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用来说明2015年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防治大气污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些成就主要是由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标志的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行动取得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的加"严"修订主要表现在:罚则条款数量增加;违法行为种类增加;责任类型增多;多处设定"惩罚束";设定阶梯式处罚;创设身份罚新形式,多处设定机能罚等方面。那些加"严"修订都服务于实现"行为人不违反"这个规制目标。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使"行为人不违反"的法律不能保证使环境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近年我国政府环境保护举措取得成功的秘诀主要有三点,即:(1)减少绝对排放量;(2)政府负责,而不是行政相对人负责;(3)用权力推行,而不是用设惩罚"威胁"行政相使之守法的方式寻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要让大气污染防治法成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依据和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保障,必须对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再行修订。新的修订应当以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行为为着力点。这样的修订主要应当考虑:建立大气质量目标制度;健全总行为控制制度;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明确对各级政府、地方权力机关的授权;规定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和相关行政权运行的约束程序。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了以"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行为"为着重点的修改之后,国家将取得法治国家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的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防治法》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在明确违法界限、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事故应急处置等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但仍存在立法目标偏低、地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规定不明确、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和补偿政策不充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难以惠及农村居民、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彻底、公众参与的力度不大等值得深思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立法所涉的相关领域技术含量过高、决策者对经济发展仍存在顾虑、地方保护主义、环境责任意识偏弱以及水环境污染行为的司法监督体系混乱等.所幸的是<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还未颁布,上述一部分问题可以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加以解决,另一部分内容只有等待修订此法或者其它法律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手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主张重视和细分水污染控制手段为前提,以反思和重构现行的水污染控制手段为研究目的。采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剖析现行水污染控制手段存在的诸多弊端;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美国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经验,探析与总结选用水污染控制手段的内在规律诉求。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对于水污染的防治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其重要原因在于重视了宏观的立法理念更新和微观具体制度完善,却忽视了中观层面的水污染控制手段的改进。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历经修订,但其对于水污染的控制手段却一直延循的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排污标准控制手段。这种手段在内在机理与外显制度上难以实现预期立法目的,它实施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是一种列举而非概括的控制手段,难免顾此失彼。故此,我们的立法修订不能止步于反思和完善具体制度和机制,但更要反思《水污染防治法》的控制手段,重视以水质目标为标准的控制手段,并相应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一项空气污染治理政策。主要目标是控制区域PM_(2.5)和PM_(10)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明确规定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该政策始于2013年9月,于2017年底结束。为了科学检验《大气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选取该政策执行期间(2013—2017年)的1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72个处理组和53个控制组进行准自然试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该政策对控制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月均排放量的影响,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月均排放量都得到了显著降低,其中PM_(2.5)和PM_(10)的降幅分别是36.33%和31.8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_(2.5)浓度分别下降39.6%、34.3%、27.7%,三大区域PM_(10)的降幅分别为38.3%、31.1%、21.9%,其中,北京市PM_(2.5)月均浓度为57.33μg/m~3。但是O_3的排放量下降效果不显著,其含量不降反增,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新的威胁。回归结果说明,该政策对试点城市大气中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排放量下降产生了显著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上,月均浓度分别下降685.14%、650.72%、479.05%、359.55%和7.06%。因此,总体上可以认为该项政策已经达标完成,控制了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分解不同污染物、分区域或者是具体到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绝对值仍未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最后提出执行科学精细的空气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空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有其自己的特色,通过研究总结出七点立法特点。中国的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多采分散立法的模式,缺乏系统性、专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式,也不能满足对我国土壤污染保护的客观需求。因此,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立法现状,吸收俄罗斯土壤防治立法的先进之处,近而得出了构建我国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树立整体的立法观念;制定明确的土壤保护标准及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建立土壤污染预防制度和土壤污染修复制度;加强土壤的国家监督、国家监测和许可等管理制度;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信息公开,扩大公民的公众参与权等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有其自己的特色,通过研究总结出七点立法特点。中国的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多采分散立法的模式,缺乏系统性、专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式,也不能满足对我国土壤污染保护的客观需求。因此,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立法现状,吸收俄罗斯土壤防治立法的先进之处,近而得出了构建我国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树立整体的立法观念;制定明确的土壤保护标准及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建立土壤污染预防制度和土壤污染修复制度;加强土壤的国家监督、国家监测和许可等管理制度;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信息公开,扩大公民的公众参与权等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著《生态力学》的一个推论中,"意外"的导出了一个讨论人口环境容量的新方法(即原著第二十九章),但原文中在比较生物的选择中缺少一个逻辑环节,即出现逻辑链条断裂的漏洞;通过探讨得出,在选出的一类比较生物中要确定一个最恰当的比较生物,应从生较物群体与人类群体的平均个体大小的相近程度、比较生物相关资料的掌握程度两方面考虑,前者是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部门优势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共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地域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主贡献(NDC)是《巴黎协定》最核心的制度。