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环境保护科学》2015,(6):50-53
选用木质、果壳、椰壳和煤质4种不同材质的活性炭,经过HNO_3酸化和Na OH碱化,选出对苯酚和亚甲蓝吸附效果最好的活性炭,并进行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和最佳吸附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碱化木质炭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吸附效果最好。对于初始浓度为1 g/L的苯酚和亚甲基蓝溶液,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 g和0.5 g。当pH10时,碱化木质炭对苯酚有较高的去除率,pH值对亚甲基蓝影响不大,在强酸,中性及碱性溶液中吸附效果更佳。碱化木质炭对苯酚的吸附速度高,在极短时间内去除率高达到88%。当亚甲基蓝的吸附时间在20 min之后,碱化木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趋于平衡,去除率达90%。  相似文献   

2.
针对王坡井田煤层气井采出水中污染物含量低,仅CODcr超出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特点,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然后通过絮凝沉降迅速回收采出水中悬浮活性炭。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3g/L、吸附时间为40 min,PAM投加量为2 mg/L,沉降时间为5 min,活性炭回收率为98.35%,处理后采出水CODcr为45.45 mg/L、SS为7 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相似文献   

3.
电子工业清洗废水是较难生物降解的工业污水之一,因此,须采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文章通过室内烧杯试验研究了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法处理该种废水的影响因素和方法,当该种废水的COD浓度在500~800mg/L范围内时,调整废水pH=2左右,投加量高铁酸钾3g/L左右,并分次投加,则当反应时间超过30min后,其COD的去除率可达40%左右,且效果稳定。活性炭吸附可以进一步去除高铁酸钾反应出水的COD,当活性炭投加量高于10g/L,吸附反应5h时,出水COD低于100mg/L,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在模拟条件下污水厂中百菌清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可有效地去除百菌清,确保出水达到水厂排放标准,粉末活性炭在40 min内即可完成对百菌清87%以上的吸附,投加量在1.0 g/L时,溶液中剩余百菌清的含量为痕量,在气象色谱的检测下限(0.024μg/L)范围内;混凝沉淀工艺对百菌清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混凝剂投加量为150 mg/L的条件下,百菌清的去除率可达85.39%;粉末活性炭吸附和混凝工艺联用可以形成互补,有效去除百菌清的同时保证处理后出水碳水分离。  相似文献   

5.
汪莉  陈尧  蒋文举  雍晓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18-121,129
文章对比研究了污泥活性炭(AC)和1%软锰矿改性的污泥活性炭(ACP)对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时间、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180 min后Cu2+吸附达到平衡,pH=4.8时吸附效果最优;伪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地拟合两种污泥活性炭的吸附反应。通过计算,室温下,改性前后的污泥活性炭Langmuir模型的饱和吸附量Qm分别是78.13 mg/g和94.34 mg/g。在初始浓度200 mg/L,pH=5,吸附剂投加量为2g/L时,1%软锰矿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90.15 mg/g,比未改性时提高了23.33%。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炭去除水中挥发性苯系物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巍  丁伟杰  应维琪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1965-1971
采用连续流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处理水中挥发性苯系物(BTEX,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评价进水负荷、活性炭炭型等因素对于BAC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0d的处理时间内,除苯之外,其余BTEX的BAC出水中均未检出苯系物(进水为6mg/L).为了检验BAC在高BTEX负荷情况时的处理效果,将进水浓度设定为19~32mg/L左右,在EBCT为1.2min条件下同样只有苯的出水浓度上升至10mg/L(C/Cin为0.45),然后略有下降,最终保持在5~10mg/L(C/Cin为0.3以下),其余苯系物出水浓度均一直保持小于5mg/L.这表明BAC可以有效地处理高负荷BTEX(8.68~12.9kgTOC/(m3·d))的进水.生物活性炭对于活性炭吸附容量的恢复有比较明显的作用,煤质炭和椰壳炭的生物再生效率分别为53.6%和26.6%,煤质炭再生效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具备更多的大型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7.
采用Fe2+激活过硫酸盐(PS)耦合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在原水TOC为86.4mg/L,色度338倍的条件下,研究PS和Fe2+投加量,初始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S和Fe2+投加量分别为1.5和4mmol/L,不调节pH值(8.0),反应60min,色度和TOC去除率可达87.17%和68.16%.经Fe2+/PS体系处理的废水采用A,B两种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B炭的吸附效果较好,且可去除Fe2+/PS体系残留的PS.B炭15g/L,反应120min时,出水色度为14倍,TOC 11.86mg/L.Fe2+激活PS氧化法耦合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时,总色度去除率95.86%,总TOC去除率86.27%.对生化出水,Fe2+/PS体系出水和活性炭吸附出水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Fe2+/PS体系能氧化分解废水中部分类腐植酸物质,而活性炭吸附则可进一步去除了废水中残留的类腐植酸物质.  相似文献   

8.
臭氧-活性炭技术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炼化企业RO浓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该废水在不同pH、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投加催化剂、活性碳吸附时间和活性碳投加量条件下RO浓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为8,臭氧投加量为75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5 min,催化剂KMnO4的投加量为35 mg,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5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RO浓水中COD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总去除率为58%。  相似文献   

