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11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相对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到了S=30和S=20时的半数有效浓度,并比较其大小。盐度作为环境因子,影响到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发现,遥有机磷农药在低浓度时出现一定限度的促生长作用;容易进攻细胞膜的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致毒性相对较强;此外,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磷农药毒性大小不含有苯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板藻毒性试验测定5个有机磷农药与4个三嗪类农药的单个及联合毒性.根据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斜生栅藻96h生长抑制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西草净>阿特拉津>扑灭通>苯嗪草酮>草甘膦>敌敌畏>磷胺>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这表明直接干扰光合作用电子传输的三嗪除草剂的藻毒性明显大于有机磷农药.以通用浓度加和作为参考模型,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10%效应浓度)浓度比的混合物对斜生栅藻呈现加和毒性.有机磷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呈现加和毒性,在高浓度呈现协同毒性.有机磷与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为加和毒性,在高浓度为协同毒性.  相似文献   

3.
甲胺磷对草鱼、白鲢、尼罗罗非鱼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胺磷是广谱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对大白鼠、小白鼠的毒性均有报道,属高毒类.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文献报道甚少.本试验观察了鱼类对甲胺磷的染毒反应,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和控制水域污染负荷量,及综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是目前我国土壤中较常见的污染物。本文以黄瓜种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重金属汞与农药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其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敏感程度依次为:根伸长>芽长>发芽率,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幼苗的毒害效应均较明显。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其结果是复合污染的整体生态毒性效应增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农药污染对金龟子幼虫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磷农药对金龟子幼虫呼吸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金龟子幼虫对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反应十分敏感,4种有机磷农药处理组动物呼吸强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由于不同种农药的毒性不同,对呼吸强度影响的程度也明显不同,其中以甲胺磷影响最大,灭杀毙最小,呼吸强度分别为4.9528mL/g·h和2.1557mL/g·h。染毒历时和农药浓度的影响则表现为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和农药浓度的降低,动物呼吸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中甲胺磷的降解效率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胺磷农药,分别测定分析了PO^3-4,有机磷农药,COD等,以说明光催化降解甲胺磷的情况,结果说明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胺磷是可行的,根据我们及他人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实验结果,比较了分别通过测定TOC,CO2,PO^3-4,有面农药,COD等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衡量光催化降解效率,以评定催化剂的活性及光催化法的可行性的优缺点,以便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室所具备的仪器设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毒性试验得到了三种稀土金属有机磷萃取剂(P204,P350和P507)对鲫鱼胚胎和四种鱼苗(草鱼、白鲢、鲫鱼和团头鲂)的96小时的LC50值.排列了这三种化学品的毒性大小的顺序,结果表明P350对鱼类和蛙类的毒性最大。根据实验结果制定出三种稀土金属有机磷萃取剂对鱼类和蛙类的暂定的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平 《环境导报》1995,(2):27-28
农药是消灭植物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农产品的保存以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农药使用范围的扩大,农药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农药已达百余种,其中杀虫效率高、残留量低的有机磷农药产量较大。但这类农药生产因合成原料工序多、产生的废水量大、有机盐含量高,废水治理困难,国内许多有机磷农药生产厂废水往往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外排。因此,有机磷农药废水治理已成为农药工业的一个突出问题。 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生化治理难。以甲胺磷农药废水为例,废水的COD浓度为20000~40000mg/l、有机磷含量则为1000~18000mg/l。 目前,国内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有氧化法、吸附法、生化法、水解法等。  相似文献   

9.
用于有机磷农药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由于在环境中相对于有机氯农药容易降解,而成为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尽管有机磷农药已经被证实了低环境持久性,但由于具有生物毒性、高毒性、再生毒性、免疫毒性和基因毒性,造成的残留仍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样品前处理是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过程的重要步骤,该过程耗费时间,其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固相萃取相对液-液萃取由于具有诸如快速、简单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及较强的选择吸附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吸附材料是决定固相萃取过程效能的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常见的硅吸附材料、碳吸附材料、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及磁性吸附材料在有机磷农药固相萃取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敌敌畏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等毒性的有机磷农药,采用传统方法测定难以满足现场测定的需要。试验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基于丁酰胆碱脂酶的ISFET(离子敏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敌敌畏的测定,考察了不同pH值、底物浓度、抑制时间等对传感器响应(电压)值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大肠杆菌(E.coli)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对上海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原液(1号)、兼性塘(2号)、曝气氧化塘(3号)、矿化垃圾生物床(4号)和FeC内电解(5号)各处理单元的水质毒性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渗滤液的基质作用和难降解有机物生成的毒性中间产物等的影响,处理工艺中部分单元的水质毒性出现升高现象.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分析得上述1~5号单元的水质综合毒性分别为90%(EC10)、80%(EC30)、60%(EC50)、80%(EC50)和2%(EC50),毒性分析结果与对应的COD和氨氮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苯丙胺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苯丙胺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低浓度苯丙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高浓度的苯丙胺则抑制其生长。苯丙胺对铜绿微囊藻 2 4、48、72、96h的EC50 值分别为 2 4 .52、1 6 .51、1 0 .76、9.60mg/L ,且其毒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5种海鱼脑AChE对2种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鲈鱼、黄鱼、美国红鱼、真鲷和黑鲷为实验材料,采用半抑制浓度(IC_(50))和双分子速率常数(K_i)为指标,通过体外抑制作用比较了5种海鱼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EC 3.1.1.7)]对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5种海鱼脑AChE基础活性为10.18~22.64[μmol/(min·g)],黄鱼的酶活性最高,鲈鱼的酶活性最低。(2)对马拉硫磷,由IC_(50)所得到的AChE敏感性为:黄鱼、鲈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由K_i所得到的AChE敏感性为:鲈鱼、黄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对甲基对硫磷,由IC_(50)所得到的AChE敏感性为:鲈鱼>黄鱼、真鲷、黑鲷>美国红鱼;由K_i所得到的AChE敏感性为:鲈鱼、黄鱼、黑鲷>真鲷>美国红鱼。鲈鱼和黄鱼对2种有机磷农药都较为敏感。(3)鱼脑AChE活力抑制作用与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1~100mg/L浓度范围内,两者间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基本上都在0.98以上。根据AChE的敏感性及其对有机磷农药的线性响应程度,黄鱼和鲈鱼脑AChE分别适于作为监测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指示酶。  相似文献   

