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沿岸社会经济日趋繁荣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域自然环境压力逐渐加大,较大地削弱了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黑龙江流域大规模洪灾频发。在东北亚一体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政府加强黑龙江跨境洪灾联合防治以保障沿岸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中俄在黑龙江流域有长期的跨境水资源合作,2013年两国合作成功应对流域大规模洪灾。目前,以高层定期会晤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已不能满足两国合作治理跨境洪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两国之间从中央到地方各层次合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国际河流水资源是跨境共享资源,当前两国在应对跨境洪灾时,主要面临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缺乏全方位流域洪灾防治的整体规划;两国间的自然灾害应急体制协同水平依然不高;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限制了其他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黑龙江跨境洪灾防治的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中俄两国政府应该根据各自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灾害防治体系的主要特点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在中俄两国合作战略的指导下,从防洪组织层次与洪灾历时阶段两个维度在黑龙江流域构建跨时段多层次的跨境洪灾治理机制,以适应流域日益紧密联系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跨境洪灾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多瑙河流域国际合作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其国际合作的成功实践对世界其他国际河流的合作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通过分析和总结多瑙河国际合作历程和合作特点(包括多种合作机制并存互补;引入风险管理、公众参与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先进理念促进全面合作;利用GIS及数据管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协商和司法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结合我国国际河流的特点和国际水法及国际河流合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应加强国际河流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合作(特别是航运与水电开发等);应充分重视国际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越来越强调全流域的合作与协调;应坚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走平衡发展之路;应根据各国际河流特点及地区条件,选择合适的管理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灾害联合防治是国际河流冲突预防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水资源问题“去安全化”,推动流域水安全环境构建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中国典型跨境河流伊犁河和澜沧江-湄公河为分析对象,从水资源灾害预警应急合作的广度、深度、紧密度3个维度,透视中国跨境河流在水资源灾害预警、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水资源灾害协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集数据共享、灾害预报、抗灾决策、信息发布等过程于一体的桥接平台。(2)缺乏水资源信息披露制度,信息共享程度依然偏低。(3)缺乏流域水资源合作专项基金,流域内水资源项目合作资金尚存在散、小、断的现象。据此,本研究构建了跨境河流灾害预警应急协同管理的四项原则:信息共享原则、平等协商原则、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整体规划原则。提出了构建跨境河流灾害预警应急协同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资源合作专项基金、建立灾害信息共享系统、建立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建立灾害应急管理决策系统,将信息共享、风险评估、管理决策等程序有效整合到一个桥接平台,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流畅性。该研究从水利工程共建、技术援助、利益补偿、法制建设、基金设立、灾害保险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协同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环境生态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加以解决。作者认为:国际合作应在国际性河流流域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国际组织应重视科学研究,协调各国政府在能源税收、补贴和开发再生能源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国际组织可调试债务与自然环境互换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球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气候变暖、水质恶化等问题,使跨境水资源逐渐成为各流域国争夺的稀缺资源。各流域国在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冲突与合作频繁出现,充满着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探析各流域国策略选择的规律,促进跨境流域水资源合作,基于非对称性演化博弈模型,探讨跨境水资源各流域国的博弈策略动态演化过程。首先从地理位置差异、现状用水及需求差异、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差异三个角度出发,衡量流域国开发利用跨境水资源的实力值,以此界定流域国之间的非对称性,并基于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探析各流域国策略选择的规律,分析非对称因子、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对跨境流域系统稳定于合作状态概率的影响。然后考虑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存在的额外收益,并将合作额外收益嵌入到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中,探讨不同情景下,流域国合作额外收益对跨境水资源系统演化的影响。最后以印孟恒河水资源冲突为例进行分析,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印孟水资源冲突难以得到永久解决的原因。研究表明:非对称性因子、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和合作的额外收益都是影响流域国合作行为演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流域国非对称因子越大,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越小,越有利于跨境水资源流域国合作行为的演化;合作的额外收益是流域国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动力。基于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对流域国合作演化规律进行探讨,以推动流域国开展合作,减少冲突,也为进一步解决全球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球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气候变暖、水质恶化等问题,使跨境水资源逐渐成为各流域国争夺的稀缺资源。各流域国在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冲突与合作频繁出现,充满着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探析各流域国策略选择的规律,促进跨境流域水资源合作,基于非对称性演化博弈模型,探讨跨境水资源各流域国的博弈策略动态演化过程。首先从地理位置差异、现状用水及需求差异、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差异三个角度出发,衡量流域国开发利用跨境水资源的实力值,以此界定流域国之间的非对称性,并基于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探析各流域国策略选择的规律,分析非对称因子、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对跨境流域系统稳定于合作状态概率的影响。然后考虑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存在的额外收益,并将合作额外收益嵌入到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中,探讨不同情景下,流域国合作额外收益对跨境水资源系统演化的影响。最后以印孟恒河水资源冲突为例进行分析,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印孟水资源冲突难以得到永久解决的原因。研究表明:非对称性因子、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和合作的额外收益都是影响流域国合作行为演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流域国非对称因子越大,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越小,越有利于跨境水资源流域国合作行为的演化;合作的额外收益是流域国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动力。基于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对流域国合作演化规律进行探讨,以推动流域国开展合作,减少冲突,也为进一步解决全球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状态及开发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国际河流流域地形复杂、海拔高、人口稀少,人均水资源量丰富,出境水量大,水质好,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入国际的步伐加快,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和利用也必然要按照国际法或国际惯例。