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城市能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城市能源系统状况,需对城市能源体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本文在全面分析城市能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能源系统能源流动图,并对其进行简化建立适合建模的简化模型。进而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归纳出城市能源系统的影响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其中对评价对象辨别能力较强的关键因素,结合相应环境因素,建立了能够全面反映城市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到能源评价体系权重确定中来,建立了多级城市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北京市2000-2007年相关能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评价体系能够根据优化权重结果找出评价对象问题所在,加大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放大评价对象间的对比程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明显;同时和等权重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并更加接近城市能源的实际状况,能够为城市能源系统规划提供合理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宏观角度将国内各地区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评价的基本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对节能减排各项指标进行了分类,建立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200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废水、SO2综合治理绩效和效率。分析表明,我国能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废水、SO2治理和排放效率虽有普遍提高,但整体效率仍比较低,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能源需求。电力产业作为重要的能源部门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是巨大的;但其中发电行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尤以火力发电厂的污染排放所占份额最多。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火力发电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文中的电能系统指的是我国的火力发电系统。为了客观评价我国目前电能-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构建电能-环境系统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相结合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995-2005年电能-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栗。就我国电能-环境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块尺度耕地质量评价与方法探讨--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耕地是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土地,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等,通过耕地质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并建立衡量耕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对耕地逆转趋势的早期预警与耕地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是非常必要的。从耕地质量状态、利用效率和耕地压力3个方面入手,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湖南省浏阳市耕地肥力的众多因素因子进行了取舍,并综合考虑地块区位、交通条件等状态因素,建立了耕地质量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地块上作物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来自外界环境的耕地质量压力建立了基于地块尺度上的县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各指标因子的选取与量化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以湖南省浏阳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了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的必要条件。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开发系统和管理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的耦合现状,需要分析工业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耗、固废及废气排放的耦合程度。本文基于低碳试点省市工业系统的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消耗统计和CO2排放测算,确定各省市工业系统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采用解耦权重图解法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并结合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各指标组成部分的解耦程度。结果表明,试点省市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是以较高的碳排放为前提,并且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解耦贡献逐年升高,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工业能源消耗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并适度引入清洁能源。因此应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达到碳排放、固体废弃物减排等目标,实现中国工业经济的绿色增长,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首先界定了低碳经济SREE复杂系统,该系统由社会、资源、经济和环境4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需要,指标体系全部由定量指标构成,避免了人为确定定性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其次,运用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按照波浪型曲线运行,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复杂系统内部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当前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战略  相似文献   

8.
能源、环境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经济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约束,本文以此为例进行可持续发展预警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通过设计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编写出计算运行程序,运用Matlab7.1软件中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将有关数据信息和预警模型有机结合,探讨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在2000-2014年间分别处于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四种状态,基本符合陕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所设计的预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警方法具有较强的仿真能力,能提高可持续发展预警的准确性,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阶段降维的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2000 - 2008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的协调程度,本文建立了包括4个子系统、9个子项目、11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投影寻踪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阶段降维分析,将高维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评价值.根据最终投影函数值对2000 - 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协调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发展趋势良好,且各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对各子系统的发展情况迸一步分析后指出:对于环境、资源、生活子系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子项目分别是污染排放与治理、矿物能源和农村生活水平.为了衡量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系统间协调度的方法,在现有系统协调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经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生活三组子系统的协调度计算结果显示:各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都在经历迅速提高后,逐渐回落波动至平稳,而环境、资源和生活子系统的发展目前仍滞后于经济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环境-经济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该系统是一个将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代谢过程.相对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呈单向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利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这一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参考物质流分析方法,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框架,对分析的主要能源类型、系统边界、数据的获取途径与处理(如以能值分析中的太阳能值作为统一的分析单位)进行了说明;在以往能流分析、物质流分析和能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分析指标.通过对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能量流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为区域能流的优化管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等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WTP-DEA方法的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了全面分析评价中国工业近年来的效率发展情况,在经济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将工业的环境影响引入到评价体系中,采用超效率DEA评价方法,利用中国工业的基础经济与环境数据,结合社会支付意愿理论,对2000-2008年的中国工业进行了经济-环境效率测算,揭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文章在DEA效率评价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解决环境非期望产出的方法,利用社会支付意愿理论将工业的环境排放和资源消耗货币化,并将货币化后的环境影响作为DEA模型中的工业环境投入,以此消除了DEA方法在工业经济-环境效率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此外文章以社会支付意愿作为各环境影响的权重,可以更合理地反映工业的环境影响程度,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评价结果,一方面反映出2000-2008年中国工业的经济-环境效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虽然中国工业的环境影响逐年恶化,但相对于经济因素其对中国工业效率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显著,且近年来在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间波动。  相似文献   

12.
