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绿色创新发展、绿色协调发展、绿色开放发展、绿色共享发展4个维度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利用TOPSIS熵权法对2010—2018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水平,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各示范区差异较大;(2)绿色开放发展和绿色创新发展对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较小,绿色协调发展、绿色共享发展贡献较大;(3)主要原因是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备、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各示范区创新要素投入和配置不同。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应采取贯彻落实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坚持绿色创新驱动发展原动力、促进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资源平台建设、完善绿色高质量发展政策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已成为新时代矿业发展的主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矿业提出了新要求,环境规制强度影响矿业绿色水平的短期效应,环境规制结构决定矿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基于2001—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EBM模型定义的方向性距离出数(EBM-DDF)方法构建GML指数来衡量矿业绿色水平。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重点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的异质效应,探索构建矿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强度与矿业绿色水平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直接效应。(2)技术创新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矿业绿色水平具有"U"形间接调节效应,技术创新仅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越过拐点后促进矿业绿色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倒逼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学矿业绿色水平之间存在"U"形关系,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才有利于改善地区环境质量。(3)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水平存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影响不显著;中西部内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环境规制并不能促进矿业绿色发展。因此,政府要合理选择环境规制类型,因地制宜地设定环境规制强度,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实现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业城市既需要为国家矿产品和能源需求提供产品,也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正是矿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和最终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矿业城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与绿色矿山建设相结合的符合矿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以民生福祉为价值归宿的生态民生观的应有之义。以较少的生态损耗较大程度实现由环境水平改善带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是绿色发展福利的核心内涵。该研究在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绿色发展福利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2006—2020年中国23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政策对绿色发展福利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与空间邻近效应探索。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绿色发展福利,且此结论在更换样本数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采用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其政策规划中所提到的发展绿色科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格局三条作用途径,实现对绿色发展福利的提升作用。(3)政策效果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在大规模城市与东、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显著。(4)生态文明试点政策存在空间邻近效应,其对本地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福利水平的提升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针对上述结论,该研究从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区际协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在...  相似文献   

5.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本文介绍了该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对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近期应围绕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文章认为,建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国内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回应国际社会期待的客观要求.文章提出,在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时关键要把握好四个原则:①勇于突破GDP导向的传统发展思维,真正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地方发展;②从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通过制度、科技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形成成熟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③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的机制;④主动分享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文章最后提出,面向未来,建设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要做好四个衔接:①加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的布局体系;②加强与"绿色技术银行"工作的衔接,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落地生根;③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的衔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④加强与各领域改革工作的衔接,形成综合创新示范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则成为我国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和建设意义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设绿色低碳港口是目前国内外水运交通及环境保护建设的热点问题。镇江港目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开展绿色低碳港口模式建设,其中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以镇江港水环境现状为依据,在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绿色低碳港口发展模式的镇江港水污染防治对策,并提出分阶段的治理目标,为镇江港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8.
当前,矿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江西省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结合江西省功能区域划分,探索出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新路径:一是整体谋划,统领全局;立足赣东北地区、赣西地区、赣中南地区和鄱阳湖地区优势和特色,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重点推进。二是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民众"共同体,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协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展。三是延伸产业链,提高矿业经济集约化程度。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并实现传统矿山企业完成"矿产资源—金融资本"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为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开展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旨在深化海洋生态治理,破解海洋发展难题。该研究将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视为准自然实验,依托2006—2019年沿海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试点政策对海岸带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显著改善了海岸带环境,有效推动了沿岸环境与近岸水质环境的污染治理。(2)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和地方政府晋升机制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成效存在不同的调节作用。(3)从影响机制来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通过提高政府治理强度和增加企业税负压力两种方式影响海岸带环境,加大政府治理强度能有效减少沿岸废水、废气排放,却无法凸显其对近岸水质环境的“绿化”效果;增加企业税负压力有利于发挥市场化、有偿化管理机制对海岸带环境的影响。该研究基于陆海视角围绕海岸带环境效应展开分析,丰富了示范区建设的海岸带环境效应研究。综合整治过程中应秉持陆海统筹理念,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同时,有效提升经济治理效能,稳步推进海岸带环境质量持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分析了龙海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高效持续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约有9年的发展差距。