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分析蓄电池企业超威集团313份有效员工问卷数据,检验员工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时在环境知识共享与绿色行为意愿之间引入了组织绿色支持感知调节变量。结果表明:①环境知识对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表现出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行为意愿间接对绿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②环境知识共享对绿色行为意愿和绿色行为均表现出正向影响,同时环境知识共享在主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客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不起中介作用。③组织绿色支持感知在环境知识共享和绿色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共享平台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特征是市场中的个体用户可自行选择成为供给者或需求者。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双边市场扩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情感倾向可以反映用户的态度和行为,而感知价值偏好是判断用户对共享平台关注重点的依据。在共享平台用户评论文本挖掘的基础上,检验用户的情感倾向和感知价值各维度的相关性,并根据各感知因素的权重分别计算出供给者市场和需求者市场不同情感倾向用户群体的感知价值偏好。结果发现:不同情感倾向用户群体的感知价值偏好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还体现在需求者市场和供给者市场的对比中。  相似文献   

3.
共享经济发展对旅游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以CNKI数据库中2001—2018年主题与旅游共享经济有关的40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进行软件可视化分析,探究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旅游共享经济研究、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与共享经济融合研究、旅游品牌共享研究、游客共享行为研究、旅游企业和平台共享机制研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刊理事会成员,大多热衷于环保,他们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倾注的关注之情亦深亦浓。本文是本刊理事陈维果的散文。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理事会成员拿起笔,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写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共享住宿业是共享经济最为成熟的市场领域之一,但目前还缺乏对游客共享住宿消费心理机制的全面理解。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对游客共享住宿消费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平台能力、产品服务质量、本真利益、个人知识、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通过享乐、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游客的共享住宿意愿,社会影响是游客选择共享住宿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游客共享住宿消费心理机制模型,为房东开展共享住宿营销提供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数据得以充分利用和增值的前提是开放共享,而影响数据开放共享的关键问题是共享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大数据的产生方式、数据类型、投资方式、管理主体和服务定位及其与共享程度的关系.进一步在分析国内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科学数据共享通用机制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全球变化科学数据出版等实践,提出了数据汇交、数据出版、数据联盟和服务激励四种数据共享机制,并分析了每种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及具体做法.最后,结合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思维,对环境保护大数据共享机制提出四点建议,即:国家统一投资建设的环境保护核心业务数据强制汇交机制,其他部委、机构环境保护相关数据联盟交换机制,企业、科学家个人数据出版等激励机制,以及社会公众数据的"众创机制".  相似文献   

7.
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华山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法,在开放式咨询、小样本深度访谈和二手数据分析基础上对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编码分析表明,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生活重心在于工作,他们入山后的行为变化明显,不同类型样本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山上过“本地人”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主要的两种行为模式。与游客和旅游退休移民的行为比较分析在生活状态、时间、空间、行为、知识能力5个方面揭示出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民 《绿叶》2012,(6):13-20
影响人们环境行为的,不单是知识问题,更多地是一个意识问题,所以现在的环境教育也不应当只是知识教育,更应当是环境意识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对象,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小学生,主要还是要让他们多了解知识,对于高中生,更多地是要改变他们的态度,通过改变环境态度改变他们的环境行为。中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比较好的教育基础,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在提高,但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教育的关注有所减弱,而且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创新生态系统优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得到实践验证,对创新主体间知识共享、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促进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基本形式是知识转移与共享,囊括协同关系的确立阶段、知识共享平台和辅助支撑体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剖析了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从协同研发、企业创立和人才流动着手筑造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实施机制,推动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生态系统内的转移与共享。由于创新主体的异质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存在着多种形式,其有效的推进离不开法律法规、契约和信任等治理机制的维系。  相似文献   

10.
3~6岁的孩子,正值环境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环境保护这一印记,他们长大成人后会懂得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会自觉去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与行为呈现出一系列矛盾性特征: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但在具体行为上脱节;价值取向务实进取,但行为表现短视;思想观念受互联网影响,但不能正向使用;成才意识强,但学习兴趣淡薄;自主意识强,但自立能力弱化;时尚观念强,但基础文明退化;就业压力大,但就业观念与行为错位;注重专业能力提升,但综合能力不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他们关心的问题,加强学风建设,倡导自律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构建全员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使环境管理数据实现共享,实现各类数据及时的关联,是环境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了大型数据库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数据一致性、分布式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各主要环境业务部门的统计、收费、审批、监测等数据集中管理起来,数据管理人员、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员工通过统一的Web界面进行管理、查询分析大量的环境数据,从而简化环境数据管理的难度,提高环境数据管理的水平,大大方便用户对环保数据的访问,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集群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决策.通过建立一个由集群中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分析了制造商的市场力量对制造商和供应商的R&D活动和收益共享契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群中制造商市场力量过大会降低制造商的创新动力而增加供应商的创新动力,同时双方签订的收益共享契约决定制造商给供应商支付数额的收益共享系数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
共享骑行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凭其便捷、经济、共享的特点,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出行交通方式。共享骑行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可替代能源消耗型交通出行方式,具有明显的减污降碳环境效益。然而,目前关于共享骑行环境效益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降碳”方面;对于“减污”的研究较少,尚未见公开发布的核算方法学。本文对共享骑行的“降碳”效益方法学进行了梳理并定量核算了“降碳”效益;对于“减污”效益,采用“降碳”核算方法学的思路进行了定量核算的方法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大型共享骑行公司的用户骑行数据,对共享骑行“减污降碳”的环境效益按照有地铁城市和无地铁城市进行了分别核算。结果表明:①共享骑行具有显著的“减污”和“降碳”协同环境效益;②共享骑行“减污降碳”环境效益在无地铁城市比有地铁城市更为突出;③共享电单车比共享人力单车具有更高的环境效益。最后,本文对所采用的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共享骑行环境效益核算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包括共享骑行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同尺度或区域共享骑行环境效益核算以及出行替代率的方法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开发装配式住宅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绿色环保型住宅的重要举措,消费者作为市场的终端参与者,他们的需求是装配式住宅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心理因素、外界刺激、产品性能对装配式住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性能、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产品性能的影响最大,主观规范次之,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小。此外,尽管外界刺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可以通过正向影响行为态度间接刺激购买意愿。基于此,提出了推进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框架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分类研究成为必然.以流动人口空间结构为主题,总结了城市化-空间的二元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了流动人口空间结构体系,对流动人口区位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的涵义、特征、功能等进行解析.认为流动人口空间是在城市空间基底上叠加的具有流动人口特质的空间形态,是一种再造的空间.提出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及行为活动的多少是影响流动人口空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方言差异对个体环保行为的影响主要依据是文化认同理论,个体对其所属文化群体的情感认同和身份认知,涵盖了对特定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语言的深刻认同感。该理论指出,文化认同不仅影响着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也影响着他们对他人、社会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3)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方言距离对流动人口环保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方言距离总体上显著降低了流动人口的环保行为,且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研究发现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方言距离降低私域环保行为要比公域环保行为更明显,且方言距离降低短期居住者和听说普通话能力较低者的环保行为也更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较高的环境污染认知、环境重要性认知以及地区环境规制水平均能显著缓解方言距离对环保行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司开玲  白光 《绿叶》2014,(3):66-70
正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大学生正经历人生中从依赖性向成熟独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将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高校的环境社会学教育中,应该向他们传授怎样的环境知识?如何引导他们选择恰当的环保理念,并身体力行?根据环境社会学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大学生群体对环境保护这一议题存在很大兴趣,并且有着积极的环保意识。但是,当环保理念放置于大的社会价值观时,其中仍旧存在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