14.
李燕  朱琳  刘硕 《环境科学》2009,30(1):248-253
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制,以单细胞藻类生长及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为指标,对铅和汞单一及联合胁迫对四尾栅藻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Pb(NO3)2]和汞(HgCl2)单一胁迫对四尾栅藻生长抑制的96h EC50分别为0.678 9 mg/L和0.140 1 mg/L,二者的联合作用相加指数AI为0.009,表现为典型的相加作用.经铅、汞单一及联合染毒12 h后,栅藻体内GSH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70%左右,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持水平上的稳定;GST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联合染毒高浓度组中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活性抑制,抑制率为13.04%;GPx活性整体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浓度增加而持续下降,最低值仅为对照组的38.77%.铅、汞联合胁迫对四尾栅藻体内GSH含量、GST及GPx活性的影响也验证了二者之间的联合作用关系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消油剂处理的石油水溶组分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溢油经消油剂处理后对刺参幼参的危害,进行了如下试验:(1)表皮分别涂抹原油、0号柴油和消油剂;(2)消油剂分别处理原油、0号柴油所形成的水溶组分(chemical enhanc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和消油剂对幼参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仅0号柴油和消油剂使幼参出现较短时间的收缩,表皮均未溃烂;(2)由高浓度至低浓度组先后出现部分幼参收缩、排脏、附着力下降,甚至表皮长疱、溃烂或死亡等现象,原油CEWAF对3月龄和4月龄幼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246.09(211.16~286.81)mg/L和399.15(374.71~425.19)mg/L,4月龄幼参在0号柴油CEWAF浓度为125.89和19.95 mg/L时出现72 h内100%死亡和96 h内100%存活的现象,消油剂浓度为6 000 mg/L时幼参死亡率<50%。  相似文献   

16.
To assess the aquatic ecosystem safety for silica (SiO2) nanoparticles (NPs), the growth inhibition and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in logarithm growth phase exposed to SiO2 NPs and SiO2 bulk particles (BPs) suspensions were measured. SiO2 NPs with 10-20 nm di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toxic. The 20%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20) values for 72 and 96 hr were 388.1 and 216.5 mg/L,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moderate and high concentratio...  相似文献   

17.
铜和镉对蝌蚪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和镉对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Cu^2 对蝌蚪的24h,48h、96h和LC50分别为0.201,0.138和0.118mg/L;Cd^2 对蝌蚪的24h,48h和96h的LC50分别为32.1、23.3和18.9mg/L,Cu^2 和Cd^2 共存对蝌蚪的24h,48h和96h联合毒性相加指数(AI)分别为1.03、1.12和1.20。  相似文献   

18.
汞和硒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重金属汞(Hg+2) 和硒(Se+4) 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实验。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Hg+2和Se+4对鱼类的影响,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Hg+2对剑尾鱼的 24、48、96 h的 LC50分别为 1.71、1.35、0.84mg/L;Se+4对剑尾鱼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91、12.59、6.64 mg/L;在浓度和毒性比都为1∶1的条件下,24 h都表现联合作用,而48 h、96 h则为拮抗作用。剑尾鱼对Hg和Se的最大容许浓度分别为:0.0084和0.064 mg/L。结果还表明:剑尾鱼幼体对Hg和Se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稀有鮈鲫封闭群和野生群对重铬酸钾、五氯酚、氯化汞、对氯苯胺、氯化镉等几种常见化学品的敏感性差异,并通过7d亚慢性毒性试验以及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检测了对氯苯胺、氯化镉对稀有鮈鲫封闭群的亚慢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r6+、五氯酚、Hg2+、对氯苯胺和Cd2+对稀有鮈鲫封闭群的96h LC50分别为69.0mg/L,111.4,56.9μg/L,35.5,12.2mg/L;Cr6+对封闭群的96h LC50低于野生群(99.8mg/L)(P0.05).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和7d亚慢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Cd2+和对氯苯胺暴露后封闭群在孵化率、畸形率、死亡率、生长等方面均表现出毒性效应,其中生长指标更为敏感.以生长为观测指标,2种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对Cd2+的NOEC均为0.1mg/L,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试验中对氯苯胺的NOEC为2mg/L,7d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对氯苯胺的NOEC为4mg/L.本研究证明了稀有鮈鲫封闭群对化学药品的敏感性高,可作为化学品生态毒理学测试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