居民社会文化素质高、大中型企业多、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是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匮乏的矿产资源则是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石化、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电力等是南京市循环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拉长产业链,减量化生产是循环工业及其生态园区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餐饮,合理布局物流业是循环服务业的主要建设方向;建立绿色社会消费体系,实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是循环社会建设的关键;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继续加强循环型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分析了龙海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高效持续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且恶劣,但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及矿业开发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力图从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视角,综合辨析出西部地区能源及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与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矿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采矿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文章认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西部地区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对西部地区能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极开发绿色新能源;加强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制度设立绿色门槛,继续整合小矿山;加强西部资源型城市与沿海地区的区域融合,减少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破除“资源诅咒”;借鉴国际上“责任矿产开发倡议”,提高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能力;统筹协调资源税费、地方发展基金,明确资源税的调节作用,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能矿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第三方独立监管,在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行有效透明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镇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揭示了在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矿业经济)中乡镇矿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乡镇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乡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业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企业必然面临企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我国企业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以我国传媒业为例,在分析我国传媒业绿色企业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传媒企业建设绿色企业文化进行一个理论和实践探索,以期对我国传媒企业开展绿色企业文化,参与国际绿色竞争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水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北京市1999-2013年水务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北京市水务现代化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与权重的确定,进而构建北京市水务现代化四大体系及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研究表明:1999-2002年,北京市水务现代化水平处于中等现代化阶段;2003-2007年,北京市水务现代化水平处于基本现代化阶段;2008-2013年,北京市水务现代化水平处于准现代化阶段。最后针对北京市水务现代化评价的结果,提出了加强水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水务信息化建设、科技兴水、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以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四大资本为核心,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是以“发展中促转变,转变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原则为指导原则,分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两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并根据西部地区当前经济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数量,通过政府适当干预,如区域规划、区内调整,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协调的绿色发展.该框架综合考虑了中国西部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特有挑战与机遇,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明确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友好、社会包容和内生增长”的绿色发展目标.最后,本文针对该绿色发展框架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是当前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进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和实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同时西部地区政府在省级和地方层面将保护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与区域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对以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为目的的各类工程的投入,强化区域绿色基础建设和生态服务供给,缓解西部地区贫困,提升区域绿色发展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开展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各省发展需求与条件实施以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重点和限制开发区尤其是贫困集中和区域发展潜力较大地区,鼓励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以引导长期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体系,分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市场效益责任、资源效率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社区发展责任、员工权益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必须加强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企业内部治理与信息披露,以及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媒体、金融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瓶颈问题,为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的重要实践。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创建主体是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首要步骤,需要对作为创建主体的城市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现有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能够对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基础进行绝对值评估,或作为城市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监测工具,但难以体现不同规模、级别和类型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优势和特点,有可能忽略了规模较小、但具有较大示范性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因此文章从示范导向角度构建了包括城市发展基础、发展经验、重视程度、创新能力、辐射性和可塑性6个相对值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将指标与SDGs框架相对应,旨在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验、特点和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示范区的选择提供思路。通过对已建立的6个示范区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不是唯一标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力较为突出的小城市也可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②发展经验、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创新能力对示范区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影响;③单个指标突出较难形成推动城市整体提升的持续动力。后续示范区的筛选和建设应重视各指标要素的协调性,形成推动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绿色农业逐渐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性选择,但内外资金困境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巨大难题,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困境呼唤着尽快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本文对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困境进行了成因梳理和分析,指出绿色农业的内生性资金供应不充分是资金困境的内因,绿色农业的外部性资金供应不给力是资金困境的外因,而财政支农资金作用受限、金融支持资金供给不足、社会投入资金增长有限的三大资金困境的外化矛盾加剧,进一步凸显了构建投融资机制的紧迫性。本文还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外化矛盾的原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具体归纳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弱化了资金增长的导向性,绿色农业认证和信用体系缺失弱化了资金风险的可控性,绿色农业内在效益显现不足弱化了资金投入的增长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梳理分析,本文提出应实施双轮驱动,从内外两个方面着力解决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困境。从内部讲是要增强绿色农业的内生收益性,提高内部资金循环的自供能力;从外部讲是要增强绿色农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基础性体系建设,提高外部资金供应的增长能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是破解绿色农业外部资金困境有效的重要措施。对照形成外部资金困境和外化矛盾的原因,提出了破解资金难题,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的路径选择。在路径选择上,应加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绿色农业认证体系建设和绿色农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财政、金融和保险"三位一体"的功能作用,从而构建有效的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增加绿色农业资金供给,推动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