粮食、能源与水三者之间由于相互需求与相互影响,已形成了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关系,同时还给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众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基于关联关系的视角,利用综合的手段来对粮食-能源-水系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调控,对我国目前环境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两两关联、三者关联、三者关联系统相关的风险研究等方面对粮食-能源-水关联系统及相关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总结发现: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两两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测算和相关治理措施,缺乏将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的量化研究,且基于流域层面等较小尺度的研究方法还相对不够成熟。在三者关联的风险研究方面,已有部分从能源-水关联角度开展的风险研究,但从三者整体关联系统角度开展的风险研究还比较少,且所选用的风险表征指标较为单一。另外,已有针对粮食-能源-水关联系统的研究仅仅是单向的风险评估,还缺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三者关联系统进行动态反馈调控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粮食-能源-水关联系统的风险管控研究框架及核心研究议题,主要包括构建粮食、能源、水三者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量化耦合系统产生的压力和污染,运用多指标表征耦合系统所带来的风险,进而建立粮食-能源-水关联系统与风险的关联传导机制;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管理的关联关系建立动态调节与反馈机制,从而为基于粮食-能源-水关联的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国家制定了人口发展战略.而人口发展战略的实现要受多种因素影响,这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口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这一复杂的发展过程做出监测和评判.在建模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能对人口综合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判的方法是建模的关键.本文在构建人口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人口综合发展评价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与随机性,将信息论汇总的熵值理论引入人口发展综合评价中,构建了人口发展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引入1985-2007年我国23年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期间全国人口综合发展各级隶属度变化趋势作了刻画,并采用2007年截面数据对全国和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检验,证明我们构建的人口发展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一个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4.
能源强度是反映一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工业是能源消费最多的生产部门,其出口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影响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由此也说明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基于中国33个工业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1992-2008年工业低、中、高能耗行业组出口比重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强度和出口贸易结构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中、高能耗行业组与低能耗行业组出口比重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正向与反向作用。并且,低能耗行业组出口比重的上升对降低我国能源强度的作用远大于中、高能耗行业组出口比重下降所产生的节能影响。三个能耗组出口比重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反映了我国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及不同行业的能源需求特征。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融入更多有效可行的经济手段于节能减排措施中、加大研发投入以促进传统出口产品更新换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约束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中国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约束,工业系统内部的行业结构和各行业污染水平是影响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陕西省进行实证研究,在对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工业废气等8种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陕西省2001-2006年34个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不同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然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针对"工业行业对GDP贡献率"和"工业行业污染排放强度综合评价指数"两属性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负荷因素,将工业行业划分为高经济贡献率高环境负荷、高经济贡献率低环境负荷、低经济贡献率低环境负荷、低经济贡献率高环境负荷4个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化发展、引导发展、限制发展四种不同的结构优化策略,从而为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 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之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经济高能耗的粗放增长方式必然导致能源短缺。这种能源短缺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因此分析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而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对于中国乃至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本文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方法.利用山东省1998-2006年能源消费数据。从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利用效率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比较而言.能源消费总量与工业GDP的关联度要大于能源利用效率与工业GDP的关联度,体现了目前工业经济仍然是粗放式增长模式,能源消费总量仍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系统各行业综合污染度评价方法与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与高强度和低效益的工业经济活动有关.降低工业系统污染程度无疑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工韭系统各行业污染度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得到单一化的污染度指数,可方便不同行业间清洁水平的比较,可为各地区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初步建立了中国工业系统污染度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对栽"十五"期间(2001-2005)我国重点调查的41个工业行业的综合污染度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各行业的综合污染度评价指数、排名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十五"期间,我国工业系统污染度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各行业污染度差别较大,有的行业污染度有大幅下降,有的行业还有所增加.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借鉴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并充分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所忽略的某些环境因素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由区域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社会协调程度、区域水资源与环境协调程度4个子系统及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等特性以及系统评价的公正、客观要求,为规避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影响,分别应用主观性较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客观性较强的投影寻踪模型(PP)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和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建立了区域水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模型(FAHP PP),然后通过以上海市1998~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在综合分析经济、环境和社会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评判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循环经济发展度。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筛选,确定由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43个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度。最后介绍了循环经济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