首先对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的自然状态,我国在各自流域中的地位、开发利用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讨论国际河流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准则;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各个河流的特点,提出建议: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西南国际河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状态,今后应以水资源保护为主,优先发展航运和旅游业,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发流域水资源,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等重点区域为案例,对这些典型区域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包括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资源需求特征、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跨界水资源的争端与合作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水资源问题,并借鉴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战略布局角度为我国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了对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联系的地域范围远超出某一具体跨界河流流域的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将受到更为复杂多样的多元化约束。我国应以制定与中亚邻国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为牵引,通过倡导构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走廊,完善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合作;并注重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等重点区域为案例,对这些典型区域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包括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资源需求特征、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跨界水资源的争端与合作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水资源问题,并借鉴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战略布局角度为我国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了对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联系的地域范围远超出某一具体跨界河流流域的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将受到更为复杂多样的多元化约束。我国应以制定与中亚邻国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为牵引,通过倡导构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走廊,完善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合作;并注重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跨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措施——兼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流域各国在自己境内利用跨国水资源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有义务保护国际流域水资源,防止对其他流域国造成重大损害。对有关国际文件的规定和国际社会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从促进跨国水资源包括涉及我国的跨国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出发,运用比较、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对流域各国保护国际流域水资源的法律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交流信息、监测、通知、紧急情况下的援助、控制污染、公众参与等。最后就中国促进相关跨国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跨国河流水环境监测网;保持和加强与相邻国家和沿岸各国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继续与更多的沿岸国谈判和签署双边或多边流域保护协议,并建立流域保护或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跨国河流流域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多瑙河国际水争端仲裁案对我国国际河流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瑙河水争端仲裁案是国际法庭首例仲裁解决的生态环境案例。在对该案的产生、发展及仲裁结论的分析与总结基础上,结合当今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的现状,认为该案将对我国未来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启示:加强对我国境内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国际”法制化管理;协调国家与地方、国家间的水资源利用目标,促进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与保护;认识与了解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国际责任与义务;认识国际河流水资源的有限利用权与使用权;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权利受限于流域国家的合作基础;参与制定并实施国际河流区域性开发协定是实现国际河流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偿标准等角度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市场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文意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等组成有机整体的运行体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并剖析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取得成效的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基于现阶段国情,我国应推行由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就完善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境河流水量分配不均极易引发流域国间的冲突,如何在沿岸国之间实现公平合理的水量分配是流域国达成共识机制的关键。在总供给水量无法满足各沿岸国用水需求的前提下,使用破产理论分析具有明显优势,其合作博弈的性质和对个体关注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比较评估10种已有破产规则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基础上,对破产理论下的跨境河流水量分配方法进行优化改进。首先,依照破产理论的“清偿顺序”,确定有限水量进行破产分配的顺序,优先保证最基本人类生活用水和生态需水。其次,结合国际水法提出的“公平合理”和“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增设水资源贡献量、人口自然增长量、水资源开发落后地区倾斜系数和最低供水保障率四个参数,分别对PRO、CEL、AP三种传统破产规则进行改进,构建加权破产模型,探讨更加公平合理的跨境河流水量分配方法。最后,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旱季为例,测算不同破产规则下各沿岸国的分水量及满意度,在采用Borda计数法对各国偏好排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话语权的CPBSI(compromise programming based stability index)指数,定量判断各分配方法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改进后的R_PRO、R_CEL、R_AP三种破产模型平均CPBSI指数值较低,整体稳定性较高,特别是相较于原分配方法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稳定性显著增强,可见本文提出的改进水量分配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②在改进后的模型中,R_PRO方法下的CPBSI指数最低,其次是R_AP,两者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水量分配方案,最有可能为流域成员国所接受,这对未来流域一体化相关协议的签订和谈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流域整体开发和管理”的演进过程 ,分析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 ,提出国际河流整体开发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强调区域之间的联系 ,要求从全流域的角度 ,而不是仅仅从国家的角度来进行开发和管理。在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兼顾各流域国的目标 ,体现公平合理性 ,要求一国的开发利用对其它流域国不造成重大损害 ;要求各流域国加强合作。 (2 )强调流域内各要素的相关性 ,要求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考虑相关资源的利用问题 ,如与水资源相关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以及国家之间的制度协调等社会人文因素。 (3)要求考虑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维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河流整体开发和管理及两大理论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括了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流域整体开发和管理”的演进过程,分析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提出国际河流整体研发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强调区域之间的联系,要求从全流域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国家的角度来进行开发和管理。在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兼顾各流域国的目标,体现公平合理性,要求一国的开发利用对其它流域国不造成重大损害;要求各流域国加强合作;(2)强调流域内各要素的相关性,要求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考虑相关资源的利用问题,如与水资源相关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以及国家之间的制度协调等社会人文因素;(3)要求考虑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维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问题较严重,一级水权集中配置方案因其过于理想化而实施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冲突。提出应在规划和决策的前期给予各类主体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创新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构建政府强互惠激励政策协调下的多用水主体分散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将分散优化与集中优化进行对比,分析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协调机制对提高跨界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方案的可操作性的作用;基于分散优化的基本模型,加入政府强互惠节水激励政策,通过节水激励水价这一因子代替原分散优化模型的自利因子,构建一般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和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以漳河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中,主体的自利性使得流域整体利益受损,尤其是在来水极少的年份;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能够兼顾流域宏观和微观的利益。来水量对于跨界流域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有重要影响,来水量充裕时,政府可放手用水主体进行自主治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来水量短缺时,政府必须注意改变管理模式,对不同用水主体实施差异化政策激励,加强主体的节水动力;来水量越少,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优势越明显。由于既充分考虑各用水主体的利益又能体现流域统一管理理念,因此,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跨界流域一级水权分散优化配置模式在当前流域统一管理和区域分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下避免了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观点。生态补偿是实现绿水青山价值转化的重要机制。新安江流域上下游因"要保护与不保护""要补偿与不补偿""以河为标准与以湖为标准"的争议而引发冲突。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浙皖两省的谈判协商成功达成了两轮六年(2012—2017)的跨界生态补偿协议并付诸实施,成为全国首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典范。补偿协议的创新性在于:实现上下级补偿与上下游补偿的结合,以上下级补偿带动上下游补偿;实现生态保护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的耦合,做到激励与约束的完美结合;实现上下游共同参与的水质监测机制,水质监测结果好就给予生态保护补偿,水质结果差就实施环境损害赔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结合,针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确定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4项指标作为监测对象。两轮试点绩效显著,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新安江出境水质明显改善。新安江跨界流域生态补偿协议之所以能够顺畅达成并持续运行,是由上游生态保护比较优势决定的必要性与下游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可能性共同决定的,是由上下游共同的生态补偿制度需求与各级政府生态补偿制度供给的均衡所决定的。新安江流域跨界生态补偿试点是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当然,该制度也需要在多方面继续完善:实施多元补偿,调动各种资源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补偿标准,尽力体现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给予多元受偿,激发各个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区域合作,建立黄山市经济开发区共同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流域上下游间用水关系和用水利益的平衡成为稳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完善流域政府间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我国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流域用水主体用水关系、平衡流域用水利益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流域生态补偿涉及上游政府、下游政府等多个政府机关,上下游政府因存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目标和利益上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使流域上下游政府生态补偿具有典型的博弈特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本收益的博弈模型,系统研究我国上下游政府间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原因及应对策略,为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缓解流域水资源环境利用关系和平衡流域上下游政府用水利益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流域上下游保护与补偿的博弈中,地方政府生态补偿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对流域上游水环境保护处于失效状态,必须通过地方政府间有约束力的协议及与中央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生态补偿的最大效用。所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从流域整体利益出发,视情形将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共同的生态补偿主体,并通过流域地方政府间有约束力的生态补偿协议规范政府保护与补偿行为,以上游政府保护成本和下游政府收益为参照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国家与地方政府生态补偿分担比例,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进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亚洲地区越境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亚洲各国在治理越境空气污染问题中的尤其需要国际合作,根据当前亚洲地区的越境空气污染的现状,梳理了亚洲地区在合作治理越境空气污染问题中的合作框架、合作项目、资金筹措、信息收集与交流的现状,分析其缺陷和不足。通过对北美地区以及欧盟地区在关于越境空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机制的借鉴和分析,提出对完善亚洲地区越境空气污染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议:(1)整合亚洲地区越境空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2)优化亚洲地区越境空气污染合作治理的管理体制;(3)增强亚洲地区越境空气污染的数据和信息交流;(4)拓展亚洲地区空气污染治理的合作项目范围;(5)深化亚洲地区越境空气污染防治的民间合作;(6)加大对亚洲地区内低碳和空气污染控制项目的投资和融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流域核心-边缘结构模式探讨——以赣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作为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域单元,其总体空间结构规律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介绍与评价施坚雅流域核心 边缘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对赣江流域空间结构特征与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可分为核心区、过渡区、边缘区,体现出明显的核心 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山、江、湖,作为构成赣江流域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内在的时空耦合关系。具体而言,赣江流域最大的河流赣江纵贯流域南北,注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成为连结上游山区和下游湖区的纽带,山、江、湖彼此相连,息息相关,构成一个互相关联、互为依托的生态大系统。因此,有必要将山江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论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资源综合开发上,还是在工农业发展布局上,都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进行全面的、有步骤的综合开发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