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处理青霉菌对中性红和孔雀绿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青霉菌(Penicillium sp.)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染料中性红和孔雀绿进行了吸附研究.试验考察了预处理方法、pH值和重金属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试验选用的预处理剂中,碳酸氢钠预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最好;溶液的pH值为5-6时,对染料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当溶液中含有50mg·l-1Pb2+Zn2+Cu"任一种金属离子时,对菌体吸附中性红和孔雀绿均有抑制作用.碳酸氢钠处理菌体对中性红和孔雀绿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为0.9997.菌体吸附中性红和孔雀绿过程中有Na+,K+和Mg2+的释放,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吸附机制.此外,吸附过程中静电吸附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世界第四大籽油生产国(继美国、中国和巴西之后).它每年大约生产2500万吨籽油.食用油部门在印度经济中占有独特地位,因为它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年均国内营业额约100亿美元,每年赚取外汇达9000万美元.在印度,大豆是排在落花生和芥末之后的第三大籽油作物,占整个籽油生产的25%.豆油产量大约占全部菜油的10%.除了这个部门的重要性之外,食用油加工业已经被确认为印度污染最严重的产业之一.加工豆籽生产食用油,会产生大量的水污染、气体排放、有毒以及无毒固体废物.由于豆油加工业大量使用水和化学品,因此它严重影响了环境.本着在食…  相似文献   

3.
以选矿废水残留药剂降解为研究目标,本文对VUV/O_3(vacuum ultraviolet,VUV,真空紫外)降解松醇油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O_3浓度、污染物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共存阴阳离子等因素对VUV/O_3降解松醇油效果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表明,在VUV光源功率15 W、O_3浓度为6 g·h~(-1)、废水初始pH 8.0的条件下,VUV/O_3对松醇油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时间15 min,降解率就能达到99.99%;SiO■、CO■、Cl~-、SO■、Na~+、Ca~(2+)等6种共存离子对VUV/O_3去除松醇油的效果均起抑制作用,其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CO■Ca~(2+)SiO■SO■Cl~-(Na~+).VUV/O_3在降解松醇油的过程中,反应20 min后,溶液TOC的降解率达到平衡,为70.88%,而松醇油的降解率为99.14%;通过添加叔丁醇抑制剂对降解过程进行活性机理分析,认为·OH在VUV/O_3降解松醇油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化学》1998,17(6):606-607
Oasis~(TM) HLB固相提取小柱是SPE技术的二十年来的重大突破,其突出特点是三个“一”,即: ★一种填料 新型亲水/亲油平衡(HLB)基质反相填料,适用于各种pH范围,对碱性、酸性、及中性化合物均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收率,不必象传统Sep-Pak那样要在各种不同填料之间选择。 ★一种方法 简单提取方法适于提取各种化合物,方法开发更简单,即便提取过程中小柱干枯亦能保证高回收率,不必象传统Sep-Pak那样要花很长时间摸索提取条件。 ★一致性结果 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批次间重现性,确保获得高重现性的回收率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川南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油基岩屑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油基岩屑胁迫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生长指标的影响,包括玉米的生物量指标(种子出苗率、地面高度、茎叶鲜质量、茎叶干质量、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和生理性指标(叶片叶绿素、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当油基岩屑的质量百分比为100%时,玉米的出苗率仍在86.67%,油基岩屑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小;不同质量百分比的油基岩屑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呈现低促进高抑制的现象,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油基岩屑的质量百分比为100%时对玉米培育后期(30 d)地面高度和根的鲜质量显著影响(P<0.001);油基岩屑质量百分比≥50%时,油基岩屑对玉米叶片叶绿素质量浓度、H2O2与MDA的物质的量浓度影响显著(P<0.01);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油基岩屑质量百分比的增加,玉米叶片中叶绿素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叶片中H2O2与MDA的物...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高原本氏针茅与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入侵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了解其植被动态对草地灌丛化的控制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鄂尔多斯高原选取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类型,采用样方法、刈割法和根钻法,对不同群落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凋落物、根系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的过程中,(1)演替阶段经历了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本氏针茅+油蒿群落、油蒿+糙隐子草群落、油蒿+达乌里胡枝子群落、油蒿群落6个群落类型.(2)群落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总密度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和凋落物干重在演替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3)本氏针茅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和重要值逐渐下降,油蒿则相反.(4)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群落内植物根系干重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根系干重在0-30 cm土层较为集中,整个演替阶段油蒿群落根系干重分布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到第VI阶段根系分布深度可达80-90 cm.(5)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因此,鄂尔多斯高原草地灌丛化较为严重,尽管中度灌丛化阶段群落的盖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较高,但由于灌木入侵后整个演替阶段盖度、密度、物种多样性等明显下降,草原生态系统的可利用性降低,应将灌丛化草地恢复为本氏针茅为主的草地.  相似文献   

7.