9.
以包钢高炉煤气冷凝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混凝沉淀试验和吸附试验研究了复合混凝剂与高分子纳米吸附剂对煤气冷凝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复合混凝剂与高分子纳米吸附剂的最佳配比及最佳运行参数为: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25m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0.15mg/L、pH值为8.5左右、温度为20℃、高分子纳米吸附剂投加量为2ml/L、振荡时间为60min、振荡频率为90r/min;经处理后,出水悬浮物(SS)的去除率为98%以上,浊度去除率为97%以上,Cl-的去除率为80%以上,SO2-4的去除率达30%以上,且出水清澈,达到了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水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处理锂电池厂含酯废水及微波再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锂电池产生的含酯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pH值和活性炭投加量对废水COD去除的影响.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用微波进行再生,考察了辐照时间、微波功率及再生次数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炭投加量为10g/L时,吸附60min,含酯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9.5%,可生化性从原水的0.05提高到0.25.当微波功率为420W、辐照时间为6min时,活性炭可被有效地再生,再生效率高达98.0%,活性炭损失率约为5.2%.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红外光谱图表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发生了变化,促进活性炭对污染物质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对含铜制药废水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粉末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批式试验,研究静态吸附对黄连素脱铜废水中Cu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吸附剂投加量(5~50 g/L),pH(1.0~5.0)和接触时间(20~600 min)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当pH为2.4,吸附剂投加量为30 g/L时,反应30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 通过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模型分析发现,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对吸附平衡数据的拟合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优于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吸附处理锂电池厂含酯废水及微波再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锂电池产生的含酯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pH值和活性炭投加量对废水COD去除的影响.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用微波进行再生,考察了辐照时间、微波功率及再生次数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炭投加量为10g/L时,吸附60min,含酯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9.5%,可生化性从原水的0.05提高到0.25.当微波功率为420W、辐照时间为6min时,活性炭可被有效地再生,再生效率高达98.0%,活性炭损失率约为5.2%.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红外光谱图表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发生了变化,促进活性炭对污染物质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以硅藻土及颗粒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处理油田采出水生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一级硅藻土及硅藻精土对COD的最佳吸附时间均为60 min;一级硅藻土对COD的去除率约为29.3%,最佳投加量为300 mg/L;硅藻精土对COD的去除率为40.6%,最佳投加量为200 mg/L。经1 000~1 200℃灼烧所得颗粒硅藻土对COD有较强的吸附效果,经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可达到一级A标准。颗粒硅藻土饱和后经500~600℃灼烧2 h可实现有效再生,在同样进水条件下出水可达一级B标准。颗粒硅藻土对难降解有机物质吸附性能良好,装置出水中丙酮、二氯甲烷、甲苯、正十一烷、四氯化碳、苯等含量均小于1μ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二级生化出水,探索负载不同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催化剂及该工艺处理化工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5~110 mg/L,臭氧投加量为6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00 mg/L Cr时,臭氧氧化、ACCA-1、ACCA-2和ACCA-3催化臭氧氧化对出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46%、32.7%、40.5%和35.7%,3种催化剂均可强化臭氧氧化效果。活性炭催化剂能提高臭氧利用率,叔丁醇对ACCA-2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再生水用于景观用水时,氨氮、总磷、总氮及化学需氧量指标常常成为限制因素。以某生活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pH和温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对NH4+-N、TP、TN和COD吸附实验的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及荧光区域积分分析(FRI)对二沉池出水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活性炭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活性炭投加量1.5 g/L,吸附时间80 min,pH=7条件下,NH4+-N、TP、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01%、94.04%、32.40%和82.14%,处理效果良好,技术经济可行,满足再生水景观回用标准。动力学研究表明,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炭吸附NH4+-N、TP、TN和COD的动力学过程,吸附存在化学吸附。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对二沉池出水...  相似文献   

16.
HNO_3改性活性炭对染料橙黄G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HNO_3改性后的活性炭为吸附材料,对染料橙黄G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反应时间和盐浓度对活性炭吸附橙黄G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显示:0~10 min是染料的快速吸附阶段,当活性炭投加量达到2.5 g/L时,40 min时橙黄G的去除率达到95.5%;高浓度盐类存在对吸附影响不明显。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数据可用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17.
以煤质活性炭为吸附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吸附质,通过改变DBP的浓度(2~10 mg/L)、环境温度(25~35℃)以及吸附时间(2~12 h)进行平衡、动力学、热力学研究,并讨论了吸附剂投加量和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以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描述,理论吸附量达到了81.3 mg/g;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由热力学计算得出,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投加量可以提高吸附效果;酸性及碱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粉状活性炭吸附对混凝沉淀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状活性炭均能起到强化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最佳加药量分别为4 mg/L和15 mg/L时,两者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4%和8.0%,对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6%和13.5%。高锰酸钾氧化与粉状活性炭吸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状活性炭,其对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9.0%、对SS的去除率提高了22.4%。  相似文献   

19.
废弃茶叶制备活性炭去除亚甲基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ZnCl2溶液活化法制备茶叶活性炭,探讨不同条件下茶叶活性炭粉末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条件吸附时间30 min、投加量25 mg、试样体积5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下,鲜茶叶活性炭粉末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去除效果最显著,吸附率可达97.42%.  相似文献   

20.
以印染污泥为原料制备的污泥吸附剂通过搅拌-吸附-沉淀一体化装置,对印染废水进行工业试验。试验选取污泥吸附剂投加量、印染废水pH、吸附时间及悬浮物等因素进行考查。结果表明,通过搅拌吸附沉淀装置,吸附剂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印染废水,吸附剂投加量为1017.5 g L-1,搅拌吸附时间为117.5 g L-1,搅拌吸附时间为11.5 h,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印染废水pH值为5时,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 L-1,搅拌吸附时间约为60 min,沉淀时间约为45 min的条件下,污泥吸附剂处理后的出水pH为3.96,对废水脱色率为92.65%,COD去除率为47.33%。在工业上可用污泥吸附剂代替活性炭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