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贸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与现状,总结出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思路,以求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稀有轻金属为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地位和水平提供了核心竞争力。选取两种主要稀有轻金属锂和铍,从供应风险、环境风险、经济风险三个维度对稀有轻金属在2009~2016年期间进行关键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锂在供应风险维度呈现相对稳定低风险,环境风险维度波动变化处于高风险水平,经济风险在2013~2015年波动剧烈风险水平高;(2)铍相较锂而言在供应风险、环境风险和经济风险均呈现高风险水平。总体而言,锂和铍的整体风险水平达到关键性判定基准值,应该充分重视稀有轻金属关键性动态评估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最大化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多元化多中心的治理主体及采用多种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为主要方向推进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目前制约我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理念上的滞后、治理方式和结构的不完善及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健全等。应从创新理念、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及加强公民与社区的自治等方面来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常态。双向直接投资将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我国FDI增速将呈现出稳中趋缓的态势,吸引外资将从单纯重规模转向质量、结构、效益并重。FDI产业结构将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FDI区域布局更加合理。FDI管理体制上将与国际接轨。OFDI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全球布局日趋合理,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常态下,我国应完善有利于外资进入和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多边投资规则谈判,进一步优化提升FDI产业结构,支持本土企业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资源环境科学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资源与环境科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这方面地质科学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质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指出了21世纪地质科学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实证,选择2005、2010、2015年3个时间节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协调指数等方法,分析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和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变异系数较大,公路交通变异系数较小,二者区域内部差异明显;(2)安徽省公路交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在空间上呈现由“Z”型向“V”型转变继而转向“Z”型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局部波动,在空间上表征出典型的以合芜马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分布特征;(3)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程度整体由协调向失调转变,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发展主导类型,以协同型和交通滞后型为主。 关键词: 公路交通;经济发展;时空格局;协调性;安徽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在公平正义日益受关注的今天,技术进步带来的收入不平等不容忽视。本文推导了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技术进步和基尼系数的关系式,利用2005至2012年中国安徽、重庆、福建、湖北等19个省的城镇相关数据,建立了时间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发现技术进步会提高基尼系数,失业率和人均GDP与基尼系数呈正相关、城镇人口密度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可承载能力和要素红利的逐渐消退,传统产业必须通过结构转型或技术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有关新动能培育长期性和污染防治工作时效性之间的矛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使政府陷入"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制"的两难困境。为此,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特征,在新古典理论的鞍点路径上构建了包括清洁产业部门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的理论框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优化设计环境规制政策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和加大新动能培育力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并采用面板门限模型,从实证角度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为: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渐进递增的环保税和渐进递减的政府补贴率的政策组合,在环境污染得以控制的前提下,促使清洁产业劳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由初期的抑制影响逐渐变为促进高质量增长;通过经验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污染治理效果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通过构建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特征的理论研究框架,明确指出动态环境规制政策组合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破解新动能培育的长期性和污染防治工作的时效性之间的矛盾,为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对西部开发带来挑战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西部开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制定西部开发法是西部开发的保障,西部应在市场开发与开放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走非均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北极航道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其通航历史和现状情况;然后,从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角度分析影响北极航道通航的多个环境因素,包括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大气环流改变以及风力作用增强、冰盖本身性质的改变等;基于此,分析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北极航道资源发展三个"新常态"的趋势,即"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北偏移,环北冰洋国家崛起"、"北极圈周边政治格局改变,新北极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北极航道资源利用逐步常态化,北极航线贸易、船舶和人员专业化成为新特征";最后,综合分析提出我国在北极航道资源发展"新常态"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系统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提升效应,科技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则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还存在协同效应。为化解内生的环境规制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误问题,本文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为了体现地级市政府环境治理意愿和强度的异质性,采用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相乘,创新性地构造出异质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的再估计发现,环境规制的内生性导致低估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效应,而高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十八大以来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显著。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愿景,不仅需中央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还需引导区域间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与生态系统互动为研究内容,以生产方式的生态化改造为主要研究目标的理论体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限,缺乏对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的系统认识与研究,未能有效利用其指导我国经济发展,而生态问题的新发展也成为困扰我国运用其理论来指导现实经济与生态问题的困境之一。当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应抓住社会与经济变革的时机,学习并运用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来指导我国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生产关系改造。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会议和中央领导的一系列讲话多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立足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梳理了中央近期重要会议有关精神和中央领导的有关要求,同时分析了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初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提出了探索实施商业性矿产风险勘查补贴制度、动态修编或调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改革创新矿业权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及矿区和谐的有机统一等四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反复、多次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选取1978~2012年中国历年相关统计数据,采用Gregory-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结合结构突变分析,实证检验我国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正U型,且该曲线存在结构突变;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都具有显著的增排效应。因此,建议在保证经济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前提下,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使"APEC蓝"能够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相似文献   

16.
上海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路径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当前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上海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传统路径及其效果。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传统的节能减排工作上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节能减排还有差距,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鉴于此,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以及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良好机遇,如何实现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作出上海的贡献,这是人们关切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对上海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路径提供了框架性分析的认识和思考,一是着眼于服务全球和全国发展低碳产业和碳交易市场,二是服务于上海城市经济,实现我国政府所承诺的低碳排放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时代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直接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将经济增速与环境压力脱钩的同时,实现将人类福祉与资源消耗的脱钩,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采用Tapio基本模型构建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模型,将1979-2014年的脱钩指数划分为8种脱钩类型。结果说明,绝对而稳态的脱钩是不存在的。虽然大部分年份的中国处于弱脱钩状态,但长时间尺度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存在"连接-脱钩-复钩-再脱钩"的动态反复过程。以中国东部地区10省份为例,研究脱钩指数变化的趋势和时间分异情况。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复钩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特别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需要警惕以能源消耗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重现。计算并比较脱钩指数的5年均值,研究中国东部地区脱钩的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是否脱钩与宏观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弱脱钩是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减少CO2排放量,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如火如荼之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提出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论文根据这一约束指标,创新性地把CO2减排控制率引入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别计算基准情景和低碳经济发展情景下2020年的最优经济增长率,得到以下结论:基准情景下最优经济增长率为8.30%;在低碳经济发展情景中,2020年CO2排放强度降低40%和45%减排控制下最优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67%和7.52%。在此基础上,参考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情景假设,对2020年经济产出、能源消费需求量和CO2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提出推动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的经济预期目标决定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受晋升锦标赛和同群效应的影响,地方政府易制定过高的经济预期目标,高速增长的压力造成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降低了绿色发展效率。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进而运用2003—2018年238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目标与绿色发展效率,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地方政府经济预期目标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地方政府经济预期目标显著抑制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而忽略绿色转型。②地方政府经济预期目标通过缩小政府的科技支出、减少污染治理投资、干扰市场的要素配置、集中发展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第二产业的内在机制影响了政府行为,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③地方政府经济预期目标在2014年后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效率,说明“新常态”提出后,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地方政府不再单一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更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相较于中、西部,东部地区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此提出:①应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多元化的目标;②同时调整晋升与考核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官员重视地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充分利用绿色生态技术的扩散效应。文章为国家提升绿色发展效率与完善政府经济目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备受推崇,但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应该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中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和原则,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定量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达到低碳水平,因此在推动我国低碳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今后更重要的是切实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