氧气是影响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对氧气的需要量,设计不同配气比实验,利用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分析配气量对微生物生长代谢变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方法解析不同配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液气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30 d),氧气逐渐消耗,微生物群落趋向一致,微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6种驱油功能菌,其比例占到了所有种群的70%以上.物模驱油实验得出液气比为1:5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能形成彼此相互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构成,驱替效率最高11.08%.本研究明确了微生物驱油过程中适合的氧气配比,可为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配气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呋喃丹、甲基对硫磷、γ—666为代表,论述了农药在水体中水解速率的测定方法。试验给果表明,在25℃的中性水溶液中,三种农药的水解半衰期(t_(0.5))γ—666>甲基对硫磷>呋喃丹;水温的升高与碱性的增强均能加速三种供试农药的水解过程,但呋喃丹受溶液pH的影响较为明显,而甲基对硫磷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油田含油污泥的低温热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开采、集输和炼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新技术是当务之急.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具有处置彻底、二次污染少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处理方法[1].本文制备了掺杂钯的钛氧化物介孔分子筛催化剂MCM41,利用真空管式热解炉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低温热解,重点研究了热解条件和催化剂MCM41对油回收率和回收油中组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邵县自然地理环境和对油荼产业现地调查,在阐述该县近年来油荼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油茶现阶段造林成活率及产量偏低的原因和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剖析.结合油茶资源特点,针对良种壮苗、技术思路、产业模式、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期望对油茶生产和管理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中铅的水稻效应、形态特征及有效性。酸性与石灰性紫色土中水稻分别在含铅量1000、2000mg/kg时出现明显受害,中性紫色土在4000mg/kg时亦无明显影响。水稻各部位含铅量是酸性>石灰性>中性紫色土,并与添加铅呈显著正相关,且其大小顺序为根>茎叶>糙米。铅90%以上积累于水稻根部;施铅使土壤中无效铅比例下降。有效性较高的铅形态比例上升。交换态、碳酸盐态或弱结合态铅含量较高的土壤上,水稻反应大。用有效态铅为指标有可能使不同土壤铅临界浓度比较接近一致。  相似文献   

12.
