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污染     
介绍了生的污染的概念和特点,着重讨论了造成生的污染主要因素,如引种,生物有机体的过度繁殖和扩张等,以及畜牧场污水,生物合成工厂废弃物等引起的生物污染。文章呼吁:在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整体计划时必须考虑到生物圈污染这一最大的理论问题:要加强移入种和本地种之间相互关系的生太研究;当今最迫切也是最复杂的研究方向是预测生态系统中由人类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当各种生物污染了大气,从而恶化了大气环境质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时,就称为大气生物污染。大气生物污染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生物。在室外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八叠球菌属、细球菌属以及一些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大部分为腐生性的微生物,对人类没有致病作用。在室内空气中除上述一些微生物外,还可能有来自人类与动物体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可以将各种各样的生物带入水体.其中,有许多种类对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这种污染,就叫水体生物污染.污染水体的生物种类繁多,但是引起水质恶化,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菌:细菌污染水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医院污水.医院污水经常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各种病原菌往往可以通过粪便、垃圾、污水等污染水  相似文献   

4.
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对膜污染中凝胶层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凝胶层形成首先是由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开始.在膜面浓差极化、生物污染及膜孔堵塞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使凝胶层迅速增厚,从而导致膜的严重污染;文章还对膜污染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细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在控制膜生物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姜瑜  谭旋  吕冰  陈刚才 《环境工程》2013,(Z1):196-199
膜生物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细菌群体感应是能通过感知分泌到环境中自诱导物浓度的变化来调整基因表达,增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与细菌生物膜的整个形成过程包含了黏附、成熟、以及生物膜后期的细胞扩散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表明,利用群体淬灭技术抑制MBR膜生物污染是有效和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赋存现状及其对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毒性效应.新烟碱类杀虫剂普遍存在于多介质环境中,特别在农业种植区具有较高的残留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应激、抑制活动能力、损伤DNA和生育功能;亦会对人类的生育、生殖、神经以及脏器功能带来风险.因此,今后亟需系统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多环境介质中的赋存及污染状况,深入探讨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健康危害,以便全面了解此类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非靶标生物造成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9.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06,(2):4-4
温总理说:“十五”计划中环境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必缓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年度报告;烹饪带来新生活;美国四年内开始建新核电厂。  相似文献   

10.
陈泉生 《环境》1994,(7):15-16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它不仅破坏整个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灾害便是环境侵害,其情况之严重,已引起举世关注。“环境”一语,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种种因素的总和。在生化学上,将人类所处的环境分为地球环境(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环境(生物循环维生的因素)及人为环境。前二者又可统称为自然环境,后者则可称为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交界处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解决城市人口的食物供应问题,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城市生态。但是城乡交界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老环境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它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危害,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本文结合都市农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的潜在危害做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钱易 《环境科学学报》1996,16(2):129-129
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十八世纪开始的世界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但环境问题也因此接踵而来,对人类形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人类从亲身的经历中逐步得出结论,不恰当的发展模式是造成众多环境问题的根源;1972年联合国召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历史的进展,人类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一步步地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物质世界,构造所需要的目的物。在世世代代延续着的规模越来越大的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中,人类最得意的“武器”就是技术。今天,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人类活动的每一时刻,无处无时没有技术伴随和存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技术也给人类带来另一种后果。这就是由于对技术的失控使其能量的逆流,导致了灾害和事故,…  相似文献   

14.
人类人口的增长和任何其他生物数量增长一样是有限度的,因为地球上的食物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负荷量也是有限的。虽然人类可以改造环境,增加环境的负荷量,但这也是在一定限度之内。因此,人类人口无节制地增长必将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窑湾海域的水化学,沉积物和生物体化学要素含量水平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14种水化要素,没有一种要素超标;12种沉积化学要素超出环境允许标准;生物体中残毒量未超过生物允许标准此湾底质受污染晃北岸西部地段,并受控于水动力因素,最衙得出该湾环境变化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及其他生物能否生存下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健康,增强体质,树立新型的环境道德观念,培养新世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际经合组织(OECD)、欧盟、英国、荷兰、瑞典、美国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些国家和组织环境战略和环境政策的重点领域:①气候变化;②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系统(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保护;③人类健康;④土地保护和退化土地恢复。  相似文献   

18.
关光琪 《环境》1996,(10):27-28
社会经济发展不应该损害人类生态环境,不应牺牲未来的利益。不应危害后代人的生存,必须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道路。城市是一种社会环境,同时也做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存在。在城市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人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趋严重的。回顾历史,人类既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自然,向自然索取,又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给人类自身带来难以想像的后果。尤其是近代人们只是运用工业这样庞大的生产力去开发生物、土地、矿物资源,而很少注意生物、土地、矿物资源的生态极限及其保护,很少顾及人类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新旧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必须更新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才能停止对环境的掠夺开发;改革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能力的观念;主张树立与环境合谐相处的新环境道德观念,按照里约全球统一环境道德水准要求指导人类行动。  相似文献   

20.
环境负荷—ICI公司环境评价的新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英国ICI公司评价和报告环境状况的一种新指标-环境负荷,ICI公司将排放物对大气和水源的环境影响分为;酸度,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健康影响,臭氧层破坏,光化学臭氧层形成,水中氧消耗和水生物毒害,并确定了每种化学品对各类别环境造成影响的潜能因子;用每一种排放的重量和潜能因子相乘得出EB。根据EB值的大小,可知各种排放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