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塌陷分布及土地利用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方法对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诱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之上,以及构造发育区和松散层粉土含量较高区,岩溶塌陷主要受岩石溶蚀程度、强烈地下水动力条件及松散层厚度、成分等控制。结合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场地具体条件,探讨了大通浅覆盖型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岩溶塌陷及诱发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塌陷及其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已成为岩溶发育区最重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泰安市东羊娄村发生大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仅塌陷坑面积就达750m2。经调查研究,真空吸蚀致塌和重力致塌是该岩溶塌陷形成的致塌力学机制,致塌力主要为覆盖层土体自身重力和地下水快速下降过程中形成的真空负压吸蚀力。根据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的分析结果,分3部分建立了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综合模型,即基于普氏天然平衡拱理论的土洞极限平衡高度公式、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桶状塌陷坑形成判别公式和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的漏斗状塌坑形成判别公式,经东羊娄村岩溶塌陷后验分析,计算结果与岩溶塌陷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和工程地质资料,归纳总结了岩溶塌陷的致塌机理,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建立了考虑了负压作用、地下水浮托力和动压力、降雨入渗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土洞稳定性评价,同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地下水位下降条件下岩溶土洞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以渗流潜蚀作用为主;岩溶塌陷系数K与地下水位差呈线性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越大,K值降低越多;地下水位变幅、气压差、降水强度三个因素对樟坑岩溶土洞塌陷的影响方面,地下水位下降对岩溶塌陷所起的作用最大;研究区岩溶塌陷主要由于周边矿山采矿过度抽水、地下水位落差过大导致。  相似文献   

5.
人工神经网络在鞍山城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分析了鞍山市区岩溶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了“盖层结构、盖层厚度、含砾石粘土厚度、构造影响距、构造组合、灰岩富水情况、降落漏斗影响距、地下水径流强度、基岩类型、岩溶填充率、线岩溶率、居民点分布和人口密度“作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过程,得到了每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评价手段对鞍山市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区划。通过与历史岩溶塌陷点分布图的比对,验证了区划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岩溶塌陷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40年来发生在桂林市区及近郊300km^2范围内的654个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桂林市岩溶塌陷以人为塌陷为主,其中77.65的人为陷由抽水引起,时间上,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冬、春两季,且总体上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空,夺溶塌陷多发生在市区土层厚度小于10m,且下伏基岩为东村组的峰林(或孤峰)平原和一级阶地内,多发生在张扭性特征明显的NE向和NW向断裂带及其交汇部位,并具中性和成带性的分布特征,上述岩溶塌陷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受桂林市的气候、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揭示和掌握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的这种不均匀性,对城市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水城盆地的抽水塌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维词 《灾害学》1998,13(3):47-50
塌陷是岩溶地区的一种主要地质灾害,其成因多种多样,但过量抽取地下水是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水城盆地抽水塌陷为例.论述了抽水塌陷发育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抽水塌陷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并简要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岩溶塌陷易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岩溶塌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实例及专家意见,结合模糊贴近度理论,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讨论了岩溶塌陷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武山铜矿区上屋周地段岩溶塌陷评价为实例,利用模型分别对该地段目前和1994年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利用武山铜矿区多个已发生岩溶塌陷的地段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整个碳酸岩覆盖区域进行评价,均表明该评价模型效果良好.所提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原理直观,计算方法简单、快速、实用,为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辽宁省已有的岩溶塌陷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可溶性岩石,复杂的断裂构造,一定厚度的覆盖层是产生岩溶塌陷的必备条件,过量抽取地下水,降雨和地震是诱发因素,文章最后对可能发生这类灾害的危险区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11.
阳岳龙  周群  林剑 《灾害学》2007,22(3):36-40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利用以往的资料、野外调查及G IS技术,结合湖南省地貌图,对湖南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出灾害点分布图。结果表明:湖南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和湘东地区;与低山、低中山、中中山和喀斯特山原等地貌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山天池地区观光长廊段边坡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段边坡崩塌发生的地质背景特征,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崩塌过程中不同的危害程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处理。经工程实际运营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防治工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地学层析技术在隐伏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学层析技术在辽宁南部的鞍山、瓦房店等岩溶发育地区布置了多条井间电磁波CT观测剖面,由资料分析可知:辽宁南部鞍山、瓦房店等灰岩地区地壳上部的基底结构破碎,有多条小规模的断裂或裂隙存在,局部形成较宽的破碎带,并有溶洞或地下“暗河”存在。其它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的结果也在相应处有异常显示,这说明地学层析技术探测地壳上部各种复杂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5.12汶川地震灾区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点,探讨了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相一致,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灾后重建必须注重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科学规划选址,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对重点高陡边坡灾害须进行必要的岩土工程加固,山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要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预防工程诱发灾害。研究结果可为灾区岩土工程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大,岩溶探测、支护方式选择等成为施工的关键问题。依托广西宜河高速公路某连拱隧道,根据围岩等级分别制定Ⅲ级、Ⅴ级围岩施工和支护方案,施工期间采用超前地质雷达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体,通过分析雷达反射波波形图,预测隧道中导洞存在4处溶洞,隧道开挖过程中揭露了3处溶洞,与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超前地质雷达的可靠性和重要性。针对溶洞地段采用Ⅴ级岩体支护方案,即采用套拱进行溶腔的加固处理,监测数据显示其变形基本值为0,表明该加固处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1]。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理较发育的边坡、有软弱层分布的地层、海拔高程在320~700 m的低山、深中丘区、威远背斜南东翼,及人类工程活动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较频繁的地段。灾害规模小,险情小,危害程度为轻到中等[2],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的暴雨期。针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特征,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3],共确定62处受灾害威胁需避险搬迁的农户183户计710人,灾害点治理13处、监测预警114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