微纳气泡法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翠玉  刘春波  侯万国 《环境化学》2011,30(6):1208-1209
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普遍存在产液量高、含水量高和含油量低等问题.为提高采收率,现在广泛采用了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驱油技术.目前,一方面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现场配制主要采清水,消耗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而另一方面,采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油田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3.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多种环境过程至关重要,如碳封存、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营养元素和有毒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近年来,随着分离培养方式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作为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微氧生物铁氧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微氧型亚铁氧化菌广泛分布于近中性环境中,其分离栖息地从地下水、湿地、溪流延展至深海环境。微氧生物亚铁氧化成矿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表面,生成比表面积较大的无定型铁氧化物。大部分微氧型亚铁氧化菌通过形成鞘状或螺旋柄状结构的胞外多聚物吸附生成的铁氧化物,防止自身被铁氧化物包埋,导致无法正常代谢而死亡。亚铁氧化成矿过程可吸附和共沉淀重金属元素,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缓解重金属的污染,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嗜中性微氧型亚铁氧化菌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代谢特征、种类及分布、以及亚铁氧化菌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过程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快速有效地分离微氧型亚铁氧化菌、明确成矿过程中的特殊结构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LIX984对铜离子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离子在水相和油相(LIX984煤油溶液)之间的分配行为,考察操作参数对分配比的影响,分析计算该络合萃取过程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载体LIX984对铜离子的萃取能力强、速度快,1min基本上达到萃取平衡;分配比随着萃取温度、油相载体初始浓度、水相初始pH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水相初始铜离子浓度的增大而下降;该络合萃取过程的平衡常数在30℃的值为7.6.  相似文献   

15.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园  耿春女  何承文  蔡超 《生态环境》2011,20(11):1745-1752
利用3个容积约为50 L的平行生物反应装置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情况。按照Van Soest方法根据有机质不同的溶解特性将其分为:溶于沸水的有机质H2O、溶于中性试剂的有机质SOLU、半纤维素(HEMI)、纤维素(CELL)和木质素(LIGN)。结果表明:反应装置内环境湿度调控在60%左右时,堆肥系统内借助生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到约50℃。堆肥材料在反应初期呈现偏酸性(pH=6.5),而随着反应的发生,pH逐渐变为中性或弱碱性(pH=7.4)。经过20 d的堆肥实验,有机质总量降解了约47%。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各类有机质的降解率不同,按大小排序为H2O〉HEMI〉CELL〉SOLU〉LIGN,其降解率分别是85%、56%、36%、32%和27%。为了深入理解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文章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对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微生物优势群落随反应温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在堆肥初期和堆肥中期,细菌占优势,而堆肥末期时真菌比例较高。在堆肥的过程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4种蛋白酶为水解酶制备玉米蛋白水解肽,用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检测在不同浓度(0.5、1.0、2.0和5.0 mg.mL-1)下的4种玉米蛋白水解肽对光鳞水蜈蚣(Kyllingabrevitoliavar.leiolepis)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系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超滤法制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肽段并比较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的4种玉米蛋白水解肽对光鳞水蜈蚣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水解肽浓度的增高,其对根系生长的抑制活性增强;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制备的玉米蛋白粉水解肽对根系生长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制备的玉米蛋白粉水解肽。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玉米蛋白粉水解肽对根系生长的抑制活性存在差异,5 000 u以下的小分子肽具有更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抽提法和催化氧化法,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醇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抽提的单级脱硫醇率可达70%—81%;催化氧化法脱硫醇率可达82.2%—92.2%,在两种方法中,温度对脱硫醇率无明显影响;碱液浓度、剂油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抽提过程有特别显著的作用;停留时间对催化氧化过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FeSO4对焦化废水原水进行pH调节,发现焦化废水原水中存在酸碱缓冲体系,具有很强的酸碱缓冲能力.焦化废水原水pH值约为9.6时,HCO3-、CN-、HS-、S2-、NH3、C6H5O-和胺类等以共轭碱的形式存在,对应的缓冲容量较高;随着pH的降低,共轭碱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对应的弱酸分布分数逐渐增多,缓冲容量逐渐减小;当pH调节至中性时,pH与pKa值接近,共轭碱与弱酸的分布分数近似相等,废水的缓冲容量有升高的趋势.在调节pH的过程中,由于FeSO4的水解、沉淀与络合作用,在投加量为2.0 g.L-1,反应时间15 min时,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硫化物、油分及COD的去除量分别为1.5 mg CN-.g-1、27.3 mg S2-.g-1、15 mg总油.g-1及504 mg COD.g-1,pH影响各种污染物的形态分布而实现水质结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皖西大别山北坡——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地貌类型以丘陵岗地为主。这个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是我省粮、油、棉、麻和木材、茶、蚕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该区农田生态平衡状况,为制定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的组织领导下,于1984年对该区农田生态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黄土塬区塬面不同套种作物的幼树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在果树行与套种行中是不均匀的,细菌和真菌多为果树行多于套种行;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以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套种小麦的果园中以套作行高于果树行,而套种烤烟则使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有所降低。套种豆类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