吸附Mn2+和NH4+的效率分别达到99.3%、94.7%,单位质量赤泥吸附量分别为4.05、3.79 mg/g。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效率。赤泥吸附Mn2+和NH4+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Mn2+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NH4+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赤泥吸附Mn2+和NH4+是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2种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4.
5.
6.
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生活以及生态系统供求方面起到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受到了城市垃圾、工业三废、农业生产、采矿冶炼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地下水资源污染现象频现,而如何做好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控工作随即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占流域污染负荷的比例逐步提高,已经成为太湖流域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阐述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农村生活和水产养殖4个方面分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成.其中,种植业污染主要是由化肥、农药和农膜的过度使用引起.接着从政策、经济和技术3个层面详细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来源分析,确定扬尘是造成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首要污染因子.通过调查、研究有关扬尘的来源、物化性质、产生规律及危害性,从法律、管理、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扬尘综合防治措施,并针对不同来源的扬尘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采用硫酸浸取的方法浸出铝和铁,通过加入硅酸钠溶液制备出高效絮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铁(PSAFS)。研究考察了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酸浸工艺参数,并评价了其絮凝效果。结果表明,硫酸浓度35%,液固比5.5 mL/g,酸浸温度90℃,酸浸时间2.0 h为最佳酸浸条件,由此制备的PSAFS对综合污水浊度、COD、总磷和总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7%、61.8%、81.7%和81.1%。对比试验表明,该絮凝剂与市售PAC、PFC相比具有相当或更优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且形成的絮体具有粗大、致密的特点。该工艺为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以北京昌平小汤山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以COD、氨氮为评价指标,进行了赤泥吸附垃圾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实验,研究了赤泥的COD、氨氮吸附效果与其用量、渗滤液pH、温度、振荡时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赤泥对氨氮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约为32mg/g,吸附氨氮的最佳条件为赤泥用量30 g/L、pH值8、温度4℃、振荡时间60min;赤泥对COD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约为87mg/g,吸附COD的最佳条件为赤泥用量30g/L、pH值8、温度4℃、振荡时间80min.根据实验结果,对赤泥吸附COD、氨氮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赤泥及赤泥水泥的放射性水平与其致公众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铝企业中的工业废渣——赤泥及赤泥水泥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赤泥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平均为25.9×10~(-8)Gy·h~(-1),赤泥中的~(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77、705和153Bq·kg~(-1).赤泥水泥中的~(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202、211和140Bq·kg~(-1);赤泥水泥建造住宅致公众室内剂量当量在2.65~3.49mSv·a~(-1)之间,在混合建材中致公众的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25mSv·a~(-1)。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揭示赤泥对地下水的污染机理,防控其污染,对中国北方某炼铝厂赤泥堆场所取淋滤液进行水质分析,识别出严重超标特征污染物F−、SO4 2−、Al3+,通过一维砂柱试验研究了其在饱和中砂、细砂、粉砂3种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特征污染物在砂柱中运移距离越大,其浓度越小;砂粒粒径越小,渗透系数越小,对特征污染物的截留能力越强,特征污染物在砂柱中完全穿透时间也越长。运用Hydrus-1D软件对3种特征污染物在饱和砂土中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得出在3种介质中弥散度(
17.
用赤泥做主要原料掺杂粉煤灰、膨润土、碎玻璃等制备了用于除尘脱氮柱状催化剂载体材料,考察了材料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操作条件对材料气孔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25±25)°C,保温时间为1.5 h时制备的材料达到最优,其强度是40MPa~50 MPa,孔隙率是50%~60%。透反射显微镜显示催化剂载体气孔呈圆孔蜂窝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赤泥处理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赤泥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赤泥对模拟含磷废水除磷的一般规律,并进而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赤泥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其静态吸附行为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15.5℃时其饱和吸附能力在0.766 mg/g.其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m方程和Elovich方程.影响赤泥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附时间、G值、溶液pH值和赤泥投加量. 相似文献
19.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活化处理后,以粉煤灰为激发剂,膨润土(皂土)为黏结剂,碳酸氢钠为发泡剂制成不同配比的9种活化赤泥颗粒。将9种新型的活化赤泥颗粒吸附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对比,比较其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吸附8 h后磷的吸附量为评价标准,在磷初始浓度为6.0 mg/L,pH为8.0时,配方8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为1.0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83.7%;而配方3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仅为0.1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7.2%。通过红外光谱法和XRD(X-衍射)对2种焙烧赤泥颗粒吸附材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发现焙烧后赤泥颗粒表面产生带有-OH官能团,可与磷酸根在溶液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而实现吸附。赤泥比例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重庆某赤泥堆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Cd、Cr、Hg、Ni、Pb、As、Cu和Zn)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PCS-MLR和PMF模型定量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除土壤Cr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Cd、Hg和As为中度污染,Pb、Cu、Ni和Zn为轻度污染.土壤Cr、Ni、Pb、Cu和Zn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Cd、Hg和As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且相互间相关性不显著(P > 0.05).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较为复杂,APCS-MLR和PMF模型均能解析出4种相同的污染源,分别为赤泥堆场渗滤排放和自然来源、火力发电排放源、农业活动与自然来源和有色金属冶炼排放源.两种模型源解析结果差异较小,APCS-MLR模型中4种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51.8%、18.0%、15.9%和14.3%,而在PMF模型中分别为45.9%、12.8%、21.5%和19.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