2018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形成了国家自主贡献的特征、信息和核算导则,对各方履约提出了新要求。研究这一国际规则,对中国有效履约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作者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过程,对《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信息、核算规则进行了阐释,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10个典型缔约方前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作为研究案例开展履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按照新规则,案例缔约方国家自主贡献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都有待提高,其中,在对贡献的核算方法学和假设、贡献公平性的阐释等方面的履约效果普遍较差。发达国家履约效果普遍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报告的信息类别相对全面,符合导则要求的程度较高,但也存在对公平性的阐释等方面不满足导则规定的情况。发展中国家报告的信息缺失相对较多,包括基准年信息、贡献核算方法学和假设、对贡献公平性的阐释等。本研究表明,国家自主贡献实施细则将对中国履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工作方面,建议增强国际谈判与国内履约工作的对接与协作,加强关于国家自主贡献实施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后续国家自主贡献导则更新谈判做好准备;国内工作方面,建议强化中国后续国家自主贡献通报方案的研究支撑,组建机制化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编写组,为根据信息导则提供信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2015年推出了《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的第四次修订,以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推动集约化农业经营,保障农业收入稳定;推动农产品出口和农业技术创新;改善补贴政策,稳定农村人口作为下一阶段日本兴农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许多与日本相似的问题,如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务农收入低、人口显著减少等。在我国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老年化加速的背景下,分析和借鉴日本最新的兴农政策,提出对我国农业政策的若干启示:1以我国近期最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农药残留、化肥实施等国家标准的落实、健全为法制保障基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经营管理、建立食品生产全程可追溯机制、加强省县乡三级农产品和食品监测检验能力建设,以尽快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以培育需求和引导兴趣、技术支持、市场协助建设为手段,激励农户和消费者自主投入生态农业发展。2重点完善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统筹和政治、经贸、投资谈判支持,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推动已起步的"一带一路"食品与农业投资发展势头,以壮大我国农产食品出口和农业海外发展。3近期以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法律政策和财政金融配套扶持政策的建设为主,使支持力度集中于土地实际经营者,以有效提升新型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4将农业补贴由集中于农业生产补贴向兼顾农户收入保障和生态保护、农业发展转移,将农户收入保障形式由财政补贴向保险保障转变,以求农业补贴和保险更高效、长久地兼顾农户收入保障和支持引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约+20"启动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系到未来全球发展规则的制定。在对SDGs的提出背景进行全面回顾基础上,就其制定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①SDGs应重点关注四大问题,即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性、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老龄化和城市化加速、人类活动持续超过全球承载能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的不完善;②在SDGs制定中,两大阵营的斗争将持续,但其利益共同点也在增加,最终可能是重点面向2030年设定一系列具有政治意义的目标;③SDGs将为我国加快绿色转型创造机遇,与此同时,实现SDGs过程中我国也将承受更多的国际压力;④我国参与SDGs进程应坚持4点原则,即在总体目标设置方面强调三大支柱的协调性,在目标的约束性方面强调指导性和参考性,在实现目标的时间方面强调预留充足转型期的重要性,在执行手段方面强调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强化国际合作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13.
最近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表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在科学交流体系中的作用增强。根据该书的“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在环境科学类32种统计源期刊中,该刊名列第14位,而“影响因子总排序表”的数据表明,在1 372种统计源期刊中,排名第250位。其它多项评价指标也好于上年。 在国内8 000多种正式出版的期刊中,科技期刊有4 000多种。而中国科技信息所认为质量较高,成为各学科重要期刊的被称之为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999年被列入统计源期刊名单的有1 372种。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是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利用其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引用与被引用等情况;利用其评价指标,还可以方便地定量评价期刊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正确评估某种期刊在科学交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核心期刊等。引证报告在开展科研管理和科学评价期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边际供稿)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工业化国家将大量危险废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倾倒,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面对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对人类和环境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于1989年通过了巴塞尔公约。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废物越境转移问题上的核心利益冲突,巴塞尔公约的实施和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文章以巴塞尔公约为例,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公约谈判过程中的观点和争议进行了梳理,为各相关方实施巴塞尔公约和掌握国际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长江水能资源规划开发段,从虎跳峡至葛洲坝诸梯级泥沙周转量5740×10~8t·km/a,水能蕴藏量5940×10~8kw·h/a,其中发电用水能约占2/3。长江各水库的库容,无论是与年径流量还是与年输沙量相比,大都不大。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99%的悬移质泥沙可利用长江动力输送。合理利用水库,输沙单位能耗约为0.48-0.10kW·h/t·km,从上往下减少。卵石和部分粗沙由机械采运和水库拦截。要重视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7.
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者与受益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割裂,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经济学特征分析为基础,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环境再生产,认为尽快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确保环境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分析高校环境教育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市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案例,提出了拓展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渠道和深化环保考察实践研究活动是促进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实施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本文从组织层面、管理层面、法规层面,提出了实施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文件,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发展能力造成损害的发展”。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放到与发展并重的位置,比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单纯地注重环境问题,在认识和做法上有了新的深化。 这几年,联合国把注意的重点放到社会发展方面,1994年9月在开罗召